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河(潘河现北宋工部尚书刘正夫磨崖石刻)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北宋工部尚书刘正夫清河磨崖石刻


李长新/文图





上图为卢氏县清河宋代大书法家、工部尚书刘正夫留书处


六月中旬的一天,准确的说是壬寅年六月十四日,天空阴云飘浮,有凉风。陆游说,溽暑雨将作,南风来解围。余嫌城中燥热,遂决定回县西老家转转,以避溽暑。

从卢氏出城,一路向西。洛河两岸,万木苍翠,是时,一年中植物最茂盛的季节里。玉米已冒稍了,穗子撒红缨了,农人开始播种萝卜、白菜、芫荽了。车过龙驹,驶过小河口洛河大桥,进入四十五里潘河峪。

一,清河北宋刘正夫石刻


在清河石碑湾,峡谷之间,峰回路转,我又一次看到公路边上有北宋大观年间的镶嵌在崖体上的颜体石刻,内容一如白话,通俗易懂。

这座石刻悬挂在246省道旁的千仞石壁上,赫然呈现的是一块经过石工打磨的约一米见方的几乎与崖体一色的磨岩石刻,上书:


大观元年二月十四日,正夫自清河还县,取道于此,智趣相送,共爱此山水,遂题磨崖之上。

採造李舜臣上石,刊者李明。


这个石刻,对于生于县西的我来说,也是近年才从网上知道潘河境内有此文物遗存,虽曾多次路过此地,亦匆匆拜读,但未来得及仔细研学琢磨。


当天,我驻足察看时,有两村妇骑电车而过,见我在观看石刻,遂惊呼,不是你看,我还不知道有这呢。我告诉她们,宋代文人留下呢,距今九百多年了,过去你们这里叫清水,不叫清河。

村妇啧啧称奇,重申你不说我还不知道呢。


当初七八十年代,这里还修过水电站,炮炸开的石渠距石刻之上仅有十几米,差点毁了这文物古迹呢。就是现在,你不注意,也可能会与这北宋文物遗存擦肩而过,它应当是卢氏县仅有的宋代游客石刻碑记,颇为珍贵。


二,大观年号与慧星有关


大观(1107年至1110年)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4年。初由崇宁六年(公元1 107年)改元“大观”。“大观”之号由文人学士建议所改。

  原来在徽宗崇宁五年正月戊戌(公元1106年2月10日)夜,在西北方向出现一颗大彗星,彗尾数丈。至三月丙申(公历4月9日)彗星才逝去,前后近两个月。于是徽宗将此天文现象当作灾变的前兆(随后靖康之耻果然应验),认为是自己治国的过失显现于天。

出现彗星的第二天一早,他急忙召集学士、术士商议如何应对。学士懿美徽宗,取名“大观”,引《易》书中“大观在上”之语,赵佶欣然接受。徽宗遂改崇宁六年曰“大观元年”。并于当年正月甲午(公元1107年2月1日)任用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即左丞相。蔡京上任后,主张铸大钱。于是,以京畿两监专铸大钱币,钱名“大观通宝”。诸行省铸“大观通宝”小平钱。皇帝亲书钱文,号“瘦金体”。

  “大观通宝”是宋钱中书法最美、钱质最好的品种之一,在钱币收藏界颇有盛誉,视为珍玩。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乃宋神宗之子,宋哲宗之弟,是宋代第位皇帝。元符三年(1100年),赵佶继位,崇奉熙宁新法。他尊崇道教,广建宫观,称“教主道君皇帝”;他骄奢淫逸,大兴土木,设应奉、造作两局,搜括江南奇花异石,称“花石纲”,劳民伤财。遣使约金攻辽。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南犯,“甩锅”传位太子赵桓,称太上皇。看来慧星出现,即便改元大观,也未能免去亡国之祸。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均被金兵所俘北行。后死于五国城,在位二十五年,北宋遂亡。

赵佶这个皇帝,治国理政不行,却擅书法,善绘画,在中国书法史上创造了瘦金体。


赵佶那个年代,农民起义己此起彼伏,分别爆发宋江、方腊起义,内忧外患。《水浒传》中说,他风流成性,与京师名妓李师师还有一腿,连及时雨宋江也想求李师师与皇上通融招安事宜。


