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早已绝版的爱情传奇,有的闻名天下,有的却不被人熟知;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却平淡如水;有的让人肃然起敬,有的却换来一声叹息!
周恩来与邓颖超
图源:天津市旅游局
1978年3月5日,正值周恩来诞辰80周年,建在原南开中学东楼旧址上的“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在南开四马路20号正式开馆。
图源:天津市旅游局
学业、事业和家业,这三大业构成了人生的主要基调,对于出生于1898年3月5日的周恩来来说,他人生的这些基调,基本上都是在天津培育起来的。
南开大学周恩来雕像 图源:天津市旅游局
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一年后,周恩来作为197名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中的一员前往巴黎,邓颖超则到北京师大附小当了教员。
1923年,邓颖超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图源:天津市旅游局
1925年,他们在广州结婚。周恩来和邓颖超共同生活了50余年,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和风雨沧桑,也在人间留下了大量深情款款的记录。
梁启超在天津的故居位于当时的天津意租界的马可波罗路(今河北区民族路44号-46号)。其中,民族路44号为梁启超故居楼,46号为其书斋“饮冰室”,现在这两所建筑同为“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图源:天津方志网
1891年,梁启超与李蕙仙结婚。李蕙仙是清朝礼部尚书李端的堂妹,自幼熟读诗书,家庭生活也较优裕。梁家是个贫苦家庭,过着半耕半读的日子,只有几间房屋。但李蕙仙没有任何怨言和不悦。她努力适应生活环境,尽力操持家务。
梁启超后来在给爱妻的信中这样写道:“南海师来且有壮语,闻之喜慰敬服,斯真不愧为任公闺中良友矣。”“闺中良友”,这四个字道尽了梁启超对李蕙仙的别样深情。
张自忠与李敏慧
图源:天津市旅游局
16岁的张自忠与17岁的李敏慧结了婚。夫妇俩育有2子1女。1911年,张自忠考入了当时中国北方有名的天津北洋法政学堂。1936年,张自忠出任天津特别市市长。他在吏治改革、教育、卫生、赈灾、戒毒等方面,做了不少对百姓有利的事。
图源:天津市旅游局
张伯苓与王淑贞
图源:天津市旅游局
张伯苓,1876年出生于天津。他把教育救国作为毕生信念,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张伯苓 图源:天津市旅游局
1898年,张伯苓离开海军投身教育,许多人极力反对,惟独王夫人坚决支持,并说:“你做你喜欢的工作,一定有你的道理,我支持你。”王夫人果然一诺千金,陪伴伯苓公五十多年,经过无数的坎坷与风雨,才取得了南开教育事业的成就。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图源:网络
赵四小姐,又名赵一荻、绮霞,1912年出生于香港。在香港度过童年生活后,赵四随父亲来到了天津,就读于天津浙江小学和中西女子中学。天津的《北洋画报》还曾把她的玉照上了封面。
张学良晚年回忆,赵四小姐当年来沈阳“只是来看看”,然后“还是要回去”。可父亲登报声明让赵四没了退路。1964年7月4日,张学良与赵四正式结婚。张学良曾说过,他这一生欠赵四小姐太多。张学良虽然花心,但终于不负赵四小姐,两人相伴到老。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
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