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温度(南极升温40℃,这意味着什么?)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号外!南极洲多个考察站3月18日测得创纪录高温!其中,康科迪亚南极考察站测得-115℃!整体来看,南极康宏站的均温在一星期内上升了45度以上,高温上升了近47度!

但目前南极的气温已经在稳步下降,目前状况依然比常年同期偏高20摄氏度以上。气温上升,本质上是一次热浪奔袭极地的情况,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冷空气就会反客为主,重新掌管极地。

虽然影响不大,但这次罕见的升温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具体有这样3大类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一方面,有一次就可能有很多次。极地,尤其是南极。因为有强大的冷高压、超过台风的强风、动辄零下80摄氏度的极端低温,这是人迹罕至的净土。不仅仅动植物很难融入这里的生态,而且暖湿气流根本无法涉足这里,强大的高压成了冷空气的“单行道”,只有冷空气出去,没有暖湿气流进来。但这样的平衡一旦打破,就意味着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可以抗衡了,暖湿气流的“二进宫”可能就不远了。

再者,极地冷空气的绝对霸主实力一旦削弱,可能会导致“平衡”被打破。这里的平衡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之前地球的极地和赤道之间冷热差异极其巨大,那么西风带就很稳定,稳定的西风带就像一个栅栏,拦着试图南下的冷空气,一个冬季往往也就两三次寒潮,气候平稳、适宜生物生存。但一旦西风带的“威信”不再,那么极地的寒潮就可能随意向下奔袭,这可能带来大范围的极速降温,甚至寒冰期就此到来。

同样的平衡还可能向暖的一方“倒戈”。众所周知,极地常年被冰雪覆盖,白雪皑皑会反射掉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这个机制就像是地球最后的“冷却剂”。但如果暖空气影响极地成为常态,那么暖湿气流可能给极地带来一些“新居民”,比如西瓜色的藻类、比如一些耐寒的植被。原本白色的冰原地带,渐渐变长绿色、红色,那么地表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也大幅度下降,气温上升,进入恶性循环,气候变暖大幅度加速。升温再加速,全球海平面就会大幅度上升,岛屿、海滨城市都可能遭殃,甚至消失。

最后,极地已经适应了原本气候的“居民”们,将面临巨大灾难。以企鹅为例,这时候是南极的初秋,还没完全长大的企鹅面对的世界从冰原,变成泥泞的土壤。这种环境很可能让好企鹅宝宝浑身泥泞、湿漉漉,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还没换上能防水的羽毛的它们,很肯呢因为体表水分过多、羽毛不够蓬松,而大面积死亡。

气候变化的进程从不是只影响某个角落的,这个连锁反应一旦开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

笔者:丁满,气象专家。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长江大桥图片(开建!武汉第十二座长江大桥来了)
下一篇:“高不可攀”的卡瓦博格峰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