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贡森林(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五月西藏自驾之旅)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五月西藏自驾之旅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爱与憎、苦与乐、行与思、感与悟。仓央嘉措,心中的六世达赖,他的诗歌和歌曲早已净化了我的心灵,使我从来保存着对西藏的憧憬,心早已到达了那遥远的净土。还未踏上去的路,眼前已经浮现出了雪山、峡谷、草原、寺院……

早在十八年前,从化学转到草业的那一刻,就已经告别了实验室的三口烧瓶,背上样方框,毅然决然的去了那海拔三千多米的甘南草原。从此,那片草甸,那株垂穗小草,那只可爱的鼠兔精灵陪伴我直到今天。

还是在五年前的岁末,一次三江源的出差,让我恋上了可可西里,恋上了藏区的酥油梵音。筹划,再筹划;约人,再约人;终于在五月初始,在母亲的祝福,妻子的支持下,告别了小女依依不舍地抱抱。踏上了去往西藏的公路。

还是传统的川藏318,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学。5月2号出发,5月19号归来,18天6700公里的行程,翻越雪山垭口,趟过小溪沼泽,看见了千年唐卡壁画,也摸到了盛开的格桑花。

泸定铁锁,海螺迷雾,不见了蜀山之王。

泸定桥,第一站。心中三十年的向往,这一刻实现了。《地球的红飘带》看过吗?电视剧《长征》看过吗?《太平天国》看过吗?是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大渡桥横铁索寒……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胜利飞夺泸定桥的伟大壮举和英雄业绩而名扬中外,这是一座被新中国曙光照亮千秋永存的桥,这是以“十三根铁链托起一个共和国”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今天,上游一座水电站的修建,没了大渡河的惊险,只剩下铁索依旧见证着当年的惊心动魄。

海螺沟,大雾弥漫,细细小雨淅沥,三千多米的海拔,空气清新,游人如织,羽绒服与凉鞋短袖并存,八十岁老人与两岁孩童并行。穿行森林之中,始终看不见贡嘎雪山。老天偶尔打开一扇窗,露出贡嘎一肩,不知为何又急匆匆关上。瞥一眼发黑的冰川匆匆离去,旁边冷杉阴森,像极了中土大陆的法贡森林,只是不见了佛罗多,不见了萨鲁曼……

西出折多,高城理塘,仓央嘉措梦想飞来的地方

折多山垭口海拔4298米,康巴第一关。一边是高山峡谷切割出的大渡河,一边是高原隆起折叠出的雅砻江。也许昨日的迷雾遮住贡嘎山太久,今天的折多山突然放晴,云海、云瀑、雪山,全部呈现了出来。山峰金光闪烁,经幡迎风飘扬。

过了折多,便是新都桥,传说中令人神往地“摄影天堂”,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春季的新都桥万物复苏,草地翻绿,在神奇的太阳光下,近处弯弯的小溪穿过藏寨,露芽的柏杨静静地站在山峦脚下,牛羊散步其中,安详地吃草,偶尔几只小狗穿过马路,急匆匆钻进牧民小院……这,就是新都桥,一个据说秋季更美的摄影天堂。

高城理塘,仓央嘉措梦想飞来的地方,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只到理塘就回……这悲伤的诗歌传唱,终究没有带他来到这里,转世的七世达赖却在此出生。我没有去往稻城亚丁,一路向西,奔巴塘而去。途中的海子山姊妹湖匆匆一瞥,只因高反难受,无暇欣赏翡翠般的碧绿的湖水,甚是遗憾。

藏地惊险,日照金山的人都会潸然泪下

过了金沙江大桥,便是真正的西藏。到芒康的路在修,沿途塌方滑坡随处可见,不用限速条,那也跑不快。超维的越野性能在这里才发挥出来。路过觉巴山3911的垭口,三十公里的山路,近两千多米的相对高差,人和车都适应了这山这路。待到东达山垭口5130米时,这个逼近珠峰大本营的高度,常年冰雪覆盖,整条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地方,居然让我这越野新手没了高反和畏惧。只剩下满眼的风景和无限的感慨。

