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海拔(没想到吧!甭管珠峰多高,都要从青岛这个地方开始算)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2020珠峰高程测量,世界第一高峰是长高了?还是变矮了?

登顶!测高!5月27日11时整,8名测量登山队员登顶珠峰,立起觇标。不过,珠峰精确新数据大概需要2到3个月时间才能公布。我们一起期待谜底揭晓吧!

将目光放到珠峰数千公里之外的山东青岛,在观象山上,有一座小石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它造型别致却十分神秘,没有挂牌,大门紧锁,外层雕花石柱合围,内层绿色栅栏保护。除了偶尔有工作人员开门检查外,不向公众开放。

它里面装载着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的起算点——水准原点。水准原点为什么不是“零”?为何选在青岛观象山?能够成为唯一的测量标志?且听记者为您讲述水准原点的来历、特殊价值以及观象山的故事。

一、山高万仞,源自何处?

青岛观象山,是中国大地山川身高测量的起点,也是珠峰的起测点。

观象山上的石屋,面积不大,却是中国永久性水准原点,而且是独一无二的。石屋里面的旱井下镶嵌有一个价值不菲的拳头大小、浑圆的玛瑙,点位有18厘米长,这里,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何为水准原点?就是水准测量传递海拔高程的基准点,通俗地讲,就是山川的海拔高度从这里开始算。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张志华给记者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小朋友量身高需要一面墙,上面有刻画的横线,最初设定的那个横线比如50厘米,就是以后身高的起算点,成为一个测量标志,也就是水准原点。

这个水准原点是怎么来的?

早在1952年,国家测绘部门就专门对沿海一些验潮站高程基准点进行调查,筹建一个国家水准原点,而建于1898年的青岛验潮站,因为多年来的潮汐观测数据和经1950年改造后增设自动验潮仪,在众多海域中胜出。

石屋中标记的水准原点是海拔7226米,才能得出实际海拔高度。

那么,水准原点为何不从零开始算呢?

张志华院长解释说,国家规定以黄海海平面作为高度起算标准,也就是说零是从黄海海平面取的。

“咱们住在海边的都知道,海水有潮起潮落,青岛有典型的半日潮,每天、每个月都不一样,有时还有天文大潮和低潮,一直在变化,所以需要验潮。专业人员到海边,根据每天的潮汐情况做连续的记录,算出一天的平均,一个月的平均,一年的平均,至少要达到一个潮汐周期,大约是19年,满足了这些条件变化,才能找到一个很稳定的平均海水面,也就是零”。

如此不稳定的“零”是无法确定何时何地为起算点的,需要找到一个陆地稳定点,于是观象山进入了科学家的视线。

观象台有成熟的天文、地磁、地震检测技术和数据,观象山有稳定的花岗岩基岩,可谓天时加地利,所以,195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定位于观象山,由1个原点2个附点3个参考点构成水准原点网。

1957年,确定了黄海高程系,采用的是青岛大港验潮站1950年到1956年的检测数据,高度为7226米,从那时开始全国使用至今。

作为所有测量高程成果的初始起算点,珠峰远在数千公里之外,要想获得精确数字,测绘人员必须徒步行走、分段测量,每隔几十米设一个站,反复观测,累计步行超过了17米,都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起算的。

其实,德国侵占时期就测量过崂山,遗憾的是当时的测量点已被破坏,所以百年后我们无法判断崂山是长了还是落了。

四、青岛观象台开创性的科学研究,促成观象山成为水准原点

观象山能够成为水准原点,除了因为青岛海面平静、观象山为整块花岗岩外,还因为青岛验潮站有百年验潮的数据,观象台较早开启天文、气象、海洋等科学研究,且卧虎藏龙,闻名中外的科学家蒋丙然、高平子等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月球上有一座高平子环形山

