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林
聚焦提升增长
今年,淄川区将全力打造产业强区主引擎,推动“431”现代产业提质增效、群起成峰,加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破千亿。开展“链长制”先导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建设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8条重点产业链。实施“工赋淄川”行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抓好吉利新能源汽车招商配套、产能释放、市场开拓,导入畅销车型,力争年内生产配套企业达100家、产值超100亿元,真正把汽车产业打造成淄川的“产业地标”。推动交通物流结构优化转型,规划布局“三园区两基地两中心”物流园区,年内重点推进海尔新星物流公路港、齐鲁冷链仓储物流基地等园区建设。擦亮“聊斋故里、水韵瓷都”城市名片,全力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打造更趋包容的开放高地
聚焦能级品质
在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上,今年淄川区将强化全域规划、立体开发、共融发展,完善优化“一廊两带”发展格局,以济潍高速、经十路东延为支撑,打造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廊;沿孝妇河、张博铁路一线,打造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示范带;沿般河、太河辐射东南部山区,打造生态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淄同城化等重大战略布局,全面承接资源溢出和辐射带动。抓好张相湖片区等8个棚户区和洪山、钟楼2个片区10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城区28条背街小巷改造。开工希尔顿大酒店、明耀城市综合体、裕景教娱城等城市地标,打造一批时尚街区,让城市充满“烟火气”、焕发“年轻态”。
保护更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聚焦和美乡村
完善“两山两河”和“双十字”产业空间布局,做强“硒游菌”优势产业,全力擦亮“富硒淄川·健康之源”金字招牌。启动申报国家级食用菌产业集群,大幅提升淄川香菇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施华电集团花能互补、金尚齐艾产业园、太河万亩连翘种植等重点项目,推动鲜切花、艾草、连翘等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擦亮更有厚度的共富底色 聚焦智治善治 深化拓展“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治理体系,推广“般阳合伙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八抓20条”创新举措,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完善企业信贷风险监测预警和协调处置机制,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和恶意逃废债行为。坚决守牢交通、能源、网络、食品药品、债务管理等“一排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