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村藕粉(三家村手削藕粉上新,10斤鲜藕才能出1斤粉,泡一碗就是西湖的味道)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三家村手削藕粉上新,10斤鲜藕才能出1斤粉,泡一碗就是西湖的味道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深秋的藕塘,只剩残荷。

清早,男人们去菜地干活。

自留地种的,永远是尖头白荷莲藕、大红袍荸荠、白玉茨菇和圩子茭白这水乡“四大美女”,而秋天最早出塘的是老藕。

没想到,喧嚣的杭城里,竟藏着如此静谧的江南水乡人家。

杭州城北的崇贤三家村,西湖特产手削藕粉的故乡,迎来了这一年最重要的丰收季,家家户户制作手削藕粉的农忙时节。

做藕粉,一定要用秋冬季的老藕,清晨挖藕的农活,会从10月下旬延续到来年3月。

曾经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的手削藕粉,如今网上叫卖最多的却是低配版的机制藕粉,它的价格只有手削的1/3。

村里人吃藕粉,只选手削的,没有其它选项。

究其原因是机制藕粉的加工,从湿粉到干粉要经历160℃高温烘干,不但营养物质流失,风味也会大打折扣;而从粉末到颗粒的塑型过程,又会添加蔗糖来丰富口感,吃着也不如纯天然、无添加的手削藕粉健康,所以在村里几乎无人问津。

老底子的手削藕粉,从湿粉到干粉是自然沉淀、阳光晾晒的,风味物质更好地保留,吃的就是地道的味道。

手削还是机制?眼尖的老客,一眼就能认出来。

长得像感冒冲剂,颗粒状的就是机制藕粉,薄如蝉翼般的雪白色小片片,才是正宗的手削藕粉。

传统藕粉的制作工序复杂。

鲜藕出塘清洗,捣成泥反复过滤,自然沉淀成藕块;心灵手巧的老阿姨们一手拿藕块,一手握菜刀“蹭蹭蹭”地削成小薄片。

一斤粉能削1000多片小片片,十斤藕才能做出一斤手削藕粉。三四个阿姨忙乎一天,最多能出50斤。

这一季的三家村,农家小院里晒的纱网竹扁上,铺满了白花花的藕粉,一片片地沐浴着阳光,缓慢挥发水分的同时,沉淀下清新淡雅的迷人滋味。

正宗手削藕粉,网上也有卖,不过价格要100元/斤,村里农家现做现卖,价格很实惠,只要40元/斤。

跟买茶一样,去农家买藕粉,也可以先尝后买。

不过,藕粉的冲泡是个技术活,手残人士泡粉,基本上演的是从固体到固定的无用功升华。

要泡好一碗藕粉,正确的姿势是:凉水化粉,开水冲泡,迅速搅拌才能化糊,冲泡后的手削藕粉颜色粉嘟嘟的,闻着清香,吃着清甜。

那滋味,可是清汤寡水的机制藕粉一生都无法企及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炸鱼排(告诉你3个诀窍,在家也能做出一盘地道鲜嫩的炸鱼排)
下一篇:南京市栖霞区天气(零下5度!大风 大雪 持续降温!栖霞这两天的天气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