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张熹珑
编辑 |
11月4日,香港服装零售商鳄鱼恤(0012203亿港元,同比下降75万港元,亏损同比扩大395508港元。
事实上,此前两个财年公司均为亏损。2020-2021财年,鳄鱼恤分别亏损23万港元。
曾大受男士欢迎的鳄鱼恤品牌在疫情冲击、零售市场低迷等冲击下,也要扛不住了。
港澳门店减少超六成
本财年内,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成衣及相关配饰业务、物业投资及出租业务、库务管理(此前称为“证券买卖”)。财报显示,三项业务均陷入亏损。
首先看公司最出名的服装业务。今年以来,由于香港本地爆发第五波疫情,1-4月港府收紧社交距离措施,给当地零售消费需求带来重击。
数据显示,香港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变动-1373%。
截至7月末,公司在港澳地区的门店为10间,对比去年同期11间减少1间。相比高峰时期门店达到27间,目前门店减少超六成。其中,5间“Lacoste”品牌店铺有4间已经关闭。
Lacoste品牌为鳄鱼恤的分销品牌,是公司从法国企业Montaigne Diffusion S(MDSA)手上拿下的特许商标。分销协议项下MDSA所有权利和义务的合法继承人和承让人则是Lacoste Operations S(LOSA)。
原本该专利权有效期至2025年底,但在去年6月,公司收到LOSA发出的函件,称该公司未履行分销协议项下一项责任,双方存在分歧,因此终止分销协议程序。
2018年至2020年7月末止财政年度,Lacoste业务营收分别为约7120万港元、6330万港元及2750万港元,占公司总营业额约27%、27%及18%。
今年2月,鳄鱼恤正式终止Lacoste品牌的分销业务。该品牌在报告期内的收入也有明显下滑,营收为5000万港元,同比下降15%。
为了保持市场份额,鳄鱼恤新开发“CROCO”品牌,其位于尖沙咀的首间CROCO店铺已于8月开业。
内地的经营同样受到疫情影响,消费有所抑制。截至报告期末,内地零售收入为600万港元,同比减少25%。
目前,鳄鱼恤在内地共有12间店铺,相比去年同期减少1间,包括自营店铺6间及由公司寄售经营店铺6间。所有地区门店为22间,比起2019年以前40间的数量,关店近五成。
整体来看,本财年公司成衣及相关配饰销售收入为504814%,亏损额达到1200万港元。
物业投资由盈利大头变亏损大头
相比大众皆知的鳄鱼牌T恤,物业投资及出租业务一度才是公司最赚钱的业务。2020年财报显示,当年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约178万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为亏损3532%,已连跌11个季度。
为了增加收入,2月以来公司还将一个自用物业转为投资物业以赚取租金收入。报告期内,鳄鱼恤于香港及内地的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分别为5200万港元和100万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持平。
截至7月末,公司于香港持有的投资物业重估产生公平值亏损4700万港元,于内地持有的投资物业录得轻微亏损100万港元。相比上年同期亏损400万港元,亏损缺口增加了4400万港元。
曾经是现金流量保证的物业投资及出租,现时反而成了亏损最严重的业务。
最后一项业务库务管理则亏损2500万港元。财报解释,俄乌之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能源及商品价格飙升、通胀预期等都是导致投资失利的原因。
现金流持续吃紧
事实上,鳄鱼恤的颓势在2019年以前就有所显现。据香港经济日报,鳄鱼恤前主席兼行政总裁林建名2018年在会见媒体曾表示,零售市道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租金太贵,旗下个别分店被加租约20%至30%。
此前,香港时装店走的是主攻一线旺铺的策略。截至2019年7月底,鳄鱼恤在港澳地区和内地的门店分别达到27间、13间。由于人流旺盛,租金高企的问题也得以暂时缓解。
长期以来,鳄鱼恤固守港澳地区线下市场。林建名曾提到,港珠澳大桥开通后香港零售市场或迎来改善,也暴露出鳄鱼恤依赖内地游客的问题。
进入2019年后,由于香港当地社会运动,鳄鱼恤门店被迫缩短营业时间甚至关闭。待风波平息后,接着而来的疫情阻断了内地游客来港旅游和本地零售市场的发展。
过于依赖港澳线下经营的鳄鱼恤面临外界的冲击十分被动,无论是服装业务还是投资物业业务双双下跌。
报告期内,公司现金流持续吃紧,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2272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679%。资产负债率为3838亿港元,包括有抵押孖展贷款2900万港元、有抵押银行定期贷款526亿港元。短期银行贷款需要在一年内偿还。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10月21日鳄鱼恤公布供股计划,将按“2供1”基准以每股074亿股供股股份,借此筹集最多约4737295元大幅折让约66.1%。
根据公告,假设所有供股股份获承购,公司净筹约4260万港元,约一半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偿还银行借款,余额用作公司业务发展及一般营运资金,包括新零售店装修及用于集团日常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