这还得从1898年说起。德国侵占青岛时,由于一次暴风雨的侵袭,发生海难事故,这让他们意识到气象预报的重要性,于是在1898年3月,气象天测所在馆陶路1号成立,这时的观象台身影尚不清晰,在历史的进程中时隐时现。

1905年,气象天测所移至水道山,老百姓之前口中的小石头山,之后因为有了贮水池而改名。

1910年,在天文学博士梅尔曼主持下兴建大楼,1911年1月1日,德国天文学会将其命名为“皇家青岛观象台”,水道山也改名为观象山。

随着1912年1月9日新观象台的落成,“一座城市的天文视野就此展开”。

1914年11月,日德战争后,日本将观象台更名为青岛测候所,即便1922年青岛主权回收,日方仍然拒绝撤出,其侵略者的嘴脸暴露无遗。

直到1924年2月,观象台才真正回到中国人手中,而科学家们的加入,也使得青岛观象台成为当时天文学界一颗亮丽的星星,绽放耀眼光芒。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台长孙立南是二代观象台台长,父亲孙寿甡20岁时就在观象台工作,从小耳濡目染,1986年她跟着父亲观测哈雷彗星,种下了一颗喜欢天文的种子。父亲退休以后,调入观象台工作至今。

提起观象台的前辈,她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派出当时中央研究院的蒋丙然和高平子两位先生来接管青岛观象台,蒋丙然是气象学的博士,高平子是天文学的专家,但日本人拒不交还。直到1924年2月15日,日本人才把青岛观象台交出来。然而,里面的很多资料、设备、仪器都被日本人带走了。接收以后,成立了两个科室,一个是气象地震科,一个是天文磁力科,气象地震科科长由台长蒋丙然先生兼任,高平子任天文磁力科科长。”

胶澳商埠观象台台长蒋丙然,与天文学家高平子一起,展开了一系列的开创性的工作:高平子先生首先进行了我国太阳黑子观测,然后开创了时间服务系统。

他率队参加了国际上的万国经度测量,开了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一个先河;1924年10月,蒋丙然先生创建了中国气象学会,并在1928年跟宋春舫发起成立了海洋研究,建成了亚洲第一座水族馆。

“在这之前,我们国家的科学研究都是比较落后的,像我们楼上那台望远镜就是1932年由蒋丙然先生从法国引进的,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的第一台望远镜。”高平子先生因为曾经做出突出贡献,在1982年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在月球正面给他命名了一座环形山,叫高平子环形山。

在观象台的身后,有一座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它的存在与水准原点一样,对青岛乃至全国有着特殊的意义。

1926年10月2日到11月30日,天文磁力科科长高平子与宋国模、徐汇平一起组成测量组,完成了经度联测,结果优异,荣获比利时博览会优秀科技奖。

“1986年,由青岛市政府和中国天文学会合立了这座纪念碑,碑上有一组数据,是东经120度19分,北纬36度04分,这两行字的中线到地面,就是青岛市最中心的位置,是为了纪念1926年和1933年,青岛观象台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参加了国际两次经度测量。实际上东经120度19分换算成时间的话,就是8小时01分1643米珠峰的顶峰,成为烟台市乃至山东省女子登峰第一人。

2019年5月20日上午9点12分,43岁的訾新生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最高点。訾新生表示,他可能是济南市第一个从尼泊尔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人,为了这一刻,他曾连续进行了一年“痛苦而无聊”的锻炼。关于成功登顶,訾新生并没有“征服”的快感,而是满怀着对高山的敬畏。他坦言,“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珠峰接纳了我。”

2019年5月21日尼泊尔时间晚8点,山东泰安人范波所在中国登山队从海拔7900米左右的C4营地出发,最终成功登顶。

2019年5月22日6时52分、北京时间9时07分,淄博唐峰成功登顶珠峰。

(齐鲁网·闪电新闻、半岛都市报微信、央视新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普吉特(读书|三天文学实验,她写出了天问版《瓦尔登湖》)
下一篇:赫里斯(俄媒:西式民主体制再次暴露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