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广东图书馆学会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共同发布《2021年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成绩斐然、亮点纷呈,财政拨款、文献购置费、文献总藏量、新增文献藏量、文献外借数量、建筑面积、总流通人次、从业人员等多项核心指标保持全国前列,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更趋完善、社会价值更好彰显。
2021年,在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和财政投入保障下,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稳中有进,各项核心指标仍保持全国前列。2021年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总额达23.47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0.6%。在各地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下,2021年,广东各地公共图书馆的纸质文献总藏量上升为11883.63万册/件,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共计5552人,同比2020年增长9.3%。
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全省全民阅读热情仍然高涨。2021年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献外借册次8530.29万册次,同比2020年增长32.6%,同比2019年增长3.7%。全省公共图书馆全年举办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58273场,持续开展亲子阅读、家庭阅读、校园阅读、社区阅读、农村阅读、特殊群体阅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参与活动群众5485.03万人次,其中,线下读者活动举办场次和读者参与人次较去年分别增长94.5%和158.9%。
全省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智慧图书馆建设,不断升级服务能力,提升阅读体验,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更为人性化的图书馆服务。2021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发的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采编图灵”正式投入使用,实现采编工作由传统人工作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操作的转型升级,全省已开通“粤读通”证照约16万个。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在全国率先推动智慧图书馆村居全覆盖,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新馆在图书馆真实场景中首次引入了地磁导航、人脸识别、石墨烯电子纸等多项新技术;白云区图书馆新馆在国内首次推出高频解决方案的无感借书通道。全省积极探索与现代图书馆服务体系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建设“图书馆+景点”“图书馆+民宿”“图书馆+咖啡店”等新型阅读空间,拓展服务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