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潮商"关注我们
今天,文伯介绍你看另一种地图——山水地形图。从卫星上看潮汕地区,是这样的:
1、在中国(或东亚地区,在世界范围内不一定如此)地势越平坦的地方,越有利于耕种,养育的人口越多;相反,山越高越多,就耕地越少道路越艰险,人口就越稀少。
3、同一块平原,由于来往密切,往往形成同样的语言或口音,形成共同的生活习惯和人文记忆,往大里讲是民族,咱这里往小里讲,是族群、民系。
所以潮汕地理气候条件虽然奇佳,奈何空间过于狭小,潮汕物产虽然丰富,生产力却总赶不上人们生孩子的速度,邻近四周几乎没有扩展的空间,随着番薯的传入清朝人口大爆炸,潮汕人大规模向更远的域外海外移民打拼,成为必然。
潮汕地理范围如何形成的?
东边,饶平与福建诏安县之间,并没有太难翻越的高山。从诏安到饶平,要比其到云霄县甚至更好走些,按理把诏安等地划给潮汕也未尝不可。实际上,唐朝以前,诏安云霄东山等地(绥安县),就归潮州管辖的(义安郡)。
凡事有失必有得(只讨论地盘,不讨论经济得失和心理状态),比如汕尾地区,本来叫做海陆丰,虽然讲的是闽南话,历史上一千多年来都归惠州。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海陆丰第一次被汕头地区管辖,不过当时汕头专区不但包括潮汕,还有兴宁梅县等地。1983年,海陆丰又重新划给惠州,才5年后,1988年,中央又一纸令下,凭空又冒出个汕尾市来。
南面就是浩瀚南海啊,你猜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的?
这事不怪武则天,归结于人类的自然迁徙,北宋以前,粤东北山区里,不管是莲花山脉之东还是之西,都是没多少人民的。历史上偌大的梅州地区,多次由潮州府管辖,由于大山里地广人稀,潮州府并不需要为他们付出多大行政成本,当然,税赋收入也是极少的。
随着中原客家人的不断南来,莲花山(东北段)两侧的广袤山区,再不是人迹罕至野兽横行的蛮荒地带,到明清之间,虽然道路还是那么崎岖难行,但这里的大小盆地和河谷,都已建起了一个个客家乡镇,人口飞速发展,并形成较大型的城市。
大海系
大海系的代表是潮阳话,毕竟相对于惠来海陆丰,潮阳人口最多,离大江系地域最近,潮州汕头揭阳的同胞们接触的潮阳人最多,而且他们听不出潮阳话惠来话甚至海陆丰话的语调差别来,所以通通都听作潮阳话。
从潮阳跨过大南山即是惠来,这边龙江下游惠城隆江(猪脚哦)有一片中型平原,并影响周围山海之间的靖海、神泉、葵潭等小地块,统起来成为惠来县。另外,陆丰的三甲地区挨着惠来,说的也是惠来口音,三甲地区的人们,非常坚决的认定他们百分之百是潮汕人。葵潭人并不认为他们是惠来的卫星地,由于甲子港深入内陆,葵潭是海陆丰、惠来、潮汕核心区这三个地域的极为关键的交通枢纽地,兵家必争,没哪次粤东战役不涉及到葵潭的。
大江系的大江,指韩江、榕江(别跟我说长江黄河哦,比不得),以及她们的支流。韩江榕江中下游平原山水环卫和风细雨,人们性情平和,说话自然就比较轻绵。对于潮阳惠来人来说,他们也同样是辨别不了潮州话揭阳话汕头话的区别的,反正都是软绵绵很舒服,特别是女孩子开口。大江系口音的人们经常听不清楚大海系人们在说什么,大海系的人们却能听懂大江系的话,并不是海派的人们耳朵比较好使,而是因为潮剧对白全是潮州口音,海派们从小就听戏培训起来了。
但汕头又稍稍不同,开埠商贸后大量揭阳、潮阳人涌入,使得汕头市区的声调仍是潮州的,但很多字发音的声母韵母却改变了,汕头人现在反过来说潮州人说话“huai”,呵呵。另外,汕头港以南的礐石达濠河浦广澳,韩江影响不到,本是潮阳故地,说的都是潮阳话,而且是潮阳话里的极重口音。
揭西是从揭阳分出来的一个潮客各半的县,潮客间很好分,沿着榕江北岸,山下江岸平原是潮汕,山上山里的是客家,山岭到平原间的丘陵地带则潮客混杂,有很多潮客双语乡。西部山里有一块较大的盆地,就是揭西县城河婆。
普宁的复杂还有些道理可讲,饶平则复杂得毫无道理。南重北轻,是潮汕口音的基本规律,饶平偏不,不知是否受到福建较大影响。
然而溯黄冈河北上,到了中游三饶一带,口音也很重,有点像惠来;
海里的海山岛以及隔海而望的南澳县,则是海派口音,像潮阳;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1碗蛋炒饭敢卖5000块,牛腩秘方被500万买断,电影《食神》人物原型原是潮汕人
曾被日本视为“财神爷”的“食品大王”是位经营有奇招的潮商
连黑老大都怕的美国税务局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特金会”选定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中国还应再学30年
文化的境界 · 财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