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龙溪石
文/邹彦(贵州普安)
父亲喜欢喝茶,但没有一只好壶;我爱好写字,但无一方好砚。工作了八年后,我来到九龙山下,偶然之间,从《普安县志》里知道了龙溪砚石,也知道了普安龙溪砚,见识了娄忠学独具匠心的用龙溪石制作的龙溪砚壶。我想,父亲终于可以有一只泡茶的好壶了,我也可以有一方写字的好砚了!
六月,与文学同道一起踏访九龙山,真实感受龙溪石的魄力。轻风拂来,闭上眼睛,她的芬芳气息令我如痴如醉;轻轻抚摸她的身体,清凉湿润;拥她入怀,让我遐思不已……
祖山九龙,她是慈母,哺育了山下各族儿女并留下无尽财富;祖山九龙,他也是严父,教会了儿女们朴实勤劳,耕读传家;祖山九龙,他还是导师,引领我辈走向辉煌!也只有这样神圣的地方,才能孕育奇特的龙溪石吧!
和田有玉,泽被后世;九龙有石,造福一方。龙溪砚石质地细腻,为砚温文尔雅,为壶则高端大气。
“无镜者不能正其身,无砚者不能载其道”,作为文房之宝,砚于方寸之间,可尽显乾坤。龙溪砚“磨墨如错子,摩挲如缎子”“夏日储水不腐,冬日储水不结冰”,虽无“四大名砚”之盛名,但其材质却毫不逊色,加上龙溪砚悠久的制作历史,随形而作的独特技艺,先后制作出了闻名一时的《鹊桥会》《九龙砚》《女娲补天》等名品,备受滇、黔、桂各地文人墨客青睐,晚清重臣张之洞幼时曾作《龙溪砚记》赞之。
“壶为茶之父”,一款好茶怎能没有好壶相配?普安拥有早已闻名全国的“普安红”,拥有“世界唯一,普安独有”的二万余株四球古茶树,是贵州绿茶第一采的永久首采地,还拥有“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文化名茶”等众多靓丽的头衔,如能打造一款与之相匹配的壶,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龙溪砚壶创始人娄忠学用实际行动实现了有识之士和茶人的梦想,在他刻苦钻研、不断试制的不懈努力中,龙溪砚壶最终横空出世。
龙溪砚石作为龙溪砚壶的制壶原材料,经传统手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成品古朴典雅,能登大雅之堂,也能入普通之家,备受茶人喜爱。龙溪石所富含的锶、硒、锰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与茶水的相互滋养中,也滋养着人的脾胃。而经普安砚壶浸泡的普安红茶,味道更加醇厚,香浓。
这就是传承和创新的意义吧,只要愿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生活在普安这片热土,传承文明,勇于创新是我辈之责任,“乡村振兴”的舞台灯光已经亮起,我辈当有“开放自信,乐于奉献;攻坚克难,勇于争先;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之精神,力所能及在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宣传推介金州文化、讲好金州故事上付出自己的努力,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的一道美好风景。
“顽石非灵,灵因其人”。从顽石到龙溪砚、到龙溪砚壶、再到“普安红”与龙溪砚壶的巧妙结合,非“灵”不可以。“其人”一直都在,在金州的每一个角落、在金州的每一个行业,用他们的朴实和勤劳,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用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勇于创新,苦干实干,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灵”的故事,谱写着属于我们金州的华美篇章……
壹点号 星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