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镇:有始建于北周的崇福禅院,有世界最大的单体摩崖石刻汉字
金城镇位于南充市仪陇县,因金城山而得名。金城镇是仪陇县曾经的老县城,该镇是我国西南第一大建制镇,金城镇古称“方州”,文物古迹丰富,文化底蕴厚重。金城镇幅员面积50.16平方公里,截止2017年底,城镇常住人口15.3万余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全省百强示范镇、四川省“镇级市”试点申报镇。
金城镇人杰地灵,状元牌坊、奎星古阁、崇福禅院、仪陇文庙等名胜古迹韵味无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德铜像纪念园以及镌刻了610幅墨宝的金粟书岩、“德”字公园等人文景观见证了“红色古方州”的历史变迁。
金城镇状元牌坊
据《仪陇县志》载,奎星阁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光绪十一年(1885年)秋重修,六边形五重檐盔顶式穿斗木结构建筑。奎星阁占地面积148.22平方米,台基呈正六边形,每层内有内柱、中柱、外柱,共18根柱,支撑整个阁体,通高18.96米。
奎星古阁
崇福禅院位于四川省仪陇县金城山西麓(今仪陇金城镇后山),坐西向东,俗称西寺或西龛寺。始建于北周武帝保定年间,唐初重修大雄宝殿,正殿脊梁书有开国功臣尉迟敬德监修题记,两侧环建钟鼓二楼。肃宗上元年间(约公元761年),增建圆通阁于寺之东侧,时颜真卿(刑部侍郎,书法家)因言事忤君,贬官蓬州为长史,亲书“圆通阁”匾额。当时,寺庙规模宏伟,殿阁层叠,由前殿、正殿及左右配殿组成,占地十余亩,僧田二百余亩。
四川省仪陇县金城崇福禅院
四川省仪陇县金城崇福禅院
四川省仪陇县金城崇福禅院
崇福禅院四周古木参天,奇花异草,淙淙泉水,浓荫掩映。寺后佛龙洞侧绝壁处为摩崖造像群,凿雕数座佛龛,寺前山门旁的丈圆巨石上,亦雕刻数座佛龛,北宋真宗大中祥符时(约公元1010年)赐名崇福禅院。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铸有大铜钟一口,重约千斤,钟腹嵌银八锭,世称“八银神钟”;又铸铜佛一尊,丈六金身,左臂镌“永镇崇福’四字。明思宗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秋八月,田贵妃将亲绣的千佛袈裟,遣使赠给故乡西寺,还愿祈福。故清朝仪陇邑举人彭鹤龄的《西寺赋》中云:“孰绣且赐,曰明妃田。”其寺屡毁屡建,至民国时,仅存山门,大雄宝殿和左配殿。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四川军阀田颂尧坐镇成都,闻该寺之千佛袈裟价值连城,胁迫本秋禅师交出,夺取售成都文殊院,得钱颇巨。今古刹已毁,残存佛龙洞佛龛与寺前巨石佛龛二处遗迹。
1999年,仪陇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建设好金城山公园时,并在原崇福禅院旧址废墟上重建寺庙。历时三年,先后建成观音殿和文殊殿,占地五亩。业经省市宗教局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
金粟书岩位于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金城公园,是自观音阁东侧岩壁起至柳家岩的800米书法长廊。11月19日,封面新闻记者从仪陇县有关方面获悉,书岩标性工程——460平方米的“德”字石刻,取自开国元勋朱德亲笔所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摩崖石刻汉字。
金粟书岩位于金城公园东北方向,自观音阁东侧起至柳家岩800余米长25米高的书法长廊,雄伟壮观,全国罕见。书岩以徐向前元帅生前手书的“金粟书岩”为标志,镌刻在朝阳岩上端,每字高7米有余,5公里外清晰可见。书岩长廊首刻了朱德元帅早年撰写的《怀乡》五言诗:“避暑居高耸,搔首望仪陇。白云阻乡关,回看江涛涌。”
金粟书岩入口处,“红军朱总司令是仪陇人”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仪陇是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和为人民服务光辉典范张思德的故乡,故有“德乡”、“两德故里”、“党的宗旨教育策源地”之美誉。仪陇还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王树声、许世友等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过的地方。
1933年秋至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先后两次来到仪陇,在全县城乡书刻石质标语大约五百条左右,后遭国民党反动派凿毁,或建修、拆迁、坍塌损坏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尚残存石刻标语118条,大部分都是红九军政治部所刻制。红军留下的这些独具特色的石刻标语,是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的历史见证,也是仪陇“两德”故里一笔珍稀难觅的精神财富。
仪陇文庙,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竹溪桥街,始建于宋代,现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建遗存,占地面积3815.75平方米。仪陇文庙坐东南向西北,由泮池、大成门、东西庑、拜台、大成殿、崇圣祠组成,总建筑面积2386.13平方米。仪陇文庙为川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文庙,是仪陇县文风昌盛、人杰地灵的精神象征。2012年7月16日,仪陇文庙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仪陇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