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 贾振涛
棋盘石位于曲阜市九仙山北部的山腰上,方圆六丈,高两丈余,因形似古代“六博棋”棋盘而得名。据说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时,曾误闯太白金星的仙宫,看到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正在下棋,想到两位老仙人看着慈眉善目,像个好人,却沦为了玉皇大帝捉拿自己的帮凶,一时怒起,乘着酒兴,一脚就把棋盘踢翻,棋子散落一地,棋盘则滚出了仙宫,穿过了仙境,直接落到了人间九仙山上,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棋盘石。
棋盘石来自仙境,自然具有灵性,充满了神秘色彩,它吸引着很多神仙和雅士来此对弈,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九仙女对弈、铁拐李和张果老对弈以及孔子与弟子盘涉的传说。
九仙女对弈
在瑶池给王母娘娘祝寿完毕后,九位仙女趁着王母娘娘醉酒时机,偷偷下凡来到了九仙山,正赶上九仙山一带瘟疫肆虐,百姓时时都受着疾病的折磨,哀号声不断。九位仙女非常同情百姓,就没日没夜在山上采摘草药,配制药方为百姓治病。一日,九位仙女为寻找一味中草药,就结伴来到了九仙山北面的山峰。大姐一眼就看到了落到此处的棋盘,她们去太白金星家窜门时,经常看到太白金星和一众仙人在此棋盘上下棋,后来得知棋盘被孙悟空踢下了人间,不知道落到什么地方去了。当时还很遗憾,认为再也不可能见到这一棋盘了,今日在此处见到了,感觉到就像亲人重逢一样,非常亲切。大家都纷纷围拢过去,抚摸了一番。
九仙女看着姐姐们对棋盘那么有感情,就提议让大姐二姐一起在这棋盘上下盘棋,其他仙女也纷纷赞同。众姐妹忙碌了半天,疲劳袭身,也正好歇歇脚。老大老二两位仙女折来了六段松树枝作博著,又捡了六枚五彩石子作棋子,坐到了棋盘两边。其他姐妹则团团围定,笑着观棋。
两位仙女的棋艺不相上下,杀得难分难解,一直下到傍晚也不分胜负。无奈天黑了,只好停下来,约好等清闲的时候再继续挑战。说也奇怪,虽然她们下了一下午的六博棋,姐妹九人非但没感到劳累和饥饿,反而觉得神清气爽,畅快无比。
从此以后,只要是清闲的时间,九位仙女都会来此对弈。
铁拐李对弈张果老
话说当年铁拐李和张果老两位仙人受师傅太上老君委派去云游人间,了解人间疾苦。当他们俩云游到九仙山时,赶上了龙王大太子摩揭偷吃童男童女,祸害百姓。为了能为民除害,解救百姓,两位仙人决定在九仙山住下来。
他们俩先是去了凤凰山,瞻仰师傅前身——老子石,祭拜了师傅后,又回到九仙山去寻找当年被孙猴子踢下来的棋盘。当年孙猴子踢飞太上老君的棋盘时,两位神仙就在身边,亲眼看到棋盘落到了人间。按照当时棋盘下落的方向,应该就落在九仙山附近。他们俩四处寻找,终于在九仙山北面的山峰上找到了棋盘。两位神仙先把周围的树木杂草清除掉,又把棋盘放平整,他俩决定就呆在此地,一边下棋,一边等待摩揭出现。
两位神仙一直呆了七七四十九天后,才等来了摩揭的出现。他俩同摩揭大战三天三夜,合力将摩揭制服,砍掉了摩揭的龙尾以示惩戒。当摩揭做出永远不再残害百姓的保证后,就把他放了,让他由黑龙潭回到了东海。
降伏了摩揭后,两位仙人并没有立即离开,在此地又住了九九八十一天,除了下棋外,张果老还把身上携带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干果都种到了山上。不多久,山上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九仙山从此也变成了一座花果山。
看着当地百姓再也不会受妖魔鬼怪的残害,又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后,两位神仙觉得应该向师傅复命去了。他俩离开后,此地就有了烂柯山、龙尾庄、蜇龙井等传说。
孔子盘涉
《曲阜县志》曾记载“山阴有石若磐,曾有孔子及弟子盘涉。”文中所说的山就是现今的九仙山。山的北面有一块巨石,非常像六博棋棋盘,传说孔子带领弟子曾在此棋盘上下棋。
公元前535年,孔子在巷党(鲁国的地名)第一次拜见了大思想家老子,虚心向老子请教,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个思想家见面了。两位哲人在为人之道、顺其自然、上善若水、窥源得道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孔子深受道家思想影响,默默记着老子的教诲,不断在生活实践中体会老子的话,把道家的长处融入到儒家的思想中。
一日,孔子正在默念老子说的话:天地没人推动却自然而行;日月没人推着却可以井然有序;飞禽走兽不用人造却也欣欣向荣,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忽然燃起了想去山上走走的冲动,想看看欣欣向荣的大自然。他就让子路准备好车马,戴上了曾参、子贡等人,一同去鲁国的最高峰(九仙山)去看看大自然的风光,体会一下老子说的“人生天地间,与自然一体”的说法。
师徒四人很快到达了九仙山,在九仙山北部看到了棋盘石,四人坐下来休息。孔子看着巨大的棋盘石如同宇宙星空,再看看天空如同巨大的棋盘,顿时有了天地合一的感觉。在四周飞鸟悠翔,走兽闲游的世界里,孔子找到了久违的回归自然的惬意。他让子贡摆上了博著和棋子,与自己对弈一局。子路和曾参立侍左右。在春风习习的山上,在鸟语花香的氛围中,自然界的万籁与内心的平静融合在了一起,孔子感觉到了彻底的释放。
傍晚,师徒四人下棋结束回家,夕阳的金光洒在四人悠闲的脸上。子路索性完全放开了马的缰绳,老马是识途的,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回家的路。孔子深深沉浸于刚才的忘我之中,对着弟子说:“天地万物看起来不一样,但是本质是相同的,都随着天地自然运行,万物不同只是表面,相同才是内在。舍不同,观相同,才是了解万物的道理。老子说的确实真好。”
通过此次登山盘涉,孔子的思想又上了一个台阶,对后世儒家学说影响很大。随着孔子思想的不断传播,孔子登山盘涉的故事也就被历史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