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应该都喝过喜茶,却鲜少有人知道喜茶的起源地就在江门。除此之外,还有维达、天地壹号、李锦记等知名品牌也是出自江门,但是江门却没什么知名度,真的有点“歌红人不红”的意思了。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之一的江门,面积甚至占到了大湾区的六分之一。虽然不太出名,但是近几年江门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逐渐迸发出了自己的力量。
江门的经济发展状况
2020年,江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1亿元,排名广东省第八位,在中山的前一位,GDP比中山高50亿元。
要知道在10年前,中山的GDP足足比江门高了200亿元,而且呆在老大哥广州身边,受益不少。
十三五期间,江门市实现GDP年均增长52%,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4%。
不像东莞、惠州,背靠深圳这个二哥。也比不上佛山、中山、珠海等,有大哥广州关照。江门则不然,身边都是一些小兄弟,谁都不指望谁帮忙。能有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
特别是在保持较低土地开发强度的情况下,能取这样的成绩更是难得。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中,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接近50%,东莞也达到了45%以上,珠海和佛山则在35%左右,这4个城市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30%的标准。而广州、中山在25%左右,仅有惠州、江门、肇庆在15%以下,这其中,江门是大湾区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江门的发展规划
江门的未来发展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拓展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海洋经济、职业教育、生命健康等领域合作。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形成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以及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以及开发银湖湾滨海地区可以说是广东省给江门布置的“作业”,也是未来江门持续投入力量的地区。
大广海湾经济区位于江门市东南部,范围包括江门市新会区、台山市和恩平市共20个镇区,总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定位为珠江西岸先进制造业和循环经济基地、南海战略的服务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重要平台以及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滨海新城。
大广海湾规划范围
其中,银湖湾滨海新城是项目先导区,位于江门市区南部约35公里,规划面积约34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区65平方公里。定位为绿色智慧滨海新城,规划包括有港澳高端服务、海洋主题度假、科研教育创意、宋元文化渔港小镇、游艇休闲度假、临山休闲度假等功能。
银湖湾滨海新城规划布局图
另外,《江门市东部城市带发展战略规划》(下称规划)指出,江门东部城市带包括江门市东部的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和鹤山市三区一市,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传统概念。截至 2018 年底,东部城市带总面积 286886 万人、户籍人口 182.95万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占江门全市的 65%,是江门发展基础较好、引领带动作用较强的区域,是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规划》将按照“强化核心、轴圈拓展、打造平台、近远结合”的空间优化思路,打造“一城一环一轴”的空间结构,聚力建设七大战略性9 功能区,构建“众星拱月型”的空间格局,着力解决中心城区规模小、辐射能力弱、发展方向摇摆不定和产业平台小、散、乱、多的问题,加快形成高效、协调、有序的空间格局,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合作大局。
江门市东部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图
《规划》强调,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功能。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为目标,加快推动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融合发展,统筹城市重大功能性设施布局,蓬江区定位发展成为金融商贸会展中心,江海区定位发展成为珠西现代科创产业中心,新会区定位发展成为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全面增强城市中心性功能,构建错位融合发展格局。
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下图是江门2015年以来GDP以及房价的变化图,可以看到江门市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且房地产市场相对稳定,相比其他城市来说没有太大的波动。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江门的哪些区域更值得投资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中心城区。根据江门市的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意图非常明显,可以预见在未来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建设中心城区,加上中心城区配套相对成熟,能满足多样的住房需求,自住投资都不错。
第二个是银湖湾滨海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广东省下达的“作业”之一,江门市自然不敢懈怠。同样是江门的东部城市带成员之一,战略定位高人一等,未来自然值得期待。
第三个则是新会枢纽新城。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已建成投入使用,位于江门市新会珠西枢纽新城,毗邻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将汇聚深茂铁路、广珠城际铁路、珠江肇高铁、南宁经玉林至深圳高铁、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等7条轨道交通线,建成后将达到8台20条线的规模,是省内仅次于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