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方志四川”添加关注!
夕佳山镇地处江安县东南部中心地带,东部与留耕镇、大妙乡相接,南面与底蓬镇相邻,西面为蟠龙乡,北面为留耕镇和江安镇。夕佳山镇地处江(安)红(桥)公路中部,距江安县城22公里,距江安县红桥镇26公里,距宜宾市94公里,距泸州市80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五里村位于夕佳山镇南端,东面为天会村,南面紧邻底蓬镇,西面是横石村,北面则紧靠坡上村和安远村。县道江红公路由北向南从村域中部穿过,沿江红公路向北约3km即到达夕佳山城镇,沿县道向南约1km则为底蓬城镇。此次规划的核心保护区——以杨家大院为主的传统院子集中区位于县道江红公路西侧,有村内环线道路连接传统村落各院子,交通较为便捷。
1
自然条件
五里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具有雨热同季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81平方公里,下辖太山、叶家沟、凤凰咀和沙滩坝等10个村组。全村共有耕地1869亩,其中水田1505亩,旱地364亩,此外村域内还有1478亩林地。截至2013年底,全村共有578户,2458人。全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初加工和外出务工,全年人均村收入约6800元。
全村现状产业以农业为主,农业又以渔业养殖为核心,全村水产养殖面积约1300亩,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约65%。此外种植业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则以藕、柑橘和梨为主,整体产业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薄弱。五里村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突出的人文历史资源,但由于开发程度较低、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第三产业整体发展较为滞后。
村内传统院落建筑延续历史工艺,主体采用木结构和斗拱镶嵌技术,布局多采用传统四合院布置,并根据本地多雨和地势较低的特点,院落一般都有2-3米的石制基础,内部还有勾连完善的排水系统。红柱、白墙、灰瓦更是川南传统民居鲜明的特点。
3
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对外交通:宽约9米的县道江红公路从五里村中部穿过,村域内长约2公里,路况较好。
内部交通:村域内拥有多条村道,主要为水泥路面和沙石路面,整体路况较好,但村道宽度约4米,路幅较窄,一定程度制约了村域的经济发展。
全村用电主要沿江红公路接入夕佳山城镇电网,现状供电稳定。五里村电信状况良好,现有固定电话用户122户,由夕佳山镇电信支局提供服务保障,同时移动电话和卫星电视也已覆盖全村。
村民生活用水主要为地下水,全村共有620口水井,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且水质较好。
五里村能源主要靠电力和原生柴草提供,部分家庭小规模使用灌装液化天然气。五里村全村共设有9处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后集中运往夕佳山镇垃圾处理系统分解处理,现状基本能满足村民生活垃圾处理需要。
村域内现有山塘5口,水库1处,提灌站3座,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灌溉。
村域有村委会、卫生站和图书室,主要位于村域中部江红公路旁(西侧)。五里村北部现有一处小学,学生共160人,老师6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江安县史志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投稿邮箱:地情文章:565066304@qq;《巴蜀史志》杂志:bsszbjb@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