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书店(晚潮|杭州的书店)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黄志岭

题记:杭州有几家书店,是我学生时代和工作初期常去的地方。以前跟李欢有个默契,只要一方提出去逛书店,另一方如果没有硬性的时间约束都会附和。那时我们的路线是先去晓风书屋(西溪校区店)、杭大路的书林书店,再是体育场路上的南华书店和晓风书屋,最后到西湖边找个无人临湖的偏僻处闲聊至深夜。购书看书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乐趣。许多年过去,李欢毕业后追随他的导师汪丁丁教授前往北方的城市工作,再加之前常去的几家书店大多已关门,后来又有网络购书的便利,现在很少逛书店。杭州的这些书店承载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是个人杭州记忆的重要构成部分,很早就想为这几家书店写一段文字,以此纪念那段美好的岁月。

资料图,读者在杭州天目里·茑屋书店边参观边选购图书。CFP供图。

读大学以前几乎没有完整地读过名著,那时的我肯定难以想象“枯燥无趣”的阅读日后会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衍生出喜欢逛书店的爱好。杭州老主城区几乎所有的书店都曾留下我的足迹,这些书店大多以浙大西溪校区为中心,半径三公里以内,离我的学习工作生活区也近。去书店看书购书是小众的爱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独自出行,直到和李欢一起在浙大同班读博士研究生后,光临书店的频率才多了一些。当时班上从硕士同班一起进来的只有我们两个人,因为这层关系,两人更加亲近,在阅读这件事上,我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成了共同的爱好。我们对自己有个要求,希望毕业以后能够具备与浙大博士相称的文化素养。

江郎书店是我在杭州认识的第一家书店,离我本科就读的学校杭电很近,紧邻学校的东边,中间只隔一条小河。印象中跟我家乡小镇的书店差别不大,似乎店面要大一点,书店的正中位置摆放的也是教辅教材。让人感到新鲜的是它的会员制,我在那里大概交了200元后成为它的会员,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个会员身份,这个级别的会员买书享受8折优惠。那时没有电子和卡片凭证,书店单方面在本子上为读者建立交易明细表,每次买多少书,就在上面扣掉相应的金额。后来有同学提醒我小心上当,哪天书店关了,上面的钱就没了,这让我担心好一阵子,这可是我当年将近半个月的生活费。为了避免损失,当时胡乱买了一些书。事后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多年过去,尽管江郎书店换过不少店面,但一直保留我的会员身份。

让我开始对这家书店高看已在浙大读研究生了,有门课的任课老师建议我们自己去购买教材,还推荐了江郎书店,当时听到江郎书店四个字,心里一阵激动,这不是我大学时候去过的吗?怎么还获得浙大老师的推荐?不由得高看一眼。这家店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还是我热心带过去的。后来发现它在浙大西溪校区正对门的天目山路上也开了一家分店,面积要小很多,书目远不及总店丰富。这家书店以经管类的书籍为主,也有一部分社科类和文哲类的书籍,印象中历史类很少。但对于当时阅读面还比较窄的人来说,想买的书基本都能得到满足。刚开头这家书店经营比较好,文一路上的总店搬到对面的西溪河上,规模大了一倍多。

但好景不长,持续了几年后开始走下坡路,总店越搬越偏,中间一次搬到余杭塘河和莫干山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处偏僻角落里。有次心血来潮为了买一本海德格尔的孙周兴译本《尼采》,骑车从玉泉校区出发,花了好些时间才找到。那天老板娘正好也在店里,闲聊了几句,见我喜欢读书,还从玉泉校区绕过大半个杭城而来,大方地给我最高等级的会员身份,享受75折,却不妨碍我对它的喜爱,因为看书氛围很好。书店的二楼有专门的书桌供读者使用,书桌傍还有明亮的一扇窗户,印象中窗户外有一小块院落,空地上种有三两棵树,树叶碧绿青翠,枝头跟窗户一般高。书店顾客不多,书桌大多空着,我总是选择正对窗户的位置看书。有次坐在那里看书入神,不知时间变化,抬头不经意瞥向窗外,窗外天色已变暗,还下着雨,树叶在风雨中摇曳,独自飘零,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深邃。

后来又搬到余杭塘路上,印象城的对面。那里也去过几次,环境远没以前好,书架向上顶着楼板,间隔很窄,空间逼仄,有些书还要爬楼梯去取。印象中在书林书店没买过大部头的书,因为折扣不低,倒是买了不少华裔的作品,比如余英时、唐德刚和孙隆基等在广西师大出版的一些书籍,胡适《中国白话文学史》和《胡适词选》也是在那里购入。

资料图,晓风书屋浙江省人民医院店。CFP供。

晓风书屋坐落在体育场路上,南华书店的斜对面,二者相距不到200米,08年才发现这家书店。晓风书屋以文史哲为主,藏书品质高,依然清晰记得在那里买的第一本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出版的《金瓶梅词话》。此书当时市面绝版很久,那天突然在眼前出现,而且出版社好印刷又精美,虽然还不是会员需要原价购入,也等不及到拥有会员身份的书店购买,但依然很开心,这是购书的最大乐趣。发现晓风书屋西溪校区店就更晚了,09年春在西溪校区图书馆听讲座时发现的。那天来得比较早在校园里闲逛,在图书馆西门对面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这家书店,门面气派。店里规定凭浙大师生身份可以直接成为书店会员,享受8折优惠,而且体育场店通用,从此便成为晓风书屋的常客。在晓风西溪店还有一个活动,一次购满50元送一张抵一杯咖啡的优惠劵,你可以坐在书桌傍或摇椅上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书,很是惬意。在那里买过许多书,中华版繁体竖排绿皮书《史记》在6折活动时购入,沈从文北京文艺出版的选集也在那里购得。

浙图假日书市严格来说不是书店而是书市。每逢双休日的一天开市,这时浙图门前的露天空地以及西边的走廊两侧摆满书摊,每个摊位顾客来回走动,人头涌动,很是热闹,有赶集的味道。每个摊位相当于一家小型书店,所有摊位走下来需要不少时间。书摊之间品位差距不小,有卖高品位绝版书的、也有卖畅销书的、甚至还有盗版书,当然最大的特色是在其它书店一般看不到的旧书。虽然每次淘到好书的机会不多(主要原因当时阅读量小,知道的好书不多),但是面对那么多摊位,还是给人希望,所以每次都饶有趣味地一个个看过去,不漏一个摊位。从那里淘到几本好书,有《文革十年史》、齐鲁书社出版的《金瓶梅》(这个版本印刷质量差,一直怀疑买到的是盗版)、还有七十年代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和人社版的《红楼梦》《今古奇观》。

除了这些常去的书店外,我还知道文二路的博库书城、延安路上的新华书店、短暂地存在于西溪主楼一家不知名的书店,以及古翠路和余杭塘路交汇处的文化商场等书店,只是这些书店去得不多,印象不深。上述提到这几家书店绝大多数关了,只剩下晓风书屋体育场店。这些书店曾经为我的读书生涯和青春岁月留下过许多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陪伴我走上了阅读之路,很怀念那段常去书店看书购书的美好时光。

2022年12月3日完稿于杭州市世纪新筑涤心斋

作者简介:黄志岭,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授兼副院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云腿月饼(姜勇:做好品质的“云腿月饼”食材是关键)
下一篇:梁赞故居(走进梁赞故居,感受咏春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