永贵(1986年陈永贵去世,华国锋罕见出席追悼会,期间一个动作令人泪目)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1986年陈永贵去世,华国锋罕见出席追悼会,期间一个动作令人泪目

1986年3月26日,一代农民总理陈永贵因病逝世,享年71岁。按照他一切从简的遗嘱,陈永贵的家人并没有邀请其他人参加葬礼。然而,有一个人却意外抵达了陈永贵葬礼的现场,并默默绕棺三圈,为陈永贵送行——这个人就是80年代退休后,一直深居简出的华国锋。

那么,华国锋为何会出现在陈永贵的葬礼上?这位农民出身的国家总理和华国锋究竟各自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农民总理陈永贵。

(陈永贵指导农民工作)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20世纪60年代,“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宣传标语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在今天,人们对“大庆精神”的铁人王进喜耳熟能详;而另一位与王进喜并驾齐驱,成为历史美谈的,就是树立“大寨精神”的陈永贵。

1915年2月14日,陈永贵出生在一户贫农的家庭。六岁时,山西大旱,他随同父亲一起迁居大寨村。一路上的颠沛流离和看到农民食不果腹的凄苦景象,让陈永贵自幼便对农民抱有深刻的同情。

(陈永贵)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眷顾这个出身可怜的农村孩子。在迁居大寨后不久,陈永贵的父亲就因不堪生活重压自缢身亡。痛失父爱的陈永贵只好在一家寡妇中寄居,靠当长工糊口。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山西沦陷。1942年,陈永贵被当地的侵华日军拉去当壮丁,险些丢掉性命。国仇家恨让陈永贵在昔阳县投身八路军,化名为老曹,秘密向八路军传递当地日军的情报,为当地的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山西部分地区,并在陈永贵的家乡进行土地改革。陈永贵做梦都想不到,昔日里屡受地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己,竟有朝一日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这让他对共产党心向往之。同年,陈永贵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陈永贵成为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负责带领农民在山西省进行开垦拓荒。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所处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首先,这里位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多为石山所包围;其次,旱涝不定的自然灾害也为当地的粮食保收增添了不小的挑战。

本着“人定胜天”的精神,陈永贵身先士卒,头一个挑起扁担、箩筐和铁镐,带领当地农民在土石山上开沟造地,蓄水保粮,抗旱防涝。在陈永贵的一番治理下,大寨村的土壤肥力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粮食产量的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1952年,大寨村粮食亩产237斤,十年后,大寨村粮食亩产高达774斤,比原来翻了3倍。

(陈永贵与农民在一起)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陈永贵和当地农民们的努力,即将面临付诸东流的危险。

1963年,大寨村遭遇特大暴雨。汹涌的洪水冲垮了100多条大坝,113座窑洞,倒塌了77间房屋,受灾十分严重。就连陈永贵和村民们之前努力耕种的土地,也因突如其来的暴雨和洪水而颗粒无收,落荒的田地高达180亩。若不及时处理这场自然灾害,整个大寨村都将面临饥荒的危险。

(陈永贵与村民)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困难,陈永贵和村民们没有丝毫气馁,反而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的工作中去。陈永贵和大寨村村民齐心协力,仅用1年时间就克服了这场自然灾害,恢复了此前的大寨村亩产量。不仅如此,在60年代全国其他地区面临自然灾害时,陈永贵和大寨村民还向国家上缴了175万公斤粮食,救援其他灾区,平均每户捐出的粮食高达2000斤。

没过多久,陈永贵在大寨村的壮举就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即兴之下,毛主席写下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标语”。自此,陈永贵成为了全国农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陈永贵与华国锋的革命友谊

1973年秋,治农有方的陈永贵担任我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颇受毛主席赏识的陈永贵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有着“农民总理”的雅称。

初入北京时,许多人都对老实巴交,不擅交往的陈永贵并不感冒,可唯独华国锋与陈永贵之间缔结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究其原因,这可能与华国锋个人的人生经历有莫大的联系。

(陈永贵与华国锋)

华国锋,原名苏铸,1921年生于山西交城。从省地来看,华国锋和陈永贵是一对老乡。与陈永贵不同的是,华国锋自幼出生于一个小商贩的家庭,相对优渥的家庭条件,让他接受了一定的教育。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救国心切的华国锋参与到当地的抗日救国先锋队中,并于1938年10月加入我党。为表达自己抗日救亡的意愿,苏铸更名为“华国锋”。

抗日战争期间,华国锋曾担任交城县县委书记和武装大队政委,多年来的地方工作让他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济建设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华国锋于1951年担任湖南省湘潭县委书记——这里正是毛主席的故乡。到任之后的华国锋,带头率领人民治水修路,让湘潭县经济发展焕然一新。1955年6月,毛主席视察湖南时,发现华国锋对湘潭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对答如流,不禁十分欣赏。

1955年10月,全国各省地方总结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经验时,华国锋在经验分享会上积极和在座各位干部分享经验,并且发表《充分研究农村各阶层的动态》、《在合作化运动中必须坚决依靠贫农》两篇文章,让毛主席听闻后不由得紧紧握住华国锋的手,说道:“你真的是我的父母官啊!”

