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听说龚滩要搬迁,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18年!如今龚滩早已重建,据说景色优美,游客也多,当年的担心可能是多余了。但是,新龚滩还是“龚滩古镇”吗?那只是一个用现代技术制造出来的景点而已,与诸如巴国城、长江汇之类是一样的性质。正如今天的网红洪崖洞不是当年的洪崖洞,如今的十八梯与当年的十八梯是两回事。
虽然新龚滩景点打着古镇的旗号,与“古”可能已经风马牛不相及了!所谓复原、所谓修旧如旧,都是骗人的。不错,新龚滩可能更有美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怀旧、游玩以及赋诗作画的需要,但却不是“古镇龚滩”,只是假借龚滩之名造出来专门供现代人欣赏的玩偶!虽然如此,只要社会(市场)需要,造一个假龚滩也无所谓。当年全国不是造了那么多“世界之窗”吗?重庆也造过,同样游人如织。哪怕是小学生去游,也知道那是假的。有人混淆真假龚滩或新旧龚滩的根本区别,把新的、假的说成是旧的、真的,可能就不好了。新龚滩我去过,修建在乌江边,此文权作对新龚滩的一点质疑吧。
据报载,因要在乌江上修建彭水电站,千年古镇酉阳龚滩将被淹没。为抢救这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古镇,将投资近亿元,将其“瘦身”搬迁到现址下游1.5公里处。
这样的搬迁,我们已经听到太过。因三峡工程,巫山大昌古镇也规划了这样的搬迁。而云阳张飞庙的搬迁已经完成,引起一片叫好声。
这样的搬迁值得吗?
其它地方的搬迁不说,只说龚滩。龚滩处于乌江峡谷中,自然景色特佳。但具有这样景色的,在千里乌江画廊中,并非龚滩一处。龚滩之所以能够形成延绵五六华里的古镇,是因为“搬滩”的需要。自古以来,龚滩一直是川、湘、黔交通枢纽,但并没有形成后来的这种建筑格局。大约在一千多年前,因地震,龚滩附近的乌江中被山上落下的巨石阻隔,形成数百米长的险滩,阻断了乌江航道。古人又没有办法消除这样的险情,只得采取“搬滩”的办法。所谓“搬滩”,就是将货物从下游的船上卸下来,从陆上搬运到上游,再装上船;或者相反。没有“搬滩”,也就没有龚滩,更不会形成龚滩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龚滩古镇的真正特色不在于那些吊脚楼,也不在于那老街、庙宇、山墙、旧屋,甚至也不在于那规模。不错,龚滩以吊脚楼闻名。但事实上,巴渝大地类似的吊脚楼多的是,就是类似的宫殿、庙宇之类,不少场镇也可以找到,有的说不一定还更有文物价值。要说场镇规模,龚滩可能不如潼南双江、江津白沙等处。龚滩的最大特色就是因“搬滩”而在特殊地形形成的整个建筑格局。如果仅仅是为了生活,为了物资集散,完全可以在另外一处平坦的地方建立场镇嘛,何必要在自然条件如此恶劣的地方修房建屋呢?据笔者所知,类似龚滩这样的场镇,还有四川宜宾市的南广镇,那也是因“搬滩”形成的。
解放后,政府对乌江航道进行整治,将龚滩江中的乱石炸掉,上下乌江的船只畅通无阻,不再需要“搬滩”了,于是龚滩也就衰落了。笔者去过龚滩古镇,那老街上的住户已经不多,人们纷纷搬往山半腰的新街上住。过去搬运工来来往往的石板路还在,光滑得让人流连,但其破败却是不可挽回的事实。
如今要将这样一个古镇“保护性”搬迁,可以重新造出几幢吊脚楼之类的来(可能是将原来的撤迁后重新搭建),例如将川主庙、西秦会馆、董空祠堂重建于新址。但这样建起来的“龚滩”就是原来的龚滩吗?就能够将保留龚滩古镇的历史风貌吗?更不用说不可能保留龚滩因“搬滩”而被搬运工们踩出的那些历史遗痕了!这要的搬迁,是保护还是伪造?是为了“文化”还是为了“经济”?谁心中都明白!
而且还要花近亿元!
酉阳是国家级贫困县,就是龚滩镇上的人们也不富裕。为了一个几乎等于假古董的新龚滩,花这一亿元值得吗?即使今后有游客前去观光旅游,也会大呼上当的。可以肯定地说,这近亿元投资能否收回,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正如大昌,搬迁到另外有高地上,失去了其本来的地形地貌,还是原来的大昌吗?谁还有兴趣去看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杰作!
如果政府真的有钱,不如将其投入到保护那些不会被淹没,至今还保留着特色的场镇上。这样的场镇现在还有,例如酉阳就有龙潭镇。不过,这些古镇也正在遭受破坏。保护这些场镇,可能比龚滩搬迁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本文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