三,一个把文人抬举很高的时代


再说潘河宋代磨崖石刻,大观元年是1107年,距今915年。当时,河南府知府刘正夫来到清水。二月十四日,是惊蛰之后春分之前,当时,万物复苏,按时令草木还未绽绿,但山杏花、山桃花早开了,一片春意盎然。他大概是看到清水河一带,山奇水异,两岸壁立千仞,中间一线绿水,在山间怪石间奔腾跳跃,灵动而欢快,两岸烂漫山花点缀,自然激起文士留名山水间的欲望。


北宋时代,把文人抬举的很高,因为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人们都沉浸在汴京清明上河图繁华盛世中。大宋以降,一方面民间崇尚奢华,妇道人家,家无斗米之储羞穿布衣;另一方面,皇帝又重文抑武,他们是吸取晚唐及五代十国军事政变频仍的教训,武将们篡位如儿戏。赵匡胤自已就是后周殿前点检校尉,辜负了柴荣的信任,夺了后周柴家幼子天下,在开封东北的封丘陈桥驿黄袍加身的。

宋太祖重文有加,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俗谚都是出在有宋一朝。在理学的兴起、宗教势力退潮、言论控制降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优秀文人群星灿烂,英才辈出,知识分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唐宋八大家青史在列。史尧弼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

重文轻武虽然换来了文化经济的空前繁荣,赵佶却重用奸臣蔡京等,罹靖康之难,直接导致自己与儿子钦宗被金所俘虏,押往北地,死于金朝五国城,令人不胜唏嘘。

重文虽然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但轻视武备,则带来了北宋的灭顶之灾。难怪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浩然长叹,念念在兹:“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消”。


还是来说说这个正夫,经查阅宋史,知道他原来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北宋大书法家,他担任过河南府知府,府衙设洛阳,此人到下属卢氏县巡视公干,留下这一墨宝。


四,宋史.刘正夫传,五十有六卒,英年早逝


查宋史刘正夫传,字德初,衢州西安人。未冠入太学,有声,与范致虚、吴材、江屿号“四俊”。元丰八年,南省奏名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置末级。久之,为太学录、太常博士。母服阕,御史中丞石豫荐之,召赴阙,道除左司谏。


时方究蔡邸狱,正夫入对,徽宗语及之,徐引淮南“尺布、斗粟”之谣以对。帝感动,解散其狱,待蔡王如初。他日,谓正夫曰:“兄弟之间,人所难言,卿独能及此,后必为公辅。”又言:“元祐、绍圣所修《神宗史》,互有得失,当折中其说,传信万世。”遂诏刊定,而以起居舍人为编修官。不阅月,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礼部侍郎。


蔡京据相位,正夫欲附翼之,奏言:“近命官纂录绍述先志及施行政事,愿得陈力其间。”诏俾阅详焉。京罢,正夫又与郑居中阴援京。京憾刘逵次骨,而逵善正夫,京虽赖其助,亦恶之。因章綖铸钱狱辞及正夫,时使辽还,京讽有司追逮之。帝知其情,第贬两秩。京又出之成都,入辞,留为翰林学士。京愈不能平,谋中以事。作春宴乐语,有“紫宸朝罢衮衣闲”之句,京党张康国密白帝曰:“衮衣岂可闲?”竟改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召为工部尚书,拜右丞,进中书侍郎。太学诸生习乐成,京欲官之。正夫曰:“朝廷长育人材,规为时用,而使与伶官齿,策名以是,得无为士子羞乎?”东封仪物已具,正夫请间,力陈不可,帝皆为之止,益喜其不与京同。


政和六年,擢拜特进、少宰。才半岁,属疾,三上章告老,除安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病小愈,丐东归,诏肩舆至内殿,长子皂民掖入坐。从容及燕云事,曰:“臣起书生,军旅之事未之学,然两朝信誓之久,四海生灵之众,愿深留圣思。”明日,徙节安静军,起充中太一宫使,封康国公。将行,赐之诗及砚笔、图画、药饵、香茶之属甚厚。正夫献诗谢,帝又属和以荣其归。至盱眙,病亟,命子弟作遗牍,自书“留神根本,深戒持盈”八字,遂卒,年五十六。赠太保,谥文宪,再赠太傅。


