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王墓(中山王墓,一个令世界为之轰动的地方)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由此建立。整个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春秋时期共有大小100多个国家,经过不过的兼并融合,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了十几个较大的国,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史称“战国七雄”,其余并存的越、宋、卫、中山、鲁、费等小国后来也被七国所吞并。

中山国就是北方少数民族鲜虞族建立的,因城中有座山而得名,直到1978年对中山墓的发掘才揭开了中山国的神秘面纱。中山王墓中出土的很多文物都堪称艺术珍宝,有错金银镶嵌龙凤形铜方案,错金银的青铜动物形器座,错银双翼青铜神兽,形如大树的十五连盏铜灯和银首人俑铜灯等,这些器物的形状与战国时期以及之前的任何时期都不同,其技艺的精湛,造型的生动,组合的巧思,构思的奇特,都是同时期镶嵌器物所难以比拟的。除了这些反映北方游牧民族生活文化风格的器具,墓中还有大量的反映中原地区文化特点的器具,可以看出经过长期的交往和生活,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已经与中原地区的文化发生了融合,差异正在逐渐消失。

而最为震惊的就是在中山王墓中发现了“金缕玉衣”,经过从发现的文物比对中,专家们断定中山王墓的主人就是中山国的第一代王靖王刘胜的墓。而古代的皇帝莫不是都希望能够长生不老,灵魂不灭,所以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喝甘露,炼丹药,寻找长生不老药等等。而在死后,这种求生的欲望也没有停止,玉衣(玉匣)就是汉代皇帝、诸侯王和高等贵族死后特制的一种殓服。玉衣分为金、银、铜三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王公贵族,只有皇帝才有权利享受“金缕玉匣”的待遇,诸侯王等只能使用“银缕玉匣”,而大贵人等只能享受“铜缕玉匣”了。刘胜仅仅是一个诸侯王,为什么敢大逆不道的使用“金缕玉匣”呢?这个问题现在没法回答,或许只是为了显示身份的尊贵,也或许是为了使尸体能够长久不腐,具体的答案现在我们已无从知晓。

汉代认为“玉能寒尸”,所以汉代的皇帝贵族们都争相的使用玉衣作为殓服,并且深信玉能够使尸体不朽,玉塞九窍(眼、鼻、耳、嘴、下面一前一后两个洞,一共九个孔),可以使人气长存,所以出土的玉衣经常有玉做成的眼盖,鼻塞,耳塞,口含等器物,其中最讲究的就是口含,而且这口含的玉经常做成蝉的样子。古人认为蝉是一种代表清高和修养的昆虫,并且只饮露水不吃东西,所以把玉做成蝉的形状放在嘴里,人死后灵魂离开身体,正如蝉从壳里蜕变出来一样。刘胜夫妇不惜工本的制作金缕玉衣,最终也没有使尸体不朽,所以用玉衣做殓服不过是古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而在同时期的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一具女尸,身上没穿金缕玉衣,尸体却历经千年不腐,这对刘胜夫妇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讽刺。

中山王墓的两套金缕玉衣做工精良,他们的外形和人体的形状大体相似,分为头部、上衣、裤子、手套和鞋子五部分,有许多形状不一的玉片组成。这些玉片要经过开料、锯片、磨光、钻孔等一系列工序,玉片之间还要用金丝连起来,每一片玉的大小和形状还必须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加工,这么多复杂的工艺,在当时耗费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据推算,汉代的一名玉匠做一件金缕玉衣花费的时间至少要十年以上。这些精美绝伦的玉衣,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就连世界都为之震惊。

正是由于玉衣的制作费时费力,并且价值昂贵,所以有好多盗墓贼都去盗汉代的帝陵,很多帝陵都被挖掘一空,盗出来的的尸体往往也会被盗墓贼一把大火烧成灰烬。所以在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下令以后禁止使用玉衣作为殓服,之后的帝王也就没有使用玉衣的习惯了。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五醍浆(才知道,江苏这几款“尬”酒都曾是名扬一时的好酒)
下一篇:圣塞巴斯蒂安(世界名画赏析135-《圣塞巴斯蒂安》三联画 被乱箭射死的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