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户末期日本的德岛藩制势力演变与影响|藩属|幕府|德川家康_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文|木乔

编辑|南破

前言

日本江户时期“藩”,即“大名家”,是指以“御恩”与“奉公”为连结的地方武装团体,同时也是大名家族成员管理领地、统治领民的行政机关。

而大名氏是日本江户时期的主要国家,其所具有的权威特性,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角度。

1929年,由于学者们一厢情愿地倾向于研究幕府,日本学者们从1929年开始,就一直在致力于“地方中心”这一领域的探索。

但是,“藩”具有以上两方面的特质,使得日本学者普遍将其视为“藩权力”。而到目前为止,我们更多的是从“藩权力”这一视角来考察藩属制度的建立。

除吉村丰雄在福冈县第一任藩王细川忠兴(现福冈县北九州市)之外,对于大名政权的具体分析很少。



虽然如此,日本学界对江户纪元初期和中期的大名政权的演进历程和特点有如下几点看法。不管是在实际中,还是在名义上,大名都是一国之主,他所掌握的权利一旦改变,势必会导致藩内的力量结构的调整,从而对藩政产生重要影响。

换句话说,没有对江户时代的大名政权演变的基本认识,就难以对其各历史阶段的藩属甚至是全部的封疆大吏的治理特性作出准确的判断。

《阿波国德岛藩蜂须贺家文书》是日本国文献文献馆所藏,记载了德岛藩的第十任藩主蜂须贺治昭是怎样从家族老层上剥夺爵位,再到夺回藩王之位的,这一系列的史料,对江户末期的政权演变,都有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贺治昭为研究对象,对江户时代晚期的大名权力演变、特征和历史角色进行了研究。



一、门阀族老层对德岛的专制统治

德岛藩,亦称为阿波藩,其藩主蜂须贺氏,原本是一个豪门贵族,出生于后张国(现在的爱知县)。

1585年,随着丰臣秀吉统一四个国家,藩祖蜂须贺家被提升为阿波国(现在的德岛县)的统治者。

但是1600年“关原之战”期间,管家将封邑交还给了他,然后他就成了和尚,并且命令他的儿子贺至镇转向了德川家康。1603年,在战争结束之后,至镇再次被封阿波国。

1615年,“大坂夏战”期间,至镇再次建立了军事上的功勋,并且被授予了“兵库县”的“淡鲁郡”。如此一来,贺氏就成了一个拥有2569余万石领地的大地主。



德岛藩建国之初,为了应付地方上的大家族和强大的农夫的反抗,在要塞附近建造了九个要塞,由要塞中的官员驻扎。

这些官员在军队中既有防御的功能,也有“代官”的职责,对附近的民众进行监督。1615年,日本政府发布了《一国一城令》,下令将除了自己居住的城市以外的一切古堡全部摧毁。

为此,德岛藩被迫将九个附属城市全部摧毁。而那些执掌各大城市的大臣,也都被编入了中央,成为了“家老”,协助封疆大吏处理国事。



1759年近习贺岛军需官的奏折,直接体现了藩王权力的没落和世家大族权力的膨胀。

上面写道:

“这些年来,国主的权威日渐衰落,族长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自从五任封王之后,一切都是以官职为主,所有的政事和属下的奖惩,都是家老们说了算,国主并不过问国事。属下对这一点心知肚明,所以都认为,只要家主满意,一切就会水落石出。”

虽然家主在各方面的权力还不能完全确定,但是根据贺岛军部的建议书,自从五代封王蜂须贺纪年之后,由于藩主的政绩不佳,家主就拥有了对属下的奖惩和决定权,因此,家主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博得家老的好感,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以家主为首的原因。



为什么那些诸侯王都不管了?本文作者以为,这与历代大名人的渊源关系密切。德岛藩王从一到四任藩王,都是嫡系子弟,因为他们的血脉纯净,所以他们一出生就有机会成为下一任的领主。

