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13世纪,成吉思汗的后裔挥师横扫欧亚草原,建立了幅员辽阔的蒙古帝国。钦察草原(俄:Дешт-и Кипчак, 哈:?ыпша? даласы)旧主人花剌子模帝国轰然倒塌。但大一统蒙古帝国并不长久,很快一分为四,其中中亚北部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金帐汗国(Алтын Орда)统治。
1227年术赤死后,其长子斡儿答(Орда Ежен хан)自认为才干不及弟弟拔都,遂将汗位让于弟弟,自己甘愿为臣子。拔都汗册封他为白帐(А? Орда)汗。斡儿答和他的继承人率白帐游牧民生活在钦察草原,与本地说突厥语民族相融合,很快突厥化、伊斯兰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帐和金帐渐行渐远,实际上成为独立国家。
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的金帐汗国。此图中,今哈萨克斯坦大部为青帐汗国,而俄罗斯中南部为白帐汗国,即青帐在东、白帐在西。另一说青帐在西、白帐在东。
白帐汗国统治范围大致与今天的哈萨克斯坦相同,在哈萨克民族形成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哈萨克斯坦总统府仍称为“白帐”。
建国
哈萨克汗世系(1465-1718) | ||||||||
八剌汗(白帐) | ||||||||
一、克烈汗(1465-1480) | 贾尼别克汗 | |||||||
二、巴兰杜黑汗(1480-1511) | 三、哈斯木汗(1511-1521) | 艾迪克苏丹 | 贾迪克苏丹 | 贾尼什苏丹 | ||||
四、谟麻失汗(1521-1523) | 八、哈克纳扎尔汗(1538-1580) | 六、不剌失汗(约1530-1533) | 五、塔希尔汗(1523-1530?) | 七、图古姆汗(约1533-1537) | 九、希盖汗(1580-1582) | 艾哈迈德汗(自封,约1530) | ||
十、塔吾克勒汗(1582-1598) | 十一、额什木汗(1598-1628) | |||||||
十二、贾尼别克汗(二世)(1628-1643) | ||||||||
十三、“强者”扬吉尔汗(1643-1652) | ||||||||
十四、头克汗(1680-1718) |
末代白帐汗八剌汗(Бара? хан)于1428年死于乱军之中,乌兹别克的阿布海尔汗(?б?л?айыр хан,1428-1468年在位)趁机征服了白帐。他想将八剌汗的儿子贾尼别克(Ж?н?бек)和克烈(Керей)斩草除根,这两位年轻人被迫率少数部众向东逃往蒙兀儿(Мо?олстан)(即东察合台汗国,《明史》称别失八里、亦力把里,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新疆西部),寻求蒙兀儿汗也先不花(Есенб??а,1432-1462在位)的庇护,以图复兴。
哈萨克汗国创始人克烈与贾尼别克兄弟
阿布海尔汗仗着军事力量强大,力图加强对钦察草原的统治,推行中央集权改革,将农耕区的波斯式管理制度移植到草原游牧区,遭到白帐各部落的反对。
根据《拉失德史》(Тарих-и Рашиди)记载,回历870年(公历1465年左右),贾尼别克、克烈脱离蒙兀儿汗国,重返白帐汗国故地,收集白帐遗民,在七河地区(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建立了自己的独立汗国,国号“哈萨克”(?аза?)。这一年被认为是哈萨克汗国(?аза? ханды?ы)建国之始。都城设在苏扎克(Соза?,今哈萨克斯坦图尔克斯坦州苏扎克区)。草原上的诸多部落从此拥有了统一的民族称谓,延用至今。
