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体育场(我的观球史)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苏连雄

我36岁“半路出家”,由语文教师改行当了体育记者,看似突兀,实则不然。

我从小看体育比赛,而且是“杂食性动物”,除了足篮排,乒乓、羽毛、网球、冰球、田径、游泳、击剑、摔跤………,来者全看,熟悉了各项竞赛规则,熟知了诸多体育名将。

人民体育馆和民园体育场自不必说,河东体育场、红桥体育场、北站体育场、新华路体育场、南开体育场也是熟门熟路,尤其是上中学后买了公交月票,有了自行车,去天津哪个场馆都不在话下。

1963年8月一个晚上,14岁的我,在天津人民体育馆看了一场难忘的国际篮球赛,天津队大胜印度尼西亚队三十多分。赛事并不紧张刺激,快与护岸平槽的海河水才扣人心弦。那年,海河上游暴雨不断,几条支流肆虐,直奔天津。坐在观众席上的球迷们割舍不下天津队、印尼队球赛,又害怕洪水随时来袭,真是“心悬两地”。那天,华北重镇天津没被漫灌是因为分洪,泄洪淹了河北省文安等地。是年11月17号,毛泽东主席下决心“一定要根治海河”,天津再无洪灾之虞。

有幸的是,我曾目睹六十年代乒乓球、羽毛球国手们风采。

1966年春,国家乒乓球队在天津人民体育馆,迎战来访拥有世界级好手本格森的瑞典队。我和市政同事胡新在料峭春风中排队一夜,买到珍贵的球票,看了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等精彩球技。

“文革”中,竞赛没了,有“为工农兵表演”,还是在人民体育馆,中国羽毛球队汤仙虎、侯加昌、陈玉娘、梁晓牧等悉数登场,天津球迷大饱眼福。

相信能亲眼目睹以上国宝级名宿竞技的球迷不多了,所以“我骄傲”。

1992年5月,我去瑞典哥德堡采访42届世乒赛,在斯堪地那维亚体育馆偶遇庄则栋、佐佐木墩子夫妇,提起当年“小老虎”两面攻英姿,庄先生眼圈红了。

最难忘的还是在民园体育场看的几场国际足球赛。

“文革”中后期,刚果、塞拉利昂等非洲足球队纷纷来我国访问比赛,足球之城天津必有一场赛事。没有电视,也无电台转播,海河之滨数万球迷麇集民园体育场。开赛在即,买球票没门儿,个别身手矫健的球迷冒险攀墙而过看球,大批瘾大但没门路的球迷手举钞票,在五大道地区等退票。

我们几个中学同学自有“后门”,顶烈日守候在4号门旁。一个同学的哥哥是和平公安警察,每有大赛值守4号门,早有定约,看眼色行事。开场哨响过两三分钟,大哥一努嘴,我等急急如丧家之犬,鱼贯而入。好在那时的民园看台座位不对号,见缝插针坐下过球瘾吧。

天津虽有球市,毕竟比不了首都,数次北京观赛经历我念念不忘。

1973年8月25日,有86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参加的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在北京隆重开幕。我和中学同学周秀成是搭解放货运汽车去参加盛会的。“下榻”前门附近五毛钱一个床位的鸡毛小店,每天游走于首都体育馆和工人体育馆之间,早午晚看球,两个小青年乐此不疲。

那届大赛,水平两个极端,中国队有郗恩庭、梁戈亮、张立、郑怀颖等顶尖高手,朝鲜有世界冠军朴英顺,日本、巴西也派出最强阵容。上沃尔特队练球,一个女运动员先用左手把球磕在台子上,右手执拍再打。戴眼镜的中国女翻译临时充当陪练,水平明显高于那个运动员。总之,大赛的基调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看到了竞赛编排工作的艰辛。

大型综合性体育比赛多在风景如画的秋天举行,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亦然,1975年9月12日在北京开幕。时年26岁的我已和家住北京柏树胡同的爱人订婚,住和行(她家的自行车)有保障,我毅然决然与姨家也住柏树胡同的老同事李志强同去北京观赛。我们同是天津市政一公司篮球队主力,目标很明确:看篮球赛为主,兼顾其他热点项目。

每天上午,我俩骑车出发,先奔有看点的赛场,如看了场地自行车赛上海独臂运动员沈金康夺冠,时任国家体委主任庄则栋给他颁奖全过程;领略了我国网球高手马克勤、余丽桥(李娜教练)击球英姿。一路行军一路喝凉啤酒,好不惬意。

男篮决赛是八一队对北京队,根本买不着票,我们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蹲票大军,一人在首都体育馆举钱值守,一人到三里外的北京动物园附近游动。皇天不负有心人,半场球快结束时,终于如愿以偿,穆铁柱、黄频捷、吴昕水、邢伟宁、张卫平、马占福等一代国手的精彩表演令人叹服。

我与爱人结婚,一是“抱得美人归”,暗喜;二是北京有了落脚点,看球方便,尤其是看时日绵长的赛会制比赛,窃喜。 我连续数年观看于1977年7月创办的长城杯国际足球赛(初创时为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就是因为有了稳固的“大后方”。我爱人她家居住的柏树胡同,毗邻王府井,真正的市中心,到工体、首体、先农坛体育场都很方便。

1981年和同学刘维义到北京看世界杯足球赛亚大区中国队、新西兰队附加赛,辗转烦人请客找票,颇费时日,幸亏有娘家人做后盾,我们才过了球瘾。

附加一笔,厚着脸皮蹭电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冰球队在世界冰球C组比赛中有望获佳绩升入B组,中央电视台转播中国队每场比赛。

其时,电视机在天津已相当普及,但几乎都是小屏幕黑白的,看球小速度快的冰球赛,一片然茫。新华职大同学李世忠说,他的中学同学父母家有彩色电视机,于是乎,两个三十多岁的大老爷们,每天晚上去别人家憨脸皮厚蹭看彩电。

总结这些年观赛心得,一是热爱体育,不懈追求;二是必须有“硬件”支撑,球票难寻,新华职大李廼琳同学屡屡赠票给我,她姐姐是体委干部。

1985年,我有幸跻身体育记者行列,看球有胸卡,再不用为一票难求发愁,很多熟人为大球迷苏连雄高兴。我不以为然:体育迷、球迷看比赛,可以姿肆宣泄,任由挥发,是热情,是生活;体育记者看比赛,必须心无旁骛,一刻不停紧张记录,是冷静,是工作。生活和工作,乐趣不同,将二者得兼,我做到了。

2023年1月10日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石湾公园(点赞|歌唱祖国!11个文艺节目在石湾公园上演,你最喜欢哪一个?)
下一篇:成都麓湖生态城(261套、180㎡起,麓湖生态城全新高层组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