但自从五代藩主蜂须贺纪之后,蜂须贺氏的嫡系就彻底灭绝了。要维持藩属的延续,就必须从嫡系或与蜂须贺氏有血缘关系的世家子弟中选出义子。

不过,那个时候,人们对义子的信仰并不是很高,他们虽然是诸侯,却不能随意管理国家事务。

举例来说,德岛藩的家老们主张养子要遵守“家法”,幕府则主张“养儿当慎重”,后来的藩主们因为不是贺氏的直系亲属,所以都选择了置身事外,最后导致了藩主们的统治。



接着,又有一子,十三岁的贺治昭接任了王爵之位。一七七五年,治昭出生于江户,继位后担任封疆大吏46年。

德岛藩因重喜政权的变法中途夭折,继治昭继任后,藩属的危局加剧,特别是经济上的困境。

根据1788年的历史资料,这一年的收入是2457万贯,但花费了4228万两,几乎是亏损了六成。累积负债已达到40,000两。

在这种情况下,志昭觉得自己是个“不称职的人,是个不称职的人。”但是,因为国库被谷川近江这个核心家族控制,所以他一直在颁布各种法令,想要改进国库,但都没有成功。

治昭叹息道:“这是我该做的事情,我不能在暗中嘲弄。余下的命令,都是废话,近江也没有遵守。家老肆无忌惮,官员不分好坏,认为自己的职位满足了,就能完成自己的职责。”

治召曾经劝过自己的亲信与家人作对,以维持藩王的权力,以此来压制家族中的权力,但最后却没有人回应,也没有人站出来。



总之,德岛藩面临的严峻的财政困境促使了贺治昭肩负起“一藩之主”的重任。

但因为长谷川近江这个家族老层在很久以前就控制了藩府,控制了所有的官员,导致没有实权的治昭成为了一个独行侠,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从家族高层那里夺取政权,进行藩国的变革。

二、松平定信在德岛藩属事务中的参与



一七八八年六月,白河藩(现在福岛县白河市)的三任藩王松平定信,在德川家齐的父亲一桥治济和御家的联合推荐下,被特批升任总管。

同年,定信推行了“宽政改革”(1787-1793),这是后人所说的江户时期三大变革中的一项。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改革初期,他就暗中派出了四位“御庭番”的幕府间谍,分别前往19个幕领和117个藩属,调查当地的民情,了解当地的统治者。

而关于德岛藩的情报,则是记载了“御庭番”的行踪。



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找到“御庭番”的密函,但是根据德岛藩事后的调查,可以推断出以下几点:一是重喜私享奢华。

据了解,重喜居住的“大谷府”,占地5千坪(16500平米),与江户藩属德岛藩的藩邸面积相差无几,里面的摆设也极为豪华。

这种做法,与他制定《俭约令》时所采取的措施,是为了遏制富豪们的挥霍浪费,以缓解经济困境。二是对幕府的禁令置之不理。

根据调查,忠喜在被“幽禁”的这段时间里,违反了命令擅自出门。除此之外,他还命令自己的官员,对自己的臣子们进行高利贷,以获取巨额的利益。



此时,贺治昭等藩王已经返回了德岛藩。长谷川近江、近习佐渡采女等重量级人物,第一时间赶往江户。没过多久,佐渡采女就带着他的陈情信来拜会了。

治昭在信函中说明,重喜之所以被软禁,是因为他的随从们的过失,说明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去查这件事情。

最后,他又请求他告诉我们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并指出以后需要小心的事情。

长谷川近江在采花贼离开后,又去了定信府,送上了一封“忏悔书”,上面写着两位家主的名字,另一封是重喜亲文。

没过多久,钟喜府上的官员就被一一处置,有的被革除,有的被贬谪。

而重熙自己,则在同年八月被迫迁居,并在军部看守下度过他的一生。德岛藩的反应之快,以及他所做的一切,都说明了他对于幕府的尊敬和服从。

对这一点,他很是“放心”,也很“满意”。最后,由于重喜幽闭的放松,所以幕府并没有把德岛藩归咎于他。



由于谷川近江的疏忽,导致德岛藩政局混乱,1789年7月19日,他在官方呈上的辞职状中,对自己二十年来的统治进行了多个反思:

没有能够处理好财政问题;没有征询过封疆大吏的意见,自己的部下欺负臣子;针对政坛的批评主要针对自身,突如其来的谣言有损诸侯权威等。

更重要的是,在这封信中,他特别指出:“而其他长老,如果知道西下(松平定信)的命令,就会成为他们以后的行事标准。所以,贺治昭(即蜜蜂胡子)吩咐,一定要将西下的命令,传达给近江家老和其他长老。”