哈萨克汗国初建时,国力贫弱,只有十几万人口,土地也很小。1468年阿布海尔汗死后,乌兹别克汗国陷入内乱,约20万游牧人口从乌兹别克投奔哈萨克,哈萨克汗国迅速壮大,成为中亚一个强大的游牧国家。1469年起,汗国迁都昔格纳克(Сы?ана?,在今哈萨克斯坦克孜勒奥尔达州苏纳哈塔村西北2千米处)。
1480年,克烈汗逝世,其子巴兰杜黑汗(Б?рынды? хан)即位。1511年被堂兄弟哈斯木汗篡夺,流放后死于撒马尔罕。
极盛
1511年,贾尼别克汗之子哈斯木(?асым хан)篡夺可汗之位。虽然他得位手段不正,但正如唐太宗一样,哈斯木汗开创了哈萨克汗国的极盛时代。
哈斯木本是巴兰杜黑汗手下的一位苏丹(亲王),年轻时就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军事能力。他迎娶东察合台汗国公主,联合东察合台军队,大败乌兹别克汗国,夺取锡尔河流域,赢得了崇高的威望,架空并最终篡夺了汗的宝座。登基后,他继续与乌兹别克汗昔班尼争战,占领了乌重镇塔什干城。他又西征诺盖汗国,将其征服,占领了伏尔加河下游。此后,他移驻萨赖舍克城(Сарайшы?,在今阿特劳州马哈木别特区萨赖舍克村),以此为都。
哈斯木汗长于外交,熟知“合纵”之理。为打败强大的乌兹别克,他与各国保持良好关系,维护了辽阔草原的安全。他妻弟之子、东察合台汗、《拉失德史》作者米尔咱·马黑麻·海达尔(М?хаммед Хайдар Дулати)说,哈斯木汗拥有100万人口、30万军队,自术赤以来没有像他这样强大的统治者。位于今新疆境内的叶尔羌汗国也与他结好。他还和俄国沙皇伊凡三世通使往来,并借此使哈萨克为欧洲国家所知。
明代中国新疆地区史学家、东察合台汗米尔咱·马黑麻·海达尔(1500-1551)
哈斯木汗颁布了哈萨克第一部法律《哈斯木汗正法》(?асым ханны? ?ас?а жолы),包含财产法、刑法、军事法、国际法、公共法5个部分,虽不够完善,但还是使松散的游牧部落变得更组织化、国家化。法典未正式成文,而是通过教士、长老等口口相传,逐级传达。
哈斯木汗还将国家分为七河、萨赖舍克、乌累陶、图尔克斯坦四大部分,各分封一位汗王进行统治;汗王之下则是苏丹(с?лтан,王子或亲王)。每位苏丹率领若干氏族,氏族的首领叫“比”(би),充当氏族的法官,多由选举产生。比以下又有若干勇士(巴特尔,батыр),担任基层的军事指挥官。汗国没有常备军,军队由汗王、苏丹、比、巴特尔分别掌握。此外,法典还确定了汗位兄终弟及原则。
哈斯木汗于1521年去世,终年76岁。(一说1518或1523/24年)他的统治时代被认为是哈萨克汗国的黄金时代。
虽然哈斯木汗建立了符合草原实际情况的国家制度,但这种松散的部落联盟体制也给后来的内乱埋下了祸根。哈斯木汗晚年,这种危机已经出现征兆。
哈斯木汗时代的哈萨克汗国
内乱
哈斯木汗死后,其子谟麻失汗(Момыш хан)在位两年。1523年,西部诺盖人叛乱、东部卫拉特蒙古人西侵、北部西伯利亚汗国南下,哈萨克汗国面临巨大威胁。
谟麻失汗
与此同时,汗国境内至少有两名苏丹发动叛乱:西部昔格纳克的艾哈迈德(Ахмет хан)、东部七河地区的不剌失(Б?йдаш хан,哈斯木汗的另一个儿子)分别自称为汗,不服统治,史称“第一次哈萨克内战”(1521-1538)。结果,漠麻失汗被杀,贾尼别克汗之孙、艾迪克苏丹(?д?к с?лтан)之子塔希尔汗(Тайыр хан)上台。但此时的哈萨克汗国已经衰落,国土大大缩水。
