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湾美术馆小镇最初因白鹭在此栖息而得名,而白鹭是公认的“环境监测鸟”,对栖息地的环境特别挑剔,这就意味着小镇拥有良好的生态基底。
小镇依潮白河省级湿地公园而建,潮白河、龙河两大河流汇集于此,林草资源丰富,水质天然无污染,属于海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在这里人们可以充分的呼吸富含超高负氧离子的氧气,听鸟鸣,闻花香,看溪水潺潺,全身心的置于大自然当中。
小镇原是一片四荒地,近年来,山东省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对原有的生态肌理进行梳理,实施一系列林水改造工程,坚持水域岸线并治,将水系自然特征与小镇人文特性相串联,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艺术小镇。在保护的基础上让自然生态有了质的提升,荒山野岭焕发了新的生机。对潮白河进行升级改造后,打造了潮白河生态景观带,在这片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已发现鸟类8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8余种。与我们共享同一片天空的,包括白鹭、苍鹭、黑脸琵鹭的大部队,发现翠鸟、戴胜、黄鹂等也习以为常。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濒危鸟种都会在此栖息,凤头??等水鸟,在这里筑巢、繁育后代。它们从远方风尘仆仆跋涉而来,为眼前这一方山水田园的诗意静好而驻足。
每年到了冬季,来自远方的老朋友——天鹅,都会携家带口来此过冬。2013年初冬,天鹅第一次来到小镇,此后的每一年它们如期而至。到2022年,天鹅已连续10年来小镇过冬。从最初的1只到现在的数十只,数量逐年增加。天鹅对栖息地的要求极高,必须有极佳的生态环境和高度文明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保证了天鹅所需的水质和食物,人文环境保证了栖息地的安全,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为了保护天鹅等鸟类的栖息环境,小镇在潮白河湿地公园白鹭湾段及周边区域筹建白天鹅越冬重点保护区,禁止在重点保护区开展捕鱼、捕鸟、钓鱼、开垦、行驶橡皮艇等各类影响白天鹅栖息越冬的生产活动。成立以潮河镇派出所白鹭湾天鹅护卫团队,团队成员刘明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鸟爸”,十年如一日保护着鸟儿和湿地,宣传保护野生鸟类知识,营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家园。在刘明写下的《天鹅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湿地与野生动物保护已经成了我的牵挂,所以当我看到某篇报道中的一句话‘假如自由是无家可归,我愿用牵挂结束你的流浪’,我的内心一下被击中”。在刘明眼里,天鹅不只是单纯的鸟类,而是自己牵挂的家人。当大部分人都在低头赶路、穿梭于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在白鹭湾,却有这样一群鸟类守护者仰起头来,关注着这片很多人未曾了解的森林和湿地。人与自然本就是生命共同体。刘明说:“我希望孩子们长大以后,能看见更加蔚蓝的天空,能看见结队的候鸟迁徙。”这也和小镇的使命“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谋而合。
也许是因为小镇的善意和生态得到了鸟儿们的认可,这些年来,来白鹭湾筑巢、产卵、育雏的鸟儿越来越多了。波光闪闪的水面上,天鹅悠然划过,白骨顶鸡、黑水鸡、斑嘴鸭、红头潜鸭、绿翅鸭、绿头鸭、凤头麦鸡等水鸟时而在水面翻飞,时而和天鹅一起浮游,小镇是鸟儿们在寒冬里最温暖的停靠。
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扬“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小镇的建筑为例,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模糊了建筑和景观的界限,传达的是对自然之美的崇尚。经过艺术化升级后的山水空间成为小镇靓丽的名片,艺术使生态优势得以放大,成为小镇的优势和吸引力所在。白鹭牧场更是利用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特点,在高低起伏的场地上营造出草地、树木、湖泊、梯田等自然景观,构建一幅秀美的田园牧场风光。(李舒晴 马春艳 徐敏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