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青岛开启评论功能,欢迎留言互动
我们曾为人间烟火不停精进研发新品,也曾为提供安全安心便利昼夜不息,更曾为努力实现顾客期望而勤耕不辍。离别将要到来,除了感谢,尽是不舍。
这段感伤的告别文字,来自迷你岛。
9月9日,青岛迷你岛便利店有限公司在官方抖音账号上发布消息,青岛迷你岛门店定于2021年10月15日前陆续闭店。
青岛消费者对迷你岛的黯然离场满是不舍,对很多人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迷你岛一直陪伴在身边。唏嘘感叹之余,迷你岛十二年前高调进入青岛市场的场景,更是让人五味杂陈。
2009年盛夏,位于市南区澄海一路的第一家迷你岛开业,这是青岛首家外资便利超市,在鲜食销售等多个领域,一度给青岛本土便利店带来很大借鉴。开业当日,迷你岛更是发出了“年内青岛开店50处,5年山东开店200家”的豪言壮语。
十二载倏忽而过,豪迈犹在眼前,闭店悄然而至,空叹“心存感恩”。如今,迷你岛“第一店”店面已不复存在,被其他业态所取代。
为何闭店?迷你岛一句“因自身经营原因”匆匆带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迷你岛一度被视为行业“启蒙者”,如今面临闭店,还是输在了“本土化”不足。
在这个层面,同为日系便利店的7-11就做的很好,其颇为注重“本地化”,公司顶层、运营均为中国人,在文化、味道、营销模式等方面,更能第一时间满足中国消费者的期待。
外资商业想要更长久的发展,“本土化”不可或缺。只有深入了解青岛本土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精准营销,同时,在管理、经营等诸多方面求新求变,从根本上实现“本土化”,才能更好地与青岛深度融合。
曾经的“启蒙者”迷你岛,用退场再次为行业做了一次“启蒙”。
迷你岛的离场,从某种程度上“衬托”出其他便利店的繁荣。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唯有更强者才能胜出,而迷你岛的退出,给其他品牌带来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青岛品牌连锁便利店已达1558家,整体处于相对饱和状态,而青岛本土便利店表现抢眼。
在“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上,青岛有4家本土便利商上榜,其中,友客位居第46位,可好第49位,优同第65位,利群便利第76位。自2019年起,青岛本土便利商“走出青岛”,以每年30%的速度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拓店。
青岛便利店正在全国范围内抢抓“风口”,一波政策红利又在今年九月扑面而来,打开了便利店继续突进的机遇之窗。
9月2日,商务部会同11个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并启动试点工作,经专家评审确定了全国首批30个试点地区,青岛位列其中。
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当中,便利店成为“高频词”。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圈”里,便利店是妥妥的C位。
其中,在新建和成熟小区,打造社区超市,采用“超市+食材餐饮+生活APP”服务模式,构建社区居民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生活方式,发展“24小时便利店”等新型服务。
根据规划,到2025年,青岛将力争在全市城市社区中全面建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到100%。
便利店的崭新机遇,正在向青岛招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迷你岛的退场更显落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当青岛的便利店正谋划着更宏大的未来蓝图时,迷你岛却在登陆岛城十二年后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一个品牌的谢幕,牵动着全行业的神经,迷你岛的际遇令人唏嘘,也激励和启发着仍在奋进的同行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