塔希尔汗
塔希尔汗被《拉失德史》称为“邪恶、残酷、极端多疑”之人。他一上台,塔什干的乌兹别克贵族便摆脱了哈萨克统治。此后,诺盖人复国并打到图尔盖河,东察合台汗国也来入侵,夺取了哈萨克汗国东部河谷。塔希尔汗约于1529-1533年死于吉尔吉斯地区。《拉失德史》说:“他死于吉尔吉斯人之中,死于最悲惨的状况下。”
塔希尔汗死后,不剌失被推举为哈萨克汗,但在位仅20-30个月就被杀。
不剌失汗
1535年左右,哈萨克汗国内战的情况:西为艾哈迈德汗(自封),中为托古姆汗,东为不剌失汗
此后,贾尼别克汗的另一位孙子,也即漠麻失汗的堂弟、塔希尔汗和不剌失汗的叔父图古姆汗(То?ым хан)收拢塔希尔残部,继承哈萨克汗之位。1537年,他在与东察合台汗国的战争中阵亡。
复苏
哈斯木汗的另一位儿子,即谟麻失汗的弟弟哈克纳扎尔(Ха?назар)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推举为哈萨克汗(1538年)。哈克纳扎尔汗在昔格纳克继位后,着手统一汗国。
哈克纳扎尔汗
由于哈萨克汗国没有史官和史书,我们只能通过其他民族的史料来了解哈克纳扎尔汗的作为。据伊朗萨法维王朝史学家哈桑别克·鲁姆卢(Hasan Beg Rumlu)记载,回历955年(公历1548/49),哈克纳扎尔汗曾击败土库曼人,后来又在阿姆河一带败于阿富汗赫拉特君主。吐鲁番《编年史》、喀什《喀什噶尔史》等16世纪史料记载,约1556年,“哈萨克与吉尔吉斯之汗”哈克纳扎尔曾击败蒙兀儿军队,随后蒙兀儿军队还击。这表明当时至少有一部分吉尔吉斯人臣服哈萨克。1567-1569年,诺盖汗国与俄罗斯的往来书信证实,哈萨克“沙皇”哈克纳扎尔及其妻子、20位“王子”率军入侵了诺盖汗国,结果一大批诺盖人加入了哈萨克,成为哈萨克人一部。西伯利亚汗也向俄国大使谈到哈萨克的“威胁”,哈萨克与乌兹别克曾联手北伐西伯利亚。
种种迹象证明,16世纪中叶的哈萨克汗国在哈克纳扎尔汗的领导下迅速复兴。不仅哈萨克草原,而且中亚农耕区的塔什干、希瓦等城市都被哈萨克汗国统治着。巴什基尔人的口述历史甚至宣称哈萨克的国力到达喀山及伏尔加河流域。克里米亚汗称哈萨克为“我的兄弟”之一,借哈萨克来恐吓俄国沙皇。不过这骗不过沙皇。1573年,沙皇伊凡雷帝下令与哈萨克汗国建交、通商。1574年,俄国商人正式建立了俄哈间的商业贸易路线。
哈克纳扎尔汗一生都在征战中度过。约1580年,乌兹别克汗国爆发内乱,哈克纳扎尔参与内战,结果被布哈拉汗巴巴·苏丹(Баба с?лтан)杀死。(此说是苏联《哈萨克共和国通史》说法。对于哈克纳扎尔汗的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甚至是继承人,都还存在争议)
重振
哈克纳扎尔汗之后,贾尼别克汗之孙、贾迪克苏丹(Ж?д?к с?лтан)之子,也即哈克纳扎尔汗的堂兄弟希盖汗(Шы?ай хан)继位。据说希盖汗继位时已经八十高龄,于1582年去世,在位仅两年。
希盖汗之子塔吾克勒汗(Т?уекел хан)1581年被父亲送到乌兹别克充当人质,以体现乌兹别克汗阿卜杜勒二世对哈萨克的宗主权。希盖汗死后,阿卜杜勒二世允许塔吾克勒汗返回草原,继承哈萨克汗位。塔吾克勒汗继位后,就率哈军与阿卜杜勒一起出兵击败巴巴·苏丹,将他杀死,报了哈萨克人的仇。1583年,塔吾克勒汗脱离乌兹别克,成为一位独立君主。1586年,他出兵袭击阿卜杜勒二世,但未能成功。此后,他继续四处征战,直至1598年在塔什干附近被乌兹别克军队杀死。
塔吾克勒汗
