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宋墓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发源于登封少室山的颍河,蜿蜒东流,出逍遥岭,经禹州市花石镇白沙北村,流经禹州全境,烟波浩渺,蔚为壮观。在颍河上游,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白沙水库。往事跨越百年,建国初期的白沙水库是如何规划设计修建的?那些人发掘了白沙宋墓?本期《许昌往事》为读者朋友讲述白沙水库的故事。
“许昌人”曾在颍河岸边繁衍升息
《禹县志》记载,“颍水出登封县西少室山,东过逍遥镇,至白沙入禹县界”。数千年来,颍河穿过禹州境后向东流经许昌、周口、界首、阜阳、颍上等,最后注入淮河,成为淮河最大支流。
溯源颍河历史,首要追溯中华民族发源史。8万到10万年前,“许昌人”在颍河岸边发展生息;8000年前,由于自然灾害,舞阳贾湖部分先民来到颍河流域,开始在颍河岸边种稻、糟酒、奏响七音骨笛,刻画契文,人类文明藉此滥觞。
大禹治水的故事就与颍河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相传,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劳而无功。大禹继任后,改“堵”为“疏”开始治理河水。
禹王锁蛟的传说故事,在禹州当地可谓耳熟能详。相传,蛟龙藏于颍河,大禹率领人马围困蛟龙,想以大火将其制服。然而就在准备点火时,大禹的外甥庚辰一不小心放跑了蛟龙,大禹顺着颍河一路追到禹州。狡猾的蛟龙化身为孤儿,被一对老夫妇收养。大禹识破其变化后,用面条变成的百丈绳索将蛟龙套住,并投放到了钧台井里。
眼看蛟龙被困,小蛟龙为父寻仇,再次在颍河兴风作浪,大禹再次出手打败了小蛟龙。小蛟龙仓皇向东逃命,禹母娘娘抛下一口铁锅将其罩住。追上来的大禹将小蛟龙困于枯井内,并用大铁锅盖住井口,使其再也无法出来祸害人间。禹王锁蛟的传说故事离奇曲折,神话色彩浓厚,至今人们口口相传。
颍河漕运故事流传极广
历史上,颍河漕运的故事被人广为流传,这是一个有关清廉为官的故事。
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侵略者妄图掠夺禹州三峰山煤炭,时任禹州知州的曹广权不惧洋人,向清政府备案“三峰山矿禹人已先开矣”,一举挫败洋人阴谋。随后,为了煤炭外运,他亲自主持创办开采机构,令颍河沿岸居民疏浚河道、加深河槽、筑堤固滩,并改建颍河桥梁,开办水上航运,使沿河得以行船载运煤炭和各种商货。
此外,曹广权兴办教育,不拘一格招收社会各阶层学生,改四书五经为天算、格致。他还重修张良洞,并改建成颍滨经舍,聚集了大量禹州名流贤达,名震一时。
1951年,百业待兴的中国在颍河上游,开工建设白沙水库,时任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与苏联专家多次到工地指导建设。当时,许昌专区的许多民工奔赴白沙水库建筑工地,支援水库建设。
白沙水库建成后,解决了颍河泛滥的问题,还能储蓄水源、灌溉农业,福佑禹州人民,恩泽至今。
1972年,颍河上建设第一橡胶坝,高8米,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2003年,禹州颍河第二橡胶坝工程开建,距离第一橡胶坝下游521xcjpg 责任编辑:
龚政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