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今日下午5时,广州大笪地商业城各商铺已经腾空迁出,结业的大笪地同时是广州人逝去的童年,从此以后屌丝微信君也少了一处淘货好去处。(此处应有泪花.)??
昨日,广州大笪地商业城营业的最后一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商城及周边的宝华路都已经进入了疯狂大甩卖的“模式”:商家们将货物直接堆放在路边,有些售卖的毯子干脆直接挂在了树枝上,老板们站在高高的凳子上,拿着喇叭大声叫卖,前来扫货的市民们将整条宝华路都堵的水泄不通,公交车只能一步步在人群中挪行。
短短几十米长的通道,走到头竟然要用去15分钟。之前根据大笪地业主方广州地铁公司的通告,大笪地的退场时间从3月31日延至4月21日,届时将正式收回地块。而4月20日将是最后一天的营业时间,4月21日停止供电,各租户须在21日下午5时前将商铺腾空迁出。(记者顾展旭)
拖着妈妈的手逛大笪地
那是广州人逝去的童年
大笪地,其实就是“一大片空地”的意思。
广州的“大笪地”自发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是一些小贩在华林街周边的人行道上摆卖,渐渐成市。为了加强城市管理,当时政府部门将其逐渐规范,形成“大笪地”式集市。
2000年6月,在广州地铁公司的支持下,日渐兴旺的“大笪地”迁到了长寿路、宝华路交界处的地铁站出口地块,建成了宝华大笪地商业城和华林商业广场,经营面积达4800平方米,商铺、档位达600多个。由于地铁公司收回地块,大笪地将于2014年本月下旬关闭、拆除。
以前,“大笪地”在老广心中就“便、靓、正”的代名词。在这里,生活杂货,四季衣物应有尽有。面对日益增多的大商场、大百货,帮衬大笪地的人依然很多,当然年龄以中老人为主。
相信不少在广州长大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拖着妈妈的手一遍又一遍地逛着大笪地,周围是浓浓的“的确良”(一种化纤织物)的味道。天冷了,妈妈到大笪地买毛线,然后就有了脖子上暖暖的围巾;过年了,一家人到大笪地逛一圈,新年就有了新衣裳和新鞋子。
城市的发展需要CBD,需要很多的大型购物中心。在另外一方面,大笪地的存在却关怀着城市中一群消费力不怎么高的人群。他们不追求T台的潮流和款式,只求价格近人,东西耐用。
“乜都有、益街坊”,一如广州兼容并包、低调务实的城市性格。大笪地退出历史舞台,有必然,有惋惜,有思考。别了,大笪地。
让我们借拍客的图片来回忆最后的大笪地,来记录大笪地最后的日与夜吧。
-----------│大│笪│地│的│日│----------
相机慢门下的大笪地白天景象。(摄影/潘卓荣)
全景大笪地。(摄影/陆华延)
俯拍大笪地,大笪地粤语里意为“一片大空地”,而拥挤的买家、卖家在白日里挤满了这片大空地。(摄影/陈曳曳)
老板利用有录音功能的扩音器长时期播放清货口号。(摄影/李志豪)
挑杆售卖的卖家,这是他在大笪地的最后一个月。(摄影/李志豪)
最后的叫卖店家。(摄影/李穗江)
商家打出“白菜价”的标语吸引客人。(摄影/潘卓荣)
到处存在的促销标语。(摄影/潘卓荣)
-----------│大│笪│地│的│夜│----------
即将落幕的大笪地商业街。(摄影/李嘉乐)
空荡的大笪地街道与白天的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摄影/李嘉乐)
等待客人的摊主一家,母子二人玩起了手机,在深夜里她们希望最后的尾货可以多卖出去一些。(摄影/李立州)
深夜里,最后一位店主关闭了门面。(摄影/李立洲)
夜晚的大笪地,场面上显得有些混乱。(摄影/李志豪)
在路边清理最后尾货的店家。(摄影/李志豪)
那些拆不去的老广记忆
从小到大生活在广州城,除了有珠江河的陪伴,还记得小时候牵着大人的手到流花公园的鸟苑看“雀仔”;在午后大雨时跟玩伴们在骑楼下躲雨;周末到大笪地逛逛琳琅满目的“地摊货”……或许你不曾留意,生活在广州,这样那样的特别的老建筑总伴随着我们。
城市的发展,这些城市记忆慢慢消失,但心底里私藏的哪怕一丁点回忆,始终都无法抹去。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属于我们的、拆不去的老广记忆。
物美价廉大笪地
2002年的大笪地,廉价低档商品吸引了大批市民,连港澳游客都到这里来淘货。
2014年,大笪地传来停业撤场的消息,档主们纷纷降价清货,引来街坊们的采购潮。(图/邱伟荣陈雅诗、陶永材)
赏鸟圣地流花鸟苑
流花鸟苑,这里曾经的广州十大景点之一,老广心中的购鸟首选之地。(图/陈文康)
2013年,由于地铁工程施工的需要,流花鸟苑被征用。(图/黎旭阳)
电子天堂新淘街
对于不少大叔来说,到淘街淘电子零配件是一个固定的消遣节目。2014年,驻守中山六路商圈多年的新淘街面临清场。(图/陈忧子)
西湖路民国骑楼
西湖路骑楼街是广州最著名的骑楼街之一。2014年3月,为了让大佛寺北侧绿化广场顺利开工,西湖路的5栋民国骑楼开始进行拆除。(黄澄锋 图)
购车好去处赛马场汽车城
赛马场汽车城是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最大汽车交易中心,装载着一代汽车人的青春记忆。(图/朱元斌)
2014年4月,赛马场汽车城的商户因合约到期搬离,汽车城即将封场。收废品的男子拉着车商们丢弃的桌椅“满载而归”。(图/陈忧子)
“有型”的“八爪鱼”天桥
位于文明路和文德路交界的“八爪鱼”形天桥,因“桥体老化”等诸多原因,在2011年被拆除。(图/黄澄锋)
即使照片中的建筑已经消失或即将被拆除,但老建筑的身影却总在老广州的记忆中,无法忘却。当翻开旧照片,你就像看着一位老朋友,回忆着广州城过去的那一面。
(文/赵嘉欣 陈雅诗)
资料来源:广州日报、广东台今日关注、广州日报摄影部、羊城晚报等
小编:diud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