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通讯员 徐钢 益阳报道
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地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腹地,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农业大镇。截至目前,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96万元,村均超过20万元。近年来,千山红镇结合各村实际发展精细农业,打造以大米、大闸蟹、小龙虾、小果蔬“两大两小”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同时发展“稻蔬油”生产模式,进一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激活村级集体经济“一江春水”,按下乡村振兴“快进键”。
坚持规划先行 形成联动格局
始终坚持“一村一策,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千山红镇党政领导深入基层专题调研,与村“两委”班子、种养大户、党员群众代表面对面座谈,共同研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好方法、好思路,找准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路子,制定具体发展规划。选树培育了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季家庭农村、李学峰特种养殖等特色典型,为全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打了样”。
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业务部门具体实施、财政部门大力支持的整体联动优势,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联动推进。将村级债权清理纳入目标化管理,特别是撤场建镇前应收款作为债权清收重点,制定清收激励政策,把具体任务细化到村,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党员干部,形成“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落实机制,切实树立鲜明导向。
坚持引智引技推进产业发展,加强与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多个科研示范基地,请来2名院士、3名教授、10余名专家开展技术合作,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打造产业领跑优势,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动能和活力。
深挖发展潜力 拓宽发展渠道
近年来,千山红镇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综合改革,7个村近7万亩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效益大大提高。同时,各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三资”管理,“变闲、废为宝”,盘活沉睡资产,推进国有农用地等资产清理整治,2021年全镇共收回农用地面积5672%,以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获评2022年湖南乡村振兴“十大”优秀案例典型乡镇。“今年开始,每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计划增长6%以上,预计到2025年每个村集体年收入超48万元。”该镇对未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