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津济的古船工作室
记者来到历下区明府城片区起凤桥街尚津济的工作室时,看到这间大约20平米左右的房间里四周满满当当堆满了各式已制作完成或正在制作的古船模型,连屋梁也吊挂了几艘。而迎门的西墙上,则张贴着他参加各地考古出土的古船复原时的工作照、古船结构图,还有20多年来他参与古船修复项目获得的证书和聘书。
尚津济接受记者采访
1951年在天津出生,1985年入党,有着37年党龄的尚津济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尚津济介绍,对他来说,红船是一种精神。20多年前,他就曾为山东省党史馆制作过一艘红船模型。但那艘红船船舱内结构制作并不严谨,追求的只是外形的相似,这也让他心中一直留有遗憾。
为了弥补这份遗憾,2018年,他通过关系终于找到1959年绍兴市地方国营运输公司造船厂绘制的中共一大红船的图纸,并按照1:10的比例,从2019年3月起和徒弟张强,用了大约一年三个月的时间完全按照红船原来的制式复原了这艘南湖红船模型。
尚津济1:10比例复制的南湖红船 作者提供
谈起“红船”的复原过程,尚津济说:“所有的制作,完全按照图纸的平视图、俯视图、整体型线图和一部分照片实物资料来复原的。一艘船有着近千个构件,南湖红船有16米长,按1:10的比例微缩制作,小的地方仅有几毫米,这对于快70岁的我来说,除了体力外,最大的挑战还是眼睛。因为我有白内障刚刚做了手术,复制时只要时间长了,眼睛就流泪、模糊。”
尚津济介绍,制作古船可是个技术活,铁工、木工、编织、索具……这些技艺要集百工于一身。“为了追求真实的效果,像‘红船’天窗上面的席棚,我们都是一点点完成的,任何一个细部只要是放大,和实物应该都是一致的。像船舱内的方桌、屏风、茶几等均是按照真船内的样式制作的,两侧的44扇窗户和船尾挡板都可以自由开合与拆卸。
在红船后侧方,还有一只配套的小船。“为了体现完整性,这次我们也把哨船完整地复制了,资料显示,这是当时工作人员用的一条船,此哨船多次接送一大代表上下红船时所用,因此和南湖红船是配套的。”尚津济说。
尚津济制作红船工作照 张强摄
尚津济制作红船工作照 张强摄
尚津济介绍,制造一个复杂的模型大概要花费一年半的时间,简单的也要花上三五个月。从2007年到现在,从3800年前商周时期的独木舟到元明清各时期的运河船,只要是尚津济参与修复过的古船,他都制作了模型,其中包括济南小清河旧时船型系列、黄河旧时船型系列的模型。到现在为止,他制作的古船模型已有几十条,修复的古船也有十几条,且大部分作品都送去了博物馆。目前尚津济手头正忙的是他根据后周时期郭忠恕的名画《雪霁江行图》制造的一艘大型船模。
尚津济根据古画正在制作的古船
为丰富泉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济南老年人大学、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第三届“泉城晚晴·翰墨光影”老年文化艺术季暨省内沿黄城市老年大学书画摄影作品网络邀请展。
艺术季通过翰墨丹青、时光留影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讲好黄河故事,展示晚晴风采,传播正能量。
原标题:历时一年多,按1:10的比例原样复制南湖红船 “百年红船”亮相老年文化艺术季
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