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洲(浅谈南京江心洲的定位和发展)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作者:戏剧化评论员

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



五一假期期间,去了一趟江心洲踏青。大体印象是房子多了一些,入住人口也增加了,整体环境和两年前相比也有明显提高,可谓绿水青山。笔者感觉,江心洲的整体发展水平,无论是高楼区还是高档区域,从外貌看接近苏锡的中等乡镇。总体而言,江心洲的发展不快不慢,若和七八年前的定位规划相比,差距并不小。

江心洲不是河西,因为夹江比秦淮河更宽

如果说江心洲是河西奥体一带的延伸,从地图看似乎很像,街区也与奥体附近相似。但是,江心洲与此本质上并不相同。首先,江心洲的定位到底是江南还是江北,其实是模糊的,不要说既是又是,没这么多好事,既是又是的结果一般是既不是又不是。第二个问题,江心洲的交通非常不便,这是江心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且很难解决,不是建桥筑路这么简单。另外江心洲的功能存在不确定风险,历史上江心洲是行洪区,这个功能在特殊情况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总体上江心洲是安全的,汛期多加注意基本没大问题,就是安全系数相对弱些。

江心洲的个人公共交通体系

至于其他方面,都是一些次要问题,所以江心洲的真正定位,和客观的发展前景,主要就是交通困境。从面积来看,江心洲占地不小,对于建邺区而言,可谓十分珍贵。过江通道对江心洲的交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除非下大决心,否则很难突破。

夹江大桥

长江隧道在江心洲开口,虽说为岛洲带来了第一座桥,然而却将其系在了过江的巨大车流上,与过江难的问题捆绑在了一起。江心洲比较好的对外交通模式,应该是不要过江通道,改为面向江南一侧,高密度建造低桥,且南京眼的高度以下,江堤接江堤。这样一来,江心洲与建邺鼓楼的交通,就变成了道路化的形式,价值直线提升。

长江隧道

为什么现在不建呢?南京眼的步行规定给了答案,如果允许开车,过江的汹涌洪流会把这些桥占满,建邺鼓楼的路网也会被挤得非常难受……过江的效率主要靠快速路保障,一旦纳入过江体系,普速路就得出局,不然江南路网无法承受。于是,江心洲的交通问题,也重塑了真实地位,导致江心洲相当于大半个江北,笔者个人看来,江心洲等于江北。

五桥,江心洲这边的夹江隧道对于岛洲的对外交通用,只能汽车

从交通体系来看,江心洲是江南江北之间的交通枢纽,做枢纽大多数情况下是好事,而过江这种需求讲究快速,本不需要枢纽。作为枢纽地区本身,不见得能够沾光,五桥也已通车,江心洲的公路交通格局基本尘埃落定。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封闭江北通向江心洲的出口,出洲只通江南,若去江北过江绕行。这个办法虽然最快,但是没有可能性,这根本就说不过去……

南京眼这种造型的桥梁,在许多城市都有,目前做步行桥有点可惜,不如通个电车开开

好在过江并不拥挤,就是夹江大桥太高。受行洪区的影响,江心洲的地铁四号线并未安排站点,虽有通风井,但说实话,长江每年都来几趟洪峰,要设站恐怕不容易拍板。但是洲上规划有电车,虽然迟迟未建,却有后发优势。江心洲的电车,干脆跨过夹江好了,电车过江使用单独的桥梁,或者从南京眼通过,这样可以避免过江车辆的占用。

过江难了几百年,桥隧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总之,江心洲交通条件的提高,就在于如何从过江体系中全部或部分剥离出来,走出自己的道路。



作者:戏剧化评论员

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味彩(味彩在Isee食品创新力百强品牌大奖中脱颖而出)
下一篇:雷纳克(好书·推荐丨西方人如何欣赏中国传统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