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马阗雪)今年以来,张家川县梁山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抓发展,以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促增长,抢抓有利时机,积极开展春耕生产,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美化环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把春天播下的种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回收废旧地膜 建设美丽乡村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废旧地膜污染治理,防治农业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废旧地膜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生态振兴,3月14日,梁山镇杨渠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开展“回收废旧地膜,建设美丽乡村”活动。
旧地膜覆盖在玉米秆下看起来成形,实际上破烂不堪,一拉扯就断了,一翻地就掺进土里,农户们用钉耙一耙一耙的搂,用手一片一片的捡。废旧地膜回收清理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但是勤劳朴实的庄稼人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收废旧地膜不但有利于新一年春耕作物健康生长,更重要的是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洁净土地。
杨渠村干部群众对村内废旧地膜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清理,全面清理了残留于田地、庭院、水源、路旁、树枝、建筑物附近的废旧农膜及塑料制品,村域范围内环境明显改善。
杨渠村党支部书记马守清告诉记者:“以前农田收拾完以后,废旧地膜就没人管了,地上、树上、沟渠里到处都是黑地膜,既污染环境,又不美观,通过这次活动,使村民认识到了废旧地膜的危害性,有效提高了村民回收利用的积极性。”
据悉,截至目前,杨渠村共回收农膜6吨多,所回收的农膜通过“以旧换新”,交旧膜,领新膜,提高了农民捡拾兑换的积极性。同时,此次活动进一步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清理废旧地膜,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清理行动,有效形成清理合力,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党建惠民模式好 增收致富农户乐
樱桃沟村是距离梁山镇最远的村庄,近年来,赶上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好时候,在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技术、良种、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樱桃沟村强势推动农业发展,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种植苹果200亩、花椒207亩、大樱桃20亩,走出一条增收致富之路。
“近年来,我村以抓党建、强组织、兴产业、促振兴的发展思路,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为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经济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创造力和引领力,以果园提质增效项目为抓手,利用当前春季施肥有效时机,督促群众合理施肥,抓好果园管理。”樱桃沟村党支部书记马五平在苹果园里一边挂肥,一边向记者介绍当前工作重点。
此外,樱桃沟村的西瓜产业也是一项优势种植项目,由于土质适宜,技术管理到位,每年结出的西瓜味道都广受好评。据悉,县农业农村局结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组织局属技术人员,特聘农技人员、种植农户,针对樱桃沟村的种植情况对其专门开展了苹果、樱桃技术栽种培训。
如今,樱桃沟村苹果、花椒、大樱桃、西瓜已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实现群众致富的“加速器”。在党建惠民的模式下,今后群众的钱袋子一定会鼓得更圆。
种植小麦良种 拓宽致富渠道
岳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土地面积3680亩,自2018年以来,该村被我县农业农村局定为“良种小麦繁育基地”。在梁山镇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岳山村大力发展产业项目,增加农户增收渠道,持续发展小麦良种培育,以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小麦良种为重点产业抓手,生产效益大大提高,2022年全村种植“兰大211”小麦繁育种子1500亩左右,共产出良种120万斤,当时小麦市场价格为1.4元,岳山村村“两委”和合作社积极引领,主动跟供货商进行多方联系,最终以每斤2.1元的价格全部出售,高出市场价格7角,大大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岳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彦锋向记者介绍道:“我们采取‘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牵头,农户参与’的模式,今年继续扩大“兰大211”的种植面积1500亩,目前长势喜人,在今年我们亩产要预计达到500公斤以上,切实增加群众的收益。”下一步,岳山村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功夫,让农民务农种粮有钱赚,多赚钱,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
梁山镇副镇长窦喜军表示,下一步,梁山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县统一部署要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切实把粮食生产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全力保障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为实现全年农业生产目标开好头、起好步提供坚实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自治县70周年县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