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吱盒(老圃耕读散记(二十三):咯吱盒)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文 / 老圃

时间 / 辛丑十月

地点 / 浅山别院

旧历的年底,毕竟是年味儿最浓的日子。大人们忙着置办年货,买猪肉、猪头、猪脚及猪尾巴,还有猪的上下水、上水,一说是猪的五脏。下水,一说是猪的六腑。不能小看这些东西,过年的餐桌上是少不了它们的。羊肉也很重要的,年三十晚上要吃羊肉馅儿饺子,讲究的人家饺子一直要吃到初五以后的。

当然白菜、香菜、芹菜、菠菜、大葱、萝卜、胡萝卜等等菜蔬也是必备的。至于鸡、鸭、鱼这些所谓的硬菜,根据各家的条件而定,可以有亦可以没有。在这些年货中,还有一种极特殊的食品,不管贫富,条件好坏都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咯吱盒。

咯吱盒是最普通又最不普通的油炸食品,说它普通,是因为它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在过年时,会频繁地出现在每家的餐桌上,而且老少皆宜,备受人们的青睐。说他不普通,这种东西虽不金贵,平时很少见到,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到它。所以年货办齐以后,第一个要做的食品就是咯吱盒。

究其原因大概有二,首先这种食品便于制作,更便于存放。正月里是大家相互拜年的日子,宴客时将炸好的咯吱盒用热油一过,装在好看的盘子里,热腾腾、黄灿灿,香味扑鼻,再切上一盘自制灌肠,一盘花生米,一盘葱拌黄瓜丝,就可以温酒开席了,既方便又体面。

其二,过去孩子们平时没有什么更好的零食吃,大人们心疼孩子,特意款待,一边做一边赏给他们吃。孩子们高兴得合不拢嘴,随吃随偷偷地往口袋里塞,老棉布的棉袄上沁出了一大片油渍。大人们也不亏着自己,咯吱盒还没有做完,肚子早已吃了半饱。那年头咯吱盒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莫大的欢乐,所以它是过年的标志,也是快乐的象征。

其实这种食品做起来并不难,选上等的豆面。这里说的豆面,并非黄豆亦非黑豆,是山边儿地头,边边角角零零碎碎的地方种的杂豆,红小豆和绿豆,几种豆子混在一起,所以这种面就叫杂面。

然后取厚边儿白瓷盆,将豆面加温水和成糊状,用平底锅摊成薄饼,再用五花三层猪肉切碎成丁儿,加少许大葱,胡萝卜,香菜,自制豆瓣酱、五香粉、麻油,调成馅儿,在薄饼的背面上抹上红薯淀粉面糊,再放上馅儿,轻轻地卷上两折,切成两指宽的棱形小段,放进热油中煎炸成橘黄色便可出锅,外焦里嫩,香脆可口,条件差些的也有用猪肺代替五花肉的。

记得当时家里的咯吱盒儿就是这样做的,我从小就讨厌猪肺这种东西。吃起来软软的,像嚼牛皮筋儿,牙根儿痒痒的,有种说不出的怪怪的感觉。这种东西视觉上也让人觉得不舒服,红中泛着紫黑,浑身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小管子。不像食品,倒是像极了某种物件儿。每到这个时候,我便偷偷地吐出来,悄悄地把它扔掉。

现在条件好了,物质极大丰富,过年的东西应有尽有,可是总感觉过年已经不像我们以前的过年,没有以前过年的形式,更没有以前过年的味道,只剩下过年这个虚假空洞的名字和肆无忌惮的大吃大喝。以往的过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统,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审美,是一种经典。

它像人有衣服,马有鞍韂(ān chàn 马鞍子和垫在马鞍子下面的东西。出自《西游记》),小鸟有羽毛,词有词牌,价值连城的宝贝有华丽讲究的包装。同时,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是民族的自信、自尊、自爱,有了它,这个民族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那拉提旅游风景区(#打卡伊犁 那拉提最新度假攻略!)
下一篇:成都气温(42.4℃!简阳热出新纪录!成都要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