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农业专家说,苹果有优生区、适生区和非优生区,我开始也认同这一观点,因为我自己也没有别的观点。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些都是相对的概念。首先要弄清一个问题,划分这些区域的标准是什么?应该是结出苹果的品质。如果在所谓的非优生区,能够结出非常好品质的苹果,那应该对这个区域怎么界定?如果说气候因素对苹果的品质有影响,那么气候也会发生变化,苹果的优生区,适生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变化?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延安的宝塔区的山区现在不仅能够种植苹果,而且种植的苹果品质也不错,连榆林的一些山地也开始种植苹果,据说品质也不错。这说明气候的变化,尤其是降雨量的变化,扩大了苹果的适生区。这里我有一点不敢与专家苟同的认识。就是在关中的一些地方,专家认为这些地方不适合种植苹果。其实,陕西的苹果是从礼泉这里打响的,这里一度还成为西北的苹果交易中心,后来由于秦冠苹果的衰落,礼泉苹果才辉煌不再。不能否定这里曾经也是苹果的优生区。另外一个事实是,宝鸡也同样属于关中地区,其气候条件与咸阳市的没有太大差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在此设立了苹果试验站,千阳县也成为双矮苹果的苗木基地,宝鸡苹果专家曹儒却在这里能种出高品质的苹果。另外在兴平市这个专家们认为换掉苹果改种黄桃或者种蔬菜的地方,一些农民在施用了含有增效剂的大量元素水溶肥之后,原来口感很差的苹果,变得甜度显著增加,口感大幅改善。也就是因为这些事情,我改变了对苹果的适宜发展区和优势生长区的认识。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他的认识也是基于一定的数据,如果数据发生了变化,他的认识也应该发生变化,他对苹果发展区域的结论也应该变一变了。那些在非优生区,还有苹果园的朋友,当下你们可能觉得无利可图,苹果没法发展下去,已经准备好砍树了,我这里给你几点建议,仅供参考,望你三思。一、可以采取高接换头,嫁接新的品种,通过改变品种来获得机会。二、科学施肥,规范管理。除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外,一定要注意不要滥施化肥。一定要选择适合果树不同生长期的不同配比的肥料,施肥对品质影响很大。施肥得当,昼夜温差不大的地方也同样可以种出高品质的苹果,施肥不当,昼夜温差大的地方,苹果品质也不会好。
平果站(对苹果的优生区、适生区和非优生区的新的认识)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