简言之的“旨意”中,有:以最快的速度革除近江府;辅佐治昭处理国事。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志昭也是在借着定新的干预,给诸位长老敲响了警钟,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恪尽职守。

三、蜂须贺氏执掌大权与变法



以上这些文件对未来的藩国政治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点,恢复到以前的统治地位。治昭在委任文书中,公然地对大臣说他是直辖政事的人。

而且,他还特意提及了前任领主蜂须贺重喜,这是松平定信的命令,所有与他相关的事情,都要交给他来处理。第二条是建立预先通知的规定。

“庶民之事,必须请示诸侯,然后“尔等”商议,这就意味着,国事的决策过程发生了变化,旧的官位制度也随之终结,恢复了封建诸侯统治下的“家老合议制”。

以上所说的“新章制”大大削弱了官职的力量,使诸侯们又回到了政治决定的顶峰。但这里的“大臣”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官员,以及德岛藩的官制变革等重大问题,还有待于日后的研究。



因此,在长谷川近江退位和任命贺岛长门为机会,治昭重新掌握了统治权力,终结了德岛五世之后,门阀老层在德岛的统治地位。

但是,如上所述,一向被家族长老会排斥于藩政的智昭,在松平定信的大力扶持下,才得以重新回到权力核心。

正因如此,他才能在家族中站稳脚跟,没有出现父亲蜂须贺重和家族高层的矛盾。

另外,从继位之女与定信世嗣的婚事,还有其在藩制上的革新,与定信所推行的政治变革大同小异,这一插手德岛藩政会对治昭和德岛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他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对近江进行严厉的惩罚,除了近江在位时的诸多罪行之外,还与江户时期的封建等级和等级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江户时期,大臣们在藩属中的地位由“家格”来确定。“家格”的等级,根据族人的祖辈战功,和封疆大吏之间的亲疏远而定。

家族是由世袭法来维护的,就算是封疆大吏,也不能随意改变。江户时期,家老跟随主人,率领士兵参加了德川家康的征战,为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了康国公的赏赐。

所以,在处理家老的时候,他必须向幕府汇报,说明原因。在平时,家老的地位,只在各大诸侯之下,掌管各种事务。

根据1790年贺岛总督被任命为家老时的法令,家老们的权力和地位是“知行,数座府第赏给长门人。而且,在出云(贺岛的父亲)的时候,宗派的改革,武具的改革,还有安宅的建设。”

包括职衔、拜见藩王时的座次、封地、府邸、负责“宗门改”(包括考察其属下的信仰者)、保管武器、管理水军等七大领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论文以德岛藩为研究目标,从江户时期开始,研究了日本的政权变迁。

江户初期,大明是“专制君主”,在藩属国中,令人肃然起敬;到了江户中叶,家族老层失去了权力,导致了君臣的倒置;到了江户末期,在松平定信的帮助下,他重新掌握了统治的权力,并开始了对封建制度的变革。

大家都知道,江户时期两百六七十个家族,都与德川的亲缘有密切的联系,分为三种:谱代、外样和亲藩。



本文选取德岛藩作为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出于如下原因:

一、有利于推动“西域”以外的藩属问题的深入探讨。

在这一历史性的关键时刻,由土肥等外族人统治的低等战士的兴起,一直以来都是日本的历史发展趋势,受到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大部分不属于西南地区的藩属来说,他们的研究还处在初级的状态。

第二,既有研究外样,又有谱系名称的双重意义。

因为“关原之战”时,蜂须贺氏是德川家康的附庸,故而被认为是个大姓。但后来嫁给了德川一脉,得到了“松平”这个姓氏,可以世袭,而第十一任德川的二十二个儿子,则是继承了位德岛藩的第十三任领主,可见他们的地位和历史上的那些人差不多。

尽管没有彻底根除藩篱制度瓦解的危险,却能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了幕府和各诸侯国长期存在的财政亏空,并使封建领主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

参考文献: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深井雅海:『徳川将軍政治権力の研究』

吴廷璆主编《日本史》

吴建华:《日本幕藩体制的形成及其特征》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开车从北京到兰州多少公里-时间要多久-高速怎么走-自驾高速过路费多少钱-
下一篇:?南大港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