“怒江72拐”从海拔4651米的业拉山口,到最低点海拔3100米,十几公里的胳膊肘拐,一路盘旋而下,从昨日的窃喜,晕吐到怀疑人生,这何止有72拐。作为川藏南线必经之路,对许多骑行的人来说,更是因为它的险,才更具有挑战价值,每年从这路过的行人无不对这条路充满感叹。而我们更幸运的是,当日夕阳西下,看到了怒江72拐旁的日照金山。湛蓝的天空下,雪山、峭壁、沙坡、草甸一字排开,夕阳西照,阳光越过山谷,汇集在雪山沙坡之上,由白变黄,金光四射,那种震撼无法用更多语言可以表达。有人说,有幸能看到日照金山的人都会潸然泪下,然而我没有,因为这一天我已经期待太久,梦里相逢了好多次。这里跟来就是我心灵到过的地方,前世一定来过这片土地,今生只不过是来还愿……

一路向西,318国道3888公里处,古老的水泥白灰换成了崭新的新材料界碑。曾几何时,界碑打卡点成为了网红,打开各种网站,摩友打卡,徒步者打卡,自驾者打卡……界碑上也满是各种涂鸦,内容更多的是祝福与加油。我没有写,就这么静静地看着,然后,和所有路过的行人一样,拍照,依依不舍地离开。

波密秘境,墨脱隐藏下的世外桃源,莲花生留下永恒的印记

傍晚进波密,如进幻境一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巍的音乐总是能在最美的风景处,在最能触动自己的那根神经时响起。波密充满神秘,抬头看杨树依偎的笔直公路,手耷拉在方向盘上,看不到路的尽头,随着音乐悠悠向前……这个属于我的春天,寂静充满希望,看绿叶随风飘飘,上面能写下我的梦想,最终它真的能够实现。

墨脱,一个神秘的地方,传说中的世外桃源,门巴族和珞巴族原生态的民俗风采,有莲花生大师、格萨尔王、仓央嘉措留下的永恒印记,可惜,隧道修缮,未能通行,只能望着大雪飘落中的雪山悻悻而返。

通麦铁桥已成往事,鲁朗石锅变了味道,尼洋河边的林芝,藏在了秘境之中。放弃新通的林拉公路,沿着雅鲁藏布江向南向西,走山南。未曾攻略,以为山南是个鸟语花香,一幅江南风景。等踏上省道306,大错特错。这一路,时而峡谷峭壁,时而荒漠戈壁,时而艳阳高照,时而沙尘暴起。像极了榆林的毛乌素,又是库车大峡谷,也像阿克塞多坝沟……干旱高温,沙尘暴与阵雨并存……却是壮观无比。

神猴罗刹女的传说,桑耶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山南,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神猴与罗刹女结合而诞出藏民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修建在扎西次日山顶。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水蛇年宫顶降下的经书、法器和咒语无人能识。当时空中发声说,再传五代,将会知道这些经义。所以这本书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待到经卷译出,佛教盛传,该宫殿随之成为印度佛教圣地,也由此变成了一座佛殿,成为许多高僧大德修行之地,也成为许多“伏藏”的发现和埋藏之地。

桑耶寺,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整个寺院就是一个大坛城。整个寺院的布局,是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的结构布局设计而成:乌孜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大殿周围的四大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太阳、月亮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两殿,寺庙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主殿四周又建红、白、绿、黑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围墙四面各设一座大门,东大门为正门。

古朴的桑耶寺里是长长的转经筒,黑黝黝的木头支撑着金色的藏文经筒,在稀稀拉拉的行人手边,吱呀呀诵着六字真言。一千多年了,就这么静静地站着,守卫着大殿里的佛像与传说。气氛压抑,透不过气来的我,到底是被眼前的经筒压着?还是被心里的敬畏压着,已经搞不清楚了。

大殿里金鼓敲过,昏暗的一排排酥油灯下,是三五虔诚的喇嘛低沉的诵经声,突然一声整齐的佛号清脆而悠远,又嘎然而止,万籁俱静时,余韵袅袅直抵大脑最深处那一小块灵窍,强烈的冲击让人晕眩。勉强站定,细目定神,继而是对殿中的壁画、唐卡、佛像精湛工艺的赞叹。一本本经书,一盏盏油灯,几百年,上千年的诵读与坚持,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让这些鲜活的生命为此心甘情愿地付出一生?

