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天堂(新会小鸟天堂)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新会小鸟天堂


新会小鸟天堂(冯耀华摄)

新会小鸟天堂,本来是明末清初的水榕树,天马村遇上灾荒,当地的风水先生认为是天马河破坏了 “龙脉”,就在天马河中央筑成土墩,风水建筑物“罗星凸”,民间又称为“雀墩”和“鸟墩”、“飞鸟天堂”

国画大师黄永玉1979年《雀墩》


小鸟天堂(新会侨报)

小鸟天堂能成为今天形态,得益于其所在的天马村民的保护,当地村民认为其祖先陈巧祖骑鹤飞仙,所以严禁族中子弟猎杀雀墩鸟类,违反族规者处“浸猪笼”之刑。至今天马村家家户户还贴一种“伯公符”,祈求祖先陈巧祖保佑。好比潮汕人常说“老爷保号”,天马人就说“伯公庇佑”

天马“伯公符”(天马陈智荣提供)

小鸟天堂的成名,众所周知因为大文豪巴金先生《鸟的天堂》。1933年,巴金先生来到这里游览,为“水网环绕、独木成林、万鸟起落”的奇观所陶醉,写出散文名篇《鸟的天堂》。

1933年8月1日,该散文最初发表在《东方杂志》,后结集在《旅途随笔》一书。1978年被正式编入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现入选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小鸟天堂因此而被世人所知逐渐天下闻名

1933年《东方杂志》和《旅途随笔》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000多万名小学生学过此文,1978年以来读过此文的小学生人数达几亿之多。

《鸟的天堂》课文教学挂图

其实早在民国期间,新会小鸟天堂已经登上了全国的媒体。1948年中央社就以《古岗州奇迹》为题向全国报道。“巨榕参天宛若罗伞盖地,名风水岛向来人鸟相安”,从报道可以看出榕树原来的风水特性,还有“”飞鸟天堂”别名。

“小鸟天堂”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则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新会县政府响应省委主要领导建设旅游景区的指示要求,正式使用“小鸟天堂”之名。

60年代的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景区的建立,受到全国各种媒体陆续报道,成为了全国闻名的旅游景区。全国各地群众慕名而来,游人众多。更加吸引了不少名人,艺术家前来

1962年,著名剧作家、国歌填词人田汉到访小鸟天堂,即兴作诗《鸟的天堂》:“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印有田汉诗句的小鸟天堂旅游指南

197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甜蜜的事业》选取小鸟天堂的参天巨榕取景。

1961年《广东画报》报道


1962年《人民画报》


1962年《新会名胜简介》


电影《甜蜜的事业》剧照

经历过十年文革。新会小鸟天堂景区维护建设显得稍微落后。1982年《羊城晚报》将巴金先生的名作《鸟的天堂》全文重登。令到沉寂多时的小鸟天堂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1982年6月29日《羊城晚报》

80年代的新会县政府重视小鸟天堂景区的重新建设规划。小编找到了当年有份参加建设的前辈李金荣老师,李金荣老师如此回忆

1979年的巨榕


林小姐提供

“观鸟台等建筑是文革后第一次详细规划小鸟天堂,当时由县统战部带头组织了建筑学会会城设计室、会城镇建委规划与设计,学习了广州东方宾馆的内花园设计。主笔由钟雪、李金荣、郑群庆、许球等人一起参加了设计制图。小鸟天堂的总体规划图由我绘制。观鸟台占地约四百平方建筑面积约六百平方,连廊和攴厅等配套建筑等面积约共五百平方”

80年代的宣传画册


80年代的观鸟楼


2008年观鸟楼(冯耀华拍摄)

1984年6月,观鸟楼落成,新会县托巴金在新会好友陈洪友先生写信给巴金先生,约请巴金先生题写“小鸟天堂”四字。从此新会将巴金先生题字安装在游览区正门。直接成为新会的地标。众多海外华侨回乡都会到景区门前留影,以作自己回乡的纪念

80年代景区正门巴金先生题字

早期的小鸟天堂景区门口有一条到斗门的过境公路。噪音大,灰尘多影响鸟类栖息,新会县政府于1987年将公路改道。从好友区小健先生提供的旧照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景区处于过境公路旁旧貌。

1975年的小鸟天堂(区小健提供)

2002年,小鸟天堂景区重新规划扩建,并对动、植物自然生态群落加以悉心保护和优化,形成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独特的鸟类生态风景为主题,充分展现旅游新时尚的园林化、多功能大型景区。

小鸟天堂正门变迁

经历几代人,几十年的建设,新会小鸟天堂已经成为了新会的地理名片。每当小编向外地朋友介绍自己家乡都说“巴金笔下的小鸟天堂在我家乡”。全国各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小鸟天堂,新会人的骄傲.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苏州金鸡湖一日游攻略(环金鸡湖骑行 · 手记)
下一篇:青岛隧道3路(青岛隧道3路黄岛站点设置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