希盖汗的另一个儿子、塔吾克勒汗的弟弟额什木汗(Ес?м хан)在战场上继承了汗位。额什木汗在位期间,击败乌兹别克,重新夺取了塔什干。他的势力范围到达费尔干纳盆地及中国新疆西部。1598-1602年,汗国辖下的卡拉卡尔帕克人发动武装起义,被额什木汗镇压。1627年,他又镇压了塔什干的叛乱封建主图尔孙·穆罕默德(Т?рсын М?хаммед хан),将他杀死,从而恢复了哈萨克汗国的统一。
额什木汗
额什木汗重整哈萨克草原,颁布了一部新法典《额什木汗旧法》(Ес?м ханны? еск? жолы)。和一百年前的《哈斯木汗正法》一样,这也是一部口头习惯法,没有成文。哈萨克人说:“哈斯木汗颁布了《正法》,额什木汗颁布了《旧法》。”(?асым сал?ан ?ас?а жол, Ес?м сал?ан еск? жол.)此外,他将国都从昔格纳克迁到了更南方的图尔克斯坦(Т?рк?стан)。
图尔克斯坦。哈萨克汗国的旧都苏扎克、萨赖舍克、昔格纳克等都已湮没在历史中,但图尔克斯坦的历史并未中断,至今仍是哈萨克斯坦大城市之一,号称“第二麦加”
危机
1628年,额什木汗去世,其子贾尼别克·额什木吾勒继位为贾尼别克汗(Ж?н?бек хан Ес?м?лы),俄文史料亦称贾尼别克二世。1635年,漠西蒙古(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入侵哈萨克,挑起第一次哈萨克-卫拉特战争。哈萨克大败,东部领土被准噶尔汗巴图尔浑台吉占领。1643年,第二次哈卫战争爆发,贾尼别克汗恰于此时在图尔克斯坦去世。
贾尼别克汗·额什木吾勒(贾尼别克二世)
“强者”扬吉尔汗
贾尼别克汗的弟弟“强者”扬吉尔汗(Сал?ам Ж??г?р хан)继承汗位,继续与准噶尔作斗争。他曾在1635年的战争中被准噶尔俘虏,两国议和后获释。1643年,准噶尔大军以额尔德尼浑台吉为首,再度入侵哈萨克。扬吉尔汗率600大军在奥尔布拉克(Орб?ла?)河谷(今阿拉木图州境内)同2万准军决战。扬吉尔汗利用山区地形设下埋伏,并预设防御工事作为射击掩体,引诱准军进入河谷后向其射击,击杀准军约1万人,准军大败。此战使扬吉尔汗获得了“强者”的称号,成为哈萨克三玉兹共同拥戴的领袖。
奥尔布拉克战役,哈萨克600人打败准噶尔20000人。不过史料显示,其实哈这边还有一万乌兹别克军队。
但是,哈萨克汗国的封建割据导致大汗始终无法积累起足够的力量。与此同时,准噶尔汗国仍在迅速壮大。1652年,卫拉特的另一部落和硕特部入侵哈萨克,是为第三次哈卫战争。杨吉尔汗在战斗中被和硕特汗鄂齐尔图车臣汗之子噶尔丹诺颜击杀。此后,哈萨克四分五裂,无法组织起统一的军队保卫领土。
17世纪的哈萨克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封建割据局面。整个民族被分为三个“玉兹”(ж?з),即主要活动在七河地区的大玉兹(?лы ж?з,清朝称右部哈萨克)、中部草原的中玉兹(Орта ж?з,清朝称左部哈萨克)和西部草原的小玉兹(К?ш? ж?з,清朝称西部哈萨克)。三玉兹的起源众说纷纭,可能源于古代部落联盟形式,也可能是哈萨克汗国时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分,还有人说它们是在对抗卫拉特蒙古入侵时才形成的。分裂时期,每个玉兹都有自己的汗。玉兹再分为若干部落(тайпа),大玉兹有11部落、中玉兹有6部落、小玉兹有12部落,加上黄金家族(Т?ре,即成吉思汗后裔,只有他们有资格产生全哈萨克的汗)和诺盖人(被征服的诺盖汗国后裔)等不属于任何玉兹的部落,哈萨克族一共有二十多部落。每个部落又分为氏族(ру),全哈族共有二百多个氏族。这些玉兹、部落、氏族都靠父系血缘组织起来的,它们各有各的牧场、财产和社会关系,彼此之间可以相互通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哈萨克斯坦境内三玉兹及部落分布地图。绿色者为小玉兹,黄色为中玉兹,粉色为大玉兹。