他,使智者沉静,仁者长叹。他,使信者心契,凡者留恋。

黄昏时分,晚霞映红了拉萨的天空,整个城市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宁静而壮丽。屹立在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终于出现在我的眼睛里,红白黄三色彩衣在夜色中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夕阳捎过金顶,佛光直上云霄,普照人间。

小昭寺、扎基寺、色拉寺、哲蚌寺……寺院连着寺院,台阶连着台阶,在这三千多海拔,我每一次的呼吸,总能冲击一下大脑顶那一小层薄膜,痴笑中寻找不一样的藏香与唐卡,抚摸地上阿嘎土里的绿松石,宁神大殿里金银铸造的佛像灵塔。

从俗尘里来,在这一尘不染的佛光前,我是如此的渺小与俗气,内心的污垢慢慢被淘洗干净。弥漫宫殿的藏香,微黄光芒的酥油灯,默默无言的佛像,照亮了多少希望,熏陶了多少虔诚,这就是藏传佛教的慈悲为怀,尊重自然,崇尚和平。

八廓街上,虔诚藏民手摇转经筒,神情平静,步履沉着,口里念念有词,旁如无人。大昭寺前,虔诚藏民磕长头,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移至胸前,再掌心朝下俯地,最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同时口中念着“啊嘛呢叭咪哞”。我亦放空大脑,微闭双眼,双掌合十,默念六字真言。

格萨尔王的故乡,一半在天上,一半在人间

徘徊三日,不得不离开拉萨。同伴已飞回出发地,只剩我一人一车。清晨伴着朝阳,一路东行,踏上回家的路。川藏北线317,一条艰险寂静的大道,静静的藏在雪山之中,昔日的地狱之路,如今天堑变通途,满满的藏地文化的孤独之路。从藏北苍凉的羌塘高原,到蜀中富饶的成都平原,是一条景色原始壮丽、光影斑驳奇特的大道。

德格,善地,格萨尔王的故乡,一半在天上,一半在人间,五彩经幡随风飘扬,藏红色僧袍随处可见。德格印经院,32万块手工佛经雕版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所印制的是所有信众心中最渴望摩挲的经书,参悟佛陀的无上妙法。这里所用纸张是百年流传的狼毒纸,古法印制一页页梵香缭绕的经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亘古未变。在这里,日常即是修行,修行即是日常。以虔诚之心做事,终会抵达常人无法抵达的境界。为了保护珍贵的木刻经版与佛经典籍,德格印经院上百年来不用烛火,也不通电,光源就是天上的日光与月光,仿佛回溯到远古年代。三百年沧海桑田,这里还是原来的模样,始终如一,是修行者心中不灭的圣光。

适合一个人来的地方,孤独下有无数虔诚的灵魂陪伴

色达,这片红房子,依山而建,一边是喇嘛,一边是觉姆。这里有古藏族的血统,也有蒙古人的血脉,更是羌地秘境。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信仰。都说色达是适合一个人来的地方,这里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是孤独的,来来往往,脸上写满了安静祥和,没有烦恼。而我来到这里发现,表面的孤独下,内心却格外富足,有无数虔诚的灵魂陪伴。

尾声

十八天,人生长河里那一刹那,为自己的信仰转山转水转佛塔。一路走来,从最初的激动,到心灵的震撼,最后是内心的平静。

短暂过后,我还是回到了世俗的忙碌之中,但是在这一路,那一刻,我只想静静的坐在红房子前的土台上,只想痴痴的爬在布达拉宫的红墙边,静静的看着,感受佛光普照,呼吸藏香酥油飘香。如同自己像极了一滴泪幻化出的菩提,是一个安静的婴孩,静谧,安然。

浮躁的心

行走在喜马拉雅之巅

感受雪域佛光

让脆弱的灵魂

接受莲花生的抚慰

拂去尘埃

留下轻轻的梵音

悄无声息间

山水远去

风雪轮回

经筒不停的转动

脚步未曾停歇

白发苍苍时

我离你如此之近

又如此之远

是风动?

是云动?

是心动?

(草业人看世界 写于西安未央)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朝阳门(北京东城朝阳门街道:文化“隔离带”助力抗疫)
下一篇:雅美佳(郑州抗疫|魏永祥:千份平价蔬菜 送给老兵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