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出土一块石碑,牵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史料……
我的老家在郓城县黄安镇,每次给人说老家在黄安,总是有人会说:知道哦,黄安有驴肉!
殊不知,黄安不只是有驴肉,还是鲁西南一个历史重镇。
黄安镇是郓城县最西南的一个大镇,镇政府座落在黄安村东,黄安村地处郓城、鄄城、牡丹区三县区的接合部,往西一公里就进入鄄城县境内,往南两公里则进入牡丹区境内。220国道、327省道在该村十字交汇。
? 黄安村是一个大村,分黄南、黄北两个行政村,5000余人,但没有一户黄姓村民,奇怪吗?
据传,秦朝末,“吃货”刘邦吃腻了沛县的狗肉,听说黄安的驴肉美味天下,便慕名携妻女来黄安(当时还不叫黄安)寻享美食。无奈刘邦当时已是反叛嫌疑人,官兵获得消息,围村逐一盘查。刘邦何许人也,急中生智一家三口躲进一尼姑庵内,把幼女托付给庵中师太,夫妻俩则削发尼服,蒙混过关,溜之大吉。
刘邦登基建立大汉王朝后,接走了他的女儿,并赐该尼姑庵为“皇姑庵”,该村也随之被称为了“皇庵”。历经千载,岁月更迭,不知何时、何故,该村被叫成了“黄安”。所以就有了如今的“黄安村”。
? 前两天回老家,在“黄安镇中心中小学”内,见到一块出土不久的石碑,上刻“重華書院”,该碑是李经野于1926年所题。
李经野(1855~1943年),字莘夫,号曹南钝士,山东曹县砖庙镇李经野村人,清光绪九年进士,次年被认命为户部主事。后历任户部贵州司员外郎、福建司郎中兼财政处提调内仓监督等。光绪三十三年,当时国家内外多事,李经野悲愤于国势积弱,主张施行西洋政体,举行宪政,遭到当权者猜忌,袁世凯等人乘机发难,罗织罪名参奏李经野,随后被贬为廉州知府。李经野一生清正廉洁,秉公执发、不畏权贵、护国恤民,深受百性爱戴和敬重。
史料记载,“重华书院”创办于明朝万历年间,是菏泽历史上规模最大,存世最久的著名书院之一,在山东乃至全国的书院发展史上享有盛誉,是当年“省立六中”即现在的菏泽一中“前身”的“前身”。
1924年,“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辞去北京大学教职,于菏泽复建“重华书院”,主要教授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等。熊十力、陈亚三、王平叔、王近信、钟伯良、张俶知、徐名鸿等先生亦曾执教于此。
1929年为避战乱,曾迁址于郓城县黄安。
? 黄安,新中国成立后即设乡,1958年成立黄安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时,设立黄安乡,1994年撤乡设黄安镇至今。前两天路过镇政府,发现镇政府不知从哪一年又多了一个醒目的横牌子——郓城县黄安镇党群服务中心。与时俱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