1973年,华国锋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与同为常委委员的陈永贵产生了交集。两人老乡的身份,以及成长之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让华国锋和陈永贵两人彼此十分尊敬。

1975年,陈永贵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后,华国锋于次年就任国务院代总理。在职期间,两个命运相似的人相互扶持,共同进步,为共和国的发展付出了毕生心血。

陈永贵、华国锋二人素来以简朴著称,为了给国家节省资源,他们从不愿意轻易挪用国家的人力、物力,让国家为自己多花一分钱。陈永贵在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后,按照规定,他的薪资应该是400元一个月。可每当领取工资时,陈永贵总是坚辞不受,后在身边同事的再三请求下,陈永贵才不得不收取下了120元一个月的生活补助。

而华国锋与自己的这名搭档一样十分节俭,据陈永贵的妻子和儿女回忆道:“在华国锋就任国务院代总理后,也没有雇人来家中洗衣做饭,他每件事都是亲力亲为,甚至是洗碗这样的小事,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妻子帮忙。”

尽管陈永贵、华国锋二人分别身为共和国的副总理和代总理,但是他们依然保持了在基层走访和调查的习惯。陈永贵在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后,为自己立下规矩:三分之一全国走访调查,三分之一回到大寨务农,三分之一留在国务院进行工作。在陈永贵的亲力亲为下,昔阳县全县从1967年至1979年共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9,330处,新增改造耕地9.8万亩。

而华国锋的喜欢走访调查,在国内也十分出名:早在1971年他协助周总理工作时,他就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全国六省17个县18个公社19个大队。1971年7月,华国锋因旅途奔波,外加操劳过度因急性阑尾炎住进上海医院。但在身体好转后不久,他就又一次踏上了走访调查的旅途。

在陈永贵、华国锋二人的努力下,共和国的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然而,随着新时期的到来,陈永贵和华国锋都深感自己应当给予后辈们奋发向上的机会,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萌生了退休的念头。

晚年华国锋,为何出席陈永贵葬礼

1980年9月,陈永贵辞去了一切职务,回到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从事自己心爱的农耕事业。1981年,华国锋辞去了一切职务,从此在家中深居简出。两位农民出身领导干部高风亮节,将建设国家,建功立业的机会留给了后一辈人。

与陈永贵相同的是,华国锋对农业和园艺十分感兴趣。为了种植出上好的葡萄,他不惜屈尊向北京里的园艺师傅请教。等待葡萄成熟后,他总会让子女们将葡萄摘下,送给解放军战士。除了种植葡萄外,华国锋最喜欢的就是看两个电视栏目:一个是《新闻联播》,另一个则是《铁壁阿童木》。

见到故友华国锋时,陈永贵总会不禁感叹:“华国锋有时候就会像小孩子一样!”

1985年,七旬高龄的陈永贵被查出患有癌症。他自知时日无多,多次拒绝治疗,并且对医护人员说:“把医疗物资留给需要帮助的人。”华国锋得知后,多次看望自己的这名老友,并对他说:“你一定要把身体养好。”

但不曾料想的是,陈永贵于1986年便因癌症离世,享年71岁。

按照陈永贵的遗嘱,他的葬礼办得十分节俭,加上陈永贵素来不愿与人交往,因此在他葬礼上的来宾少之又少。然而,令陈永贵家人感到意外的是:陈永贵昔日的战友华国锋却出现在了陈永贵的葬礼上。

人们之所以因华国锋的出现而感到惊讶,是因为在华国锋退休后,他一直深居简出,除了9月9日毛主席的忌日和12月26日毛主席的诞辰,他会和子女一同出行外,平日里的他都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十分低调。

华国锋出席陈永贵的葬礼,足见陈永贵在他的心中有何等重要的位置。葬礼上,华国锋围绕棺木一圈,并向陈永贵的遗体深深鞠躬,对这名和自己奋斗一生的老战友,做出最后的告别。

(陈永贵在乡村)

昔日以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华国锋出席陈永贵的葬礼,送别这名已经故去的战友,也是送别他们那个一起并肩作战,风华正茂的时代。如今,斯人已去,但他们树立的功勋,会永远存留在这块土地上,并被千秋万代传唱和铭记!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郯国古城,郯国古城门票多少钱?
下一篇:武汉关码头坐轮渡,扫码仅需1.3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