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中国文化史迹”第1391期)1920年代,学者到宁波阿育王寺做文物考察,整理了一段关于传世“宝塔”的史料。
这座宝塔真的在寺中吗?长什么样子?又有谁见过?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本社《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有关宝塔的形态和材质,《阿育王山志》作如下描述:
(吴越王造舍利塔·摄于1920年代·本社图片版权所有)
光明腾耀,色青如石。高尺四寸,广七寸。五层露盘,四角挺然。四面窗虚,中悬宝磬。周以天王,及诸佛菩萨,善神圣僧天神。绕塔像极精巧。(元至正乙未住山悟光识《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宝塔传》)
《山志》各处所记述的内容大致相同。不过,《刘慧达 求塔缘起》里记述的不是“宝磬”而是“金色小钟”,并且写 道:“舍利缀于钟下,圆转不定。”《西晋会稽鄮县塔缘》记 述说:此宝塔与西域于阗所造相似。图110上有该寺所藏的碑 拓本,其中央的宝塔大概是基于这些记载所画的。然而,日本 真人元开撰写的《唐鉴真过海大师东征传》中的记述却稍
有差别。现引用如下:
其塔非金非玉,非石非土,非铜非铁。紫乌色,刻镂非常。一面萨 王子变,一面舍眼变,一面出脑变,一面救鸽变。上无露盘,中有悬钟,埋没地中,无能知者。唯有方基,高数仞。草棘蒙茸,罕有寻窥。
谢谢您在浮躁的头条,关注我们这么冷门的文物学术文章(为了适应互联网阅读量,只好略向标题党低头,太正经可能阅读量是个位数。我们做了1000多期了)。愿您有收获,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