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一名女子骑车经过议会大厦。图/新华社/美联
当地时间1月30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2022年四季度季调后GDP初值环比下降05%和06%。这个数据的背后,是许多德国普通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
据德媒报道,因受困于高通胀,去年有将近一半的德国民众被迫改变了生活方式。比如近六分之一的人为节省开支少吃一顿饭;40%的人为节省开支不再吃价格贵的食材,或省掉饭后甜点。
实际上,德国应对能源价格上涨和通胀的力度是欧盟国家中最大的。
去年9月,朔尔茨政府就给德国企业和家庭开出了2000亿欧元的支票,以应对能源价格上涨和通胀率高企。这一政策因为投入大甚至引发了法国等国的不满,认为是在给德国企业变相补贴。
可是,朔尔茨政府的手笔虽然大,但动作却晚了。比如天然气限价计划,从今年1月1日起才开始施行,而家庭和小企业到今年3月才能享受到限价的好处。给中低收入家庭的月均190欧元的租房补贴也是今年开始实施。因此,中低收入者还是不敢花钱、没钱消费,导致私人消费对德国经济“没有任何积极贡献”。
德国总理朔尔茨(前右一)在位于柏林的德国联邦议会接受例行问询。图/新华社
德国经济出现了结构性问题
德国2022年四季度GDP意外萎缩,让德国经济站到了十字路口,但这个路口只有两个路标:停滞和衰退。
如果今年一季度德国GDP继续萎缩,那么德国经济就将陷入衰退陷阱。事实上,经合组织预测,2023年德国很可能成为欧元区国家中唯一经济负增长的国家。
即使从经济指标看,德国经济不会陷入技术性衰退,但其他一些指标显示,德国经济陷入停滞几乎不可避免。
受能源价格飙升影响,2022年有大批德国制造业企业减产、停工、转产甚至倒闭。产能萎缩导致去年5月德国出口出现了30多年来首次逆差。
此外,德国制造业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目前岗位缺口已达到了200多万个。去年,德国一些行业出现的罢工潮,又进一步削弱了德国制造业的产能。
可以说,能源问题、劳动力问题已经演变为德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类似的问题在其他欧盟主要经济体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去年欧盟国家扛住了能源危机,不代表这些结构性问题就会自动消除。
经济问题总会映射到地缘政治上。由于能源安全问题临时缓解,加上暖冬,所以在重大国际事务上,部分欧洲国家越来越倾向采取更具有攻击性、倾斜性的策略。问题是,这种策略能否有助于解决经济问题,又能持续多久?
撰稿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刘昀昀
校对 /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