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155)】1938年,毛泽东45岁。
1938年2月8日,毛泽东出席政治局常委会议,报告目前军事问题,指出:
热河、河北两省交界的雾灵山一带,派杨成武去发展新的游击区域。这是敌人的远后方,东面策应东北抗日联军,南面策应晋察冀,北面与蒙古接近,西面与绥远联系,在天下有变的时候,这个地区可以首先得到国际的援助。
会后,毛泽东起草关于开展雾灵山区游击战争问题的电报,2月9日致电八路军总部、长江局并告北方局,指出:
以雾灵山为中心的区域有广大发展前途,那是独立作战区域,应派精干部队去,派去的军政党领导人员须有独立应付新环境的能力。
雾灵山在河北省兴隆县。这里是伪满洲国的边界线,距天安门不到100公里。日军占领华北平原之后,这里就是真正的敌后了。
毛泽东早就准备在这里发展根据地。在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就提出:“红军可以分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
宋时轮、邓华挺进雾灵山,冀东发动大暴动
接到2月9日电令后,八路军总部和朱德、彭德怀、任弼时迅速拟定作战计划。1938年2月10日,朱、彭、任致电聂荣臻,责成他“立即准备派一精干游击支队一千五百人左右,由杨成武或邓华择一人为指挥员,另选得力政治委员,并配足其他干部及交通器材,准备在二十号以前向承德、北平、山海关之间出动,创造根据地,扩大本身。所需干部暂由你处抽派……选派之部队必须有深入的政治动员及统一战线政策深入的了解”。
4月27日,八路军总部将120师雁北支队与晋察冀军区第1支队合组为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委,下辖2个支队。6月17日至23日,宋时轮、邓华率八路军第4纵队五千多名指战员,挺进雾灵山区。在兴隆县城首战中歼敌近700人,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惊恐悲鸣:“治安已处于一刻不容偷安之状态。”
开国上将宋时轮:
在4纵接连胜利的形势下,冀热边特委在7月6日提前发动了暴动。7月6、7日,冀东武装起义首先在滦县港北村、丰润县岩口镇爆发。接着,遵化县地北头、蓟县邦均镇及开滦矿区也相继爆发起义,并在滦县杨家院、遵化县玉皇庙等地打退日伪军的进攻。
起义浪潮很快波及20多个县,参加起义的人数达20余万,并组成7万余人的冀东抗日联军和近3万人的其他抗日武装。
冀东抗日联军与第4纵队转战冀东,一度切断北宁铁路(今北京―沈阳),收复平谷、蓟县、玉田、迁安、卢龙、乐亭等县城和广大农村,初创了以蓟县、平谷、密云为基本区的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8月中旬,冀东抗日联军主力与第4纵队在遵化县铁厂镇会合。
毛泽东不同意主力西撤
9月初,4纵主要领导得到敌人大举“扫荡”冀东的情报,过于严重估计形势,决定主力全部西撤到平西整训。
9月26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少奇联名致电聂荣臻转宋时轮、邓华并冀热边特委,不同意主力西撤:
“有全国坚持抗战有利形势与华北普遍的游击战争,加以八路军远近距离的配合,有广大群众的掩护,有雾灵山、燕山、五龙山东西千余里之大山脉便于回旋,冀东地方党有相当基础。根据以上各种条件,创造冀热察边区根据地,创造相当大的军队,是有可能的。但环境是严重的,工作是困难的,必须以高度的布尔什维克的精神克服斗争中的一切困难,坚持统一战线的原则,建立坚决持久抗战胜利的信心,克服起义的新军中不可免的复杂的严重现象”,“在整顿队伍与创建根据地的工作上,必须要有计划与工作中心。我们认为,目前主要的力量在白河以东之密云、平谷、蓟县、兴隆、遵化,以部分的力量在白河以西创造根据地”。
邓华同志接到中央指示后,拿不定主意。当时4纵队党委已决定西撤,正在等待总部的指示。
开国上将邓华:
于是,邓华遂邀请冀热边特委书记李运昌等人开会,商议怎么办。经过讨论研究,会议最后决定,继续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建设以冀东为中心的冀热边抗日根据地。
宋时轮、邓华等根据错误情报错判形势
9月下旬,宋时轮从蓟平密地区发来电报,告知邓华:武汉失陷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已分出兵力巩固其占领区,敌人要分七路向这里大举进攻,蓟平密地区也站不住脚,要求邓华也带队西撤。
这时,河北省委书记马辉之也率省委机关人员,由天津抵达冀东,他们是按照中共中央原来的指示精神,来到冀东与八路军四纵队会合,准备参加领导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工作的。
邓华向马辉之通报了敌情形势,也商议了西撤事宜。由于省委领导当时把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对在冀东建立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缺乏信心,因此也同意了四纵队坚持西撤的意见。
10月8日,朱德、彭德怀、刘少奇电示宋、邓,再次指示不同意西撤,指出:“目前即将冀东游击队大部拉到白河以西,将要发生许多困难”,"邓华应尽可能争取在遵化、玉田、迁安地区,持久进行整理部队、建立根据地的工作”,并强调指出:“只有到万不得已时,才可率主力向白河以西转移”,但仍“应配备必要的基本部队及干部与地方工作人员原地区活动,坚持当地游击战争,但省委主要干部马辉之、姚依林等应随主力西进”。
10月上旬末,由邓华主持召开会议,做出关于部队西撤的决议,开始带领抗联部队西撤。
由于西撤没有经过严密组织,部队也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5万人的大部队拉成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发,前边的队伍已到潮白河,后边的队伍还没有动。在西撤过程中,沿途遭敌人围追堵截,人员大部失散,损失惨重。整个起义队伍和根据地损失百分之九十以上,当时转移到平西和冀东保留下来的抗联人员只有3000人,冀东抗战形势一落千丈。
教训深刻
姚依林在1939年写的《一年来的冀东游击战争》一文中指出:"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是抗战以来全国各地所仅有的大规模的人民武装斗争……冀东人民,在敌人残酷的镇压之下的这种坚决的斗争,与八路军孤军深入敌人深远后方的英勇的行为,在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将永远是光辉的一页。”
但是,冀东抗日大暴动失败的教训也很深刻。主要是八路军四纵队领导违背中央指示,实施部队西撤,造成了严重损失。
1938年11月25日,毛泽东和王稼祥、杨尚昆致电朱德、彭德怀,聂荣臻并转宋时轮、邓华,指出:
宋邓支队深入冀东,苦战数月,配合并促成地方党所领导的冀东起义,建立了冀东游击区,取得了成绩。但是由于没有尽可能地保持并发展这一胜利,没有很好地团结地方党和军队,没有镇静地应付那里的局面,以致退出原地区,军队及地方武装均受到相当大的损失。”
同时决定:
为了在冀热察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和创造根据地,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派萧克前去工作,并成立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军队及地方党和政权工作。
参考文献:
《毛泽东年谱》
董连辉:《冀东抗战:抗日战争时期最为艰苦和惨烈的地区之一》
李运昌:《李运昌回忆录》
雾灵山海拔多少米高 | 雾灵山风景区在哪里 |
雾灵山涧 | 雾灵山什么时候开山 |
雾灵山景区开放了吗 | 雾灵山上杂花生译文 |
雾灵山住宿哪里好 |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 |
雾灵山庄 | 雾灵山什么时候去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