复兴
1652-1680年,哈萨克汗国没有一个得到广泛承认的汗。伴随着准噶尔汗国统一卫拉特各部,准噶尔对哈萨克的威胁越来越大。同时,俄罗斯征服西伯利亚,对哈萨克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威胁。
1680年,扬吉尔汗之子头克汗(Т?уке хан)继位。头克汗生于1635年,15岁时受父命出使喀什,从此登上政治舞台。17岁时,父亲扬格尔去世,头克汗继位,但哈萨克各部都不服他,纷纷自立。头克汗综合利用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加之准噶尔入侵使哈民族危机加重,许多部落认识到民族统一的重要意义,遂逐渐团结到头克汗旗下。1680年,头克汗被各部苏丹、长老们选举为哈萨克大汗。
头克汗
头克汗实行一系列改革,强化中央权力。他坐镇图尔克斯坦,设立了大汗理事会(хан ке?ес?)处理国务,并委派艾力别克之子托列(?л?бек?лы Т?ле)掌管大玉兹,凯力迪别克之子卡兹别克(Келд?бек?лы ?азыбек)掌管中玉兹,拜别克之子艾佳克(Байбек?лы ?йтеке)掌管小玉兹,从而统一了三玉兹。根据需要,召开三玉兹“大人物”(Шонжар)会议,讨论大事。又派卡拉硕拉之子科基姆(?арашора?лы К?к?м)掌管吉尔吉斯人,萨塞克·比(Сасы? би)掌管卡拉卡尔帕克人,扎伊马(Жайма)管理哈塔罕部落。他削弱苏丹们的权利,提拔基层贵族比,组建比理事会(билер ке?ес?),著名的托列比(Т?ле би)经常担任首席比。他特别注重基层军官巴特尔的培养,提拔骁勇善战的巴特尔担任要职。经过头克汗改革,比和巴特尔取代苏丹,成为垄断地方权力的人物。
头克汗还颁布了哈萨克第三部法典《头克汗法典》,又称《七项法典》(Жет? жар?ы)。这部法典是由比理事会讨论通过的,仍然以口头形式流传。《七项法典》在《哈斯木汗正法》五大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土地法和偿命法两大项,主要目的是处理各部落、氏族间日益增加的草场和人命官司,维护国内稳定。
头克汗立法。不过真实的历史上头克汗应该没有手持一张纸,因为这部法典依然是口头习惯法。
头克汗统一哈萨克各部的几乎同时,准噶尔汗噶尔丹也完成了对汗国的内部整合,领有蒙古三大部全境及青海、西藏,国力强盛,向东叫板大清,向西则入侵哈萨克。当时准军从俄国购买大量火枪火炮,请来瑞典教官教学,拥有中亚最先进的火器和最强大的骑兵。1681年,准噶尔大举入侵南哈萨克,头克汗用计诱敌深入,于1682年击溃准军,几乎生擒噶尔丹大汗。但好景不长,准军很快重整旗鼓,再度入侵。1683年,头克汗之子被俘虏,押送到西藏,14年后才获释。1685年,准噶尔军基本占领七河后退兵。此后,准军又入侵诺盖草原,打到哈萨克中部的黄水(萨雷苏)河。1699年,准噶尔军占领并摧毁了古城塞兰(今奇姆肯特附近)。
此后,由于清朝康熙皇帝对准噶尔的亲征,哈萨克汗国的危机稍有缓解。1710年,头克汗在咸海北部卡拉库姆沙漠召集卡拉库姆呼里尔台(?ара??м ??рылтайы,即全民族大会),完成汗国统一并委托巴特尔博根拜(Б?генбай)指挥全军。但是,准噶