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看巨变」巴音学院:乘改革开放东风逐梦职教路
一线看巨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
巴音学院:乘改革开放东风逐梦职教路
12月10日晚,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巴音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一班教师蹇文军接到了2018届毕业生赵飞的电话,远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工作的赵飞在电话里高兴地告诉蹇文军:“老师,我的通信工程师初级考试通过了,现在我也是一名入门的通信工程师了!感谢巴音学院的培养,我就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您。”
来自甘肃省酒泉市的赵飞是2016年巴音学院与河北师范大学联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班”第一批新生,今年6月30日,赵飞毕业并领取了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书。目前,赵飞就职于陕西瑞达沣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这个月,赵飞和他的同事们正在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的客户架设通信设备并进行调试,虽然在实习期,但赵飞的工资已经有4000元。赵飞获得通信工程师初级资格后月薪将在6000元以上。赵飞说:“感谢巴音学院培养了我们这一批学生,能让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有所作为。”
蹇文军说:“2016年,巴音学院与河北师范大学联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班’首届学生已于2018年7月毕业,并全部实现对口高质量就业,为巴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12月7日,巴音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综合实训室内正在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课程,20余名学生在交通工程学院教授王军的带领下,在一辆别克GL8汽车上开展课堂实训,根据课程安排,在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上进行实训操作。
“16年前,我们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没有真正的实训课程,更不可能在真实的汽车上操作。以前的汽修实训课程完全依靠挂图、教板和塑料模型来进行教学。”王军深有感触。他说,2002年巴音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只有30余名中职学生,6名教师,在一间只有粉笔、黑板和简单教具的教室开展专业课程。现在经过16年的建设,巴音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已经有1000余名中职和高职学生,有教师和教授32人。拥有汽车实训大楼一座,发动机、底盘、电气、虚拟仿真等实训室13个,校内实训设备总价值达1000多万元。
同时,巴音学院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先后与50多家汽车维修4S店、汽车维修特约服务站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巴音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了100%。在巴音学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动下,巴音学院全院各专业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巴音学院院长张敏介绍说,借改革开放东风,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一大环境下,巴音学院打造出一批过硬的特色项目,还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83家州内外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了院外实训基地。巴音学院与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上海堂福电子元件厂、长春树仁学院等单位签订长期定向委培协议,在疆内开辟了涉及机电、服务等行业的订单教育,定点合作单位遍及上海、广州、长春、青岛、大连等13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