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多伦多去往Waterloo的路上,我邂逅了一座漂亮的小城Cambridge。在此之前我即已听说过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停留游览的地方,因此稍做了一些功课,离开多伦多之前的那一晚我住在北部的万锦市(Markham),从那里出发沿着401高速路向西至剑桥市只有100公里,大约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
离开Markham天色尚早,在经过York University校园时我特意停留了一下。
约克大学是多伦多另一所知名的高校,历史稍短建校于1959年,有不少中国留学生选择入读这所学校,入学门槛应该比多伦多大学低一些。
York University近些年扩张速度极快,目前已有在校生5.5万余人,教职员工7千余人,跻身加拿大第四大高等院校行列。
York University校园看起来非常新,见不到传统建筑,我在校园内匆匆转了一下就离开了。
早上从401高速公路出城时交通非常繁忙的,一路上尽是大货车,不过401路况很好,车道多且宽所以并不堵车,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Cambridge,我下了401高速转从24号公路入城。
剑桥市中心所在地Galt规模不大,Main Street上有一段很短的步行街,街上非常安静几乎见不到行人,看来城内的传统店铺很难抗衡城外的Shopping Mall,疫情之后小店生意倍受摧残。
剑桥市成立于1973年,由原来的加尔特市(Galt)与周边的几个小镇合并而成,目前有人口不足14万。
这座城市有两条河流交汇,其中Grand River自北向南从市中心纵向穿过,将城市一分为二。这条看似平静的河流七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次泛滥成灾,溢出河床的洪水吞没了整个中心城区,积水最深处达到了5.3米,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不过,经历了一场大洪水之后河道被疏通整治一新,从市中心Main Street向西修建了一座跨河的拱桥,将市中心东西两部分连接在一起。
下桥向西正对着的是一座街心公园,前面是带有喷泉的城市广场Queen‘s Square。
广场南侧是一座基督教新教的教堂,名为Grace Bible Church。
从广场沿着河边向北不远处是圣公会的Trinity Anglican Church三一教堂。
广场旁边还有一座葡萄牙社区设立的纪念碑,追忆当年前辈们勇闯加拿大的事迹。
河东岸有一座精美的砖石建筑,这里原来是Galt最早的邮局,如今被作为历史保护建筑改造成城市的图书档案馆。
我在门口拍照的时候,一位老者热情地指点我一定要进去看看,感受一下临河漂亮的风景,他还热情地打开手机给我看他拍摄的照片,到了晚上建筑物在彩灯的照射下显得非常魔幻。
Cambridge的历史应该始自于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英国殖民地政府将这片土地增给了印第安原住民部落,报答他们对英国政府的支持,原住民后来将大部分土地卖给了开发商。
自1816年以后这座城市陆续有新移民迁入,早期居民以苏格兰人、德国人和从宾州逃出来的基督教门诺会教徒为主,开发商将地块分割后出售给新来的移民。
Cambridge在十九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二战结束之后工业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如今已经是安大略省的汽车生产基地,丰田公司在此建厂生产小轿车和货车,后来又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在此建厂。
1973年,安大略省政府将南部的Cambridge、Kitchener和Waterloo三座城市合并成立滑铁卢地区(Regional Municipality of Waterloo),简称KWC或Tri-Cities三联市,地区的政府机构设在了Kitchener。
漫步Cambridge市中心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工业气氛,仍然还是百年前的小镇模样,吸引了大批电影公司来这里拍摄电影,电影也成了本地的一项产业。听安省的朋友说,多伦多和周边城市的人也喜欢周末或假期来这里游玩。
午后,我离开Cambridge转往Kitchener和Waterloo,未完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