正夫由博士入都,驯致宰相,能迎时上下,持禄养权。晚年,筑第杭州万松岭,以建阁奉御书为名,悉取其旁军营民舍,议者讥之。


五,清河留石刻,友情传千年


刘正夫在潘河之清河的石刻留言惜字如金,仅有四十余字。言及来到县西潘河峪之清水,现在地名叫清河。可见,清河地名从北宋就有了,不过,后人把水字简化掉了,称清河。


清河,潘河河谷下游,东北依八宝山,距洛河仅十余里,自古出铁矿。传秦代就开始炼铁了,山上的黄叶地名来历,据说和冶炼有关,附近山谷有燕王冢及乾明寺等古迹。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木桐、潘河人在此采矿炼铁。进入九十年代,实行有水快流,八宝山采矿进入高潮,不仅有铁,还有铜矿,民间甚至涌现出了鹤立鸡群的亿万富翁,清河因采矿一度成红河。近年,环保治理力度强劲,情况才有好转。


刘正夫说,自清水还县,取道于此。


清河村在石刻前面,距县城大约五六十里。当时,县西诸乡进县城,基本都是翻山抄近道。正夫应当是从清河进沟往潘河街方向走,从轳辘岭,过青石关,经沙河进城。因为清河出小河口公路及大桥,九十年代初才开通。历史上,潘河、木桐西乡人进城,均须翻山越岭,出青石关,三角城、翻留书岭至沙河街、张家村入城;或经黄叶,过黄湾、寨底河,翻文武岭下山进城。


北宋大书法家刘正夫大抵也是要走这条道回城。因为洛河沿岸,历史上的交通水路靠放筏,陆路一直不通。

直到一九九0年前后,潘河乡集全乡之力,打通了清河公路瓶颈,使木桐、潘河二乡沿河出峪,取道龙驹、淤泥河口进城,免去翻山越岭之苦,顺河而出小河口,直达国道。从此,保证了晴雨畅通。


刘正夫此次来清河,颇为有趣,这里还有他一个朋友,叫智趣,不畏艰险,依依惜别朋友,他类似唐朝为李白送行的好友汪伦。李白曾豪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智趣是谁,姓氏不详。但肯定是正夫的朋友,清水河人。刘正夫也许是从城里来看他,也许是公干偶遇同学?莫逆之交。昨天晚上,二人一定把酒言欢,杀鸡宰羊且为乐,宽待正夫。翌日,与友人惜别:清河水碧潭千尺,不及智趣送我情?依依不舍之情,跃然纸上。

时空转换,弹指千年,我们仍可从刘正夫所留数语中感受到二人真挚的友情,后文中”共爱”,极言旨趣相投也。


智趣的名字又象出家人名字,距此西去五里,有潘河寺,又叫乾明寺。古《卢氏县志》记载:乾明寺,在今潘河峪,唐代建寺,明太原府参军权标曾施香火地。智趣,他是不是乾明寺和尚呢。


接着,正夫又写道,共爱此山水,遂题磨崖之上。


文人喜欢雁过留名,人过留声。正夫认为,既然我们共爱此山水,那就让人把咱俩这段相知相遇,刻入崖石,永垂千古,铭刻这山水间吧。


智趣自然同意,那么,由正夫题词书写,谁来完成磨崖石刻任务呢?后边署名糸:採造李舜臣上石,左下角又署,刊者李明。


磨崖镌刻,费工,费时,要寻找能工巧匠,要刻字,要完成任务,殊非易事。石刻虽然工程谈不上浩大,身为知府的刘正夫,是有能力开支这笔钱的。

採造,可能是宋代县里一种土木建筑行业职务,李舜臣来办磨崖石刻,而且他的署名笔体呈柳体,与刘正夫所书正文颜体迥然不同,史上有颜筋柳骨。


灵宝秦池乡友、对书法研究颇有造诣的王雷锋评价说,卢氏古代碑文以潘河乡清河村北宋书法家、工部尚书刘正夫摩崖石刻、文峪乡涧西村李炳墓碑文(清代书法家、礼部尚书王铎丹书,明代状元、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沈士升撰文)原迹著称。其它的研究价值一般。


李长新 籍贯河南卢氏。2015年加入河南作协。已出版散文集《豫西风情录》。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江津地图(重庆市实用地图收藏版)
下一篇:倒缸酒(嘉禾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曹茂盛:一生只做一件事,酿造嘉禾倒缸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