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萨地理的形成和远古人类
拉萨地理的形成,是与青藏高原隆起相互关联的,其陆地抬升过程既不是一次性猛然增长,也不是匀速运动,而是经历了几个的上升阶段。2亿年至8千万年,青藏高原北部、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脱海变陆,但是拉萨地区还在海洋之底,因为在拉萨区域地层中没有发现恐龙化石,直到白垩纪晚期,拉萨陆地才逐渐升出海面。大约50—100万年前,拉萨海拔抬升至4000米,人类活动出现。
青藏高原很早就有人类活动,西藏定日县苏日地区发现了距今40—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美国遗传学家和古基因组学科代表人物大卫-赖克在《人类起源的故事》中介绍说,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他们55万年前就走出非洲并扩散到亚洲各地,包括现在的青藏高原。2019年,甘肃甘南州夏河县白石崖溶洞发现的丹尼索瓦人化石,将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推至16万年前;2021年,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中,广州大学章典教授的团队对拉萨堆龙德庆县邱桑遗址一组166万年前“5个手印和5个脚印”进行的分析,不排除20万年前在拉萨地区出现丹尼索瓦人的可能性,这一成果被美国考古学会《考古》杂志公布为2021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按照赖克基因组数据对丹尼索瓦人的分析,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就是调节人体红细胞的一个遗传突变,“这个突变帮助居住在高海拔西藏地区的人们更好地适应了缺氧的环境”,“而这个具有适应性的遗传突变通过混血被西藏人的祖先继承了”。美国学者斯塔夫阿里诺斯提出6万年前源自西伯利亚的一部分人群已经迁徙进入了青藏高原,中国研究团队以语言谱系证明约5500—2750年,拥有共同语系的部分华北人群分离迁徙又进入了青藏高原。考古学证据表明青藏高原15万年前,就应该有现代人(智人)在拉萨地区的季节性游猎和永久性定居。这一点,已经被拉萨新石器时代的曲贡遗址所证实。
可以推测,拉萨地区生活居住着以曲贡文化为代表的系列族群,一直从旧石器时代(2012—2013年已在拉萨地区发现了地表露出打制石器的地点)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又至文明时代,曲贡遗址出土的铜簇含铜量达8351%,标志着曲贡已进入青铜时代的门槛。曲贡遗址出土相当多的包括牦牛、鹿、麝、野猪、藏野驴、狗、秃鹰等动物遗骸,一类属于食物残余遗骸,一类是完整的动物骨架遗骸,充分表明曲贡人游猎的特征。目前在纳木错已经发现距今3000—2000年密集的史前岩画,集中描述了游猎场面和猎人形象:穿着一种无领的“套头短袍”,下摆齐腰,腰间扎带,有的头上扎有头饰,或骑马或步行;更多是以武士形象出现,手执长棍、刀剑或短杖,握长方形或圆形盾牌。同时,曲贡遗址出土的石铲、大量陶片、石磨盘,以及遗址文化层的堆积厚度,无疑是农业经济和长期定居点的证明。这个非常有意思,曲贡人既是游牧族群又是农业族群,说明当时藏北“卓巴(游牧人口)”和藏南“蕃巴(农业人口)”还没有截然分离。后来,南方崛起的“蕃巴”征服和统一了北方的“卓巴”,应该说拉萨地区的族群既见证了、也参与了。
参阅文献:
1、【美】大卫-赖克著:《人类起源的故事》,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2、【美】斯塔夫里诺斯著:《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陈发虎 刘文峰著:“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的过程与动力”,载《自然杂志》2016年第4期。
4、复旦大学研究团队:“语言谱系证据支持汉藏语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起源于中国北方”,载《自然》杂志。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拉萨曲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6、王仁湘:“关于曲贡文化的几个问题”,载《西藏考古》第1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霍巍:“试论西藏高原的史前游牧经济与文化”,载《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8卷第1期。
8、张亚莎著:《西藏的岩画》,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