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张鸿雁教授 | 宝华是仙林新型科学城的对接点)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本文原载于《新华日报》2017年6月16日版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会长 张鸿雁


在城镇化一体化的今天,我有几个观点想跟大家沟通一下,因为交通、基础设施这些问题,在中国当下已经不是问题了,关键是观念、策略和方法


▲图片为小编选编自网络,图片为宝华相关图片,与本文版权无关


第一个是都市圈。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到了都市圈化的时代,中国要设立30个都市圈,所以以后我们生活的地方其实是都市圈而不是城市。第二个问题就是当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的时候,城市人口已经不在于城市的聚集了,而在于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文明。第三个是小镇,小镇的理论现在是风起云涌,那句容发展要搞几个小镇?第四个问题是为什么现在提出了6个跨界城、24个新城镇?那宝华和仙林这一块要做出什么样的城?做成什么样的新城镇?其实,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仙林和宝华现在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尽管宝华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不过还是存在着密度大、街区没有展开等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它没有严格地按照新城镇、新城市建设。


▲宝华较六合、江宁、溧水离南京中心较近


那么,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我认为要有一个详细的思考。

第一,宝华发展的关键在哪里呢?我认为应该是形成区域核心,就是生产、就业、休闲、流通、分配、消费一体化。同时,宝华应该也是一个高城镇化、有特色、有着旅游景观和旅游功能的核心区域。而在旅游方面,我建议在宝华镇至少打造3到5个特色小镇概念,并且把它们做成一个产业链条。当然,目前这只是一个概念。


第二,怎么弥合宝华和南京之间的这个缝隙。我们从南京一到宝华就觉得是两个风格,怎么弥合缝隙?我认为尤其是早期开发的那些开发企业,应该按照科学城市的理念和规划对开发的房产进行提档升级。


第三个是要考虑把宝华这一块小镇的建设要求做个统一。最低标准是3平方公里,要求有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要有产业,有“单打冠军”,而且小镇的最低标准是3A级景区。但在宝华镇,如果小镇景区能达到5A级景区,我认为发展的机会会更多,当然要做的也更多。


▲千年古村——宝华


另外,在南京往镇江这一条路上,车来车往,我们打造快速通道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怎么样让这条通道感觉更舒适,在行走过程当中更有价值,这个又是要思考的点。比如宝华山的北门这一条路上,将来的通道走向是什么样子?宝华山南门机会也有很多,毕竟那一片现在还没有开发。


最后,是怎么建成新型科学城的对接点?最近大家都在研究科学城,包括仙林的地位也是科学城,而在整个长三角规划和宁镇扬规划当中,仙林是规划的中心,宝华是一个宝地,那么它应该做什么呢?我认为可以考虑做高级创客的研发中心以及人才的聚集中心,将每个产业类型和高层人才都聚集下来。

▲千年古村——宝华


附:宝华镇位于句容市西北部,西距南京23公里,紧邻南京仙林大学城。南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30公里,北至长江龙潭港6公里,312国道、沪宁铁路穿境而过。宝华得名于境内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国家AAAA级风景区,“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景,内有享誉东南亚佛教名寺——宝华山隆昌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宝华镇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之一。宝华镇凭借8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积累起来的资金,于1992年建设了启动面积12万吨,油料总产975吨,奶牛总数1000头。新农村建设句容市宝华镇强化民主管理,优化法治环境,加大硬件投资,规范台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宝华镇七个村、两个社区已全部获得了镇江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荣誉称号。在“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中,这个镇党委、政府每年年初与各村签订了《民主法治村建设责任状》,并建立了以村民小组长为骨干的民主法制监督员队伍,形成了团结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该部分来源自网络)


文章作者:张鸿雁教授。

本文原载于《新华日报》201年6月16日。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芝加哥音乐剧角色介绍(芝加哥)
下一篇:缙云县人民医院(用镜头聚焦他们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