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是否到过江西?到过抚州?众说纷纭,但抚州当地却留下很多相关的传说。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正史和野史都留下了很多故事,至今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从路线上人们多想到的是苏杭一带,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从相关资料上看不出到过江西抚州,一般认为下江南走的是江南东道,而江西江西不属于东道。
事实到底如何,留下史学家们去探究吧。我来看看乾隆下江南在抚州留下的两个传说故事。
这之前呢,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与传相关的两个古镇:临川的上顿渡镇和金溪县的浒湾镇。
上顿渡镇是现在临川区政府所在地,之前一直是临川县县城所在地。临川被称才子之乡,我们知道的有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等,现代名人中有“盛中国”,还有好几位院士。有一句话把两个镇联系了起来“临川才子金溪书”,临川才子大家好理解,为什么会有“金溪书”的提法?这就离不开浒湾镇了。
浒湾是明清时期中国四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当时全国很大一部分书籍都是从这里刊印发行出去的。浒湾的雕版印书,据考始于元代,到明代万历中后期开始蓬勃发展,至清乾隆进入鼎盛时期。从康熙到光绪年间,横跨两个世纪。浒湾印书行销全国,人称“赣版”或“江西版”。
乾隆下江南在抚州留下的两个传说故事,就与上顿渡和浒湾镇名称的来历有关。
上顿渡镇在宜黄河边,有渡口,故原名“龙津镇”,把途经的宜黄河比喻为“龙流出的口水”。相传,当年乾隆下江南来到龙津镇的时候,时值盛夏,宜黄河水位不高,但皇船吃水较深,行不动了,所以,官府雇用了很多纤夫拉船。中午,用过午饭,因天气太过炎热,乾隆皇帝进仓休息去了。纪晓岚看到纤夫炎热夏日拉着船太过辛苦,就擅自传令拉船停下来,让纤夫回去休息了。
乾隆休息后在仓内继续看书、批阅奏章,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才出来,出仓一看,哎,又到了一个集镇吗?看着还眼熟,就问:“这是哪里呀?”纪晓岚抢着回答:“这是上顿渡”,意思就是说,这就是吃上顿饭的那个渡口呀。乾隆皇帝一听,也就明白了,这是纪晓岚提醒自己不要太过劳民伤财呀,自此就起驾回京了。龙津镇由此也就改名为上顿渡镇了。
又传说金溪的浒湾镇,原来是读hǔ,叫浒(hǔ)湾镇,与水浒传的读音是一样的。相传乾隆下江南时,走的水路,到了浒湾之后,看到当地看到石碑上的地名,随口便读出了浒(xǔ)湾。皇帝是金口玉牙,没有读错的,错的也是对的。所以从此,浒(hǔ)湾镇便成了浒(xǔ)湾镇,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这些只是传说,上顿渡镇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是与相传明嘉靖时兵部尚书谭纶有关,他是宜黄人。
至于乾隆下江南是否真的到过江西,到过抚州不能以此为据,民间的传说很多喜欢附会名人。但除了我们抚州,旁边的吉安、景德镇、宜春等地都有关于乾隆下江南到过江西的传说。
友友们,你们当地有些什么有趣的传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