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割礼(1.3亿人不能承受的割礼之痛,到底何时才能终结?)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出生在索马里的华莉丝·迪里,是一位美丽的女性。她有着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神以及轮廓的面部线条。

华莉丝的美貌让向来信奉“一白遮百丑”的国人都忍不住开口赞叹。原来这世界上真的是有“黑珍珠”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美丽的女性在五岁时遭受到了一次惨绝人寰的折磨。

“我从两腿之间,看到那吉普赛女人……从一个旧旅行包里,找出一把破剃刀……接着,我感觉我身上的肉,我的······被割掉了。”

她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对一个小女孩下此毒手?

代代相传的割礼仪式

华莉丝在自己的自传小说《沙漠之花》中所记载的关于那场折磨的回忆。

从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在五岁那年被人切除了两腿之间的组织。

事实上,全球大约13亿的女性活在割礼的阴影之下。

全球割礼流行最多的地方是在非洲,但并不仅仅限于那里。

事实上,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地也有女性遭受过割礼的残忍迫害。

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两国的割礼主要流行在当地的穆斯林群体中,而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割礼主要是那些有割礼习俗的移民。

这些发达国家的人民与政府曾想了很多办法来杜绝这种陋习,但无济于事。

他们还会在私下进行割礼。

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女孩儿们的伤害,一些民间公益团体会找到这些人的首领,提出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医疗救助,让割礼在卫生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他们同意,于是割礼继续存在。他们认为,割礼的安全性提高了,那么这项仪式的存在就更有必要了,于是,处在文明之地的他们,就将割礼继续了下去。

政府和公益民间组织对此感到非常无奈,但这也是他们能提供的最大的帮助了。

因为他们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任何办法将割礼完全禁止。

尽管有了卫生的医疗条件,但还是有少女因割礼丧生的例子发生,政府不得不出台相应的法律措施,调高接受割礼的法定年龄。

这虽然算是和保留割礼陋习的古老部族各退一步,但也要比原来强很多了。

要知道,在非洲的落后地区,依然有不少女童还生活在简陋割礼的阴影之下。

随着时代的发展,外界的声音也渗透到非洲大地上来。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觉醒,她们不再信任部落中的神圣化割礼的谎言,决心与此陋习进行斗争。

华莉丝就是其中的一员,和万千非洲少女一样,她在五岁那年遭受了割礼的迫害,又在十二岁那年被父亲为了五头骆驼卖给了一个六十岁的老头。

为了不向命运屈服,华莉丝逃婚,走出了这个落后的地方,她逃到了欧洲,成为了一位模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加入了反割礼的运动,希望能将万千活在割礼阴影中的妇女救出。

华莉丝以自己为原型,写成了《沙漠之花》一书,这本书以第一视角详细记录了割礼的实施过程,让人们对这种惨绝人寰的习俗有了了解。

随着华莉丝的走红,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这一陋习,并加入到了反割礼的队伍中。

在国际组织以及国际民间团体的努力下,全球接受割礼的人数也在下降。

然而,这种陋习还是存在的。

有割礼传统的部族对外界的干涉十分反感,声称割礼是他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别的民族不应该横加指责。

这些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愚昧无知的人,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其实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新加坡等国的人本身就处在发达地区,能接受到最先进的文明,非洲等地的人们也有些会接受国际援助,到欧美等地接受教育。

然而,这些人中的一大部分在学成后会选择回到家乡的部落继续生活。他们会标榜自己为建设家乡而放弃了纸醉金迷的世界。

但这些人却没有说出落后家乡真正吸引他们的原因——利益。

只有在家乡,他们的既定观念才不会被批判,只有在家乡,他们的利益才会永远被放在前面,也只有在家乡他们才能享受到男子的绝对特权。

当有外人试图改变割礼陋习时,这些读过书的人会从政治、历史、文化等角度详细地论述割礼存在的必要性。

在知识的粉饰下,人们甚至会相信对面的只是一位赤诚的,维护本民族习俗的一个人罢了。

然而,这位“文化卫士”似乎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那些女性同胞们的痛苦。

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句话那样:“人类的悲喜并不相同。”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光州(中韩建交30周年光州国际论坛在韩国光州开幕)
下一篇:埃尔多拉多(哥伦比亚首都机场恢复疫情前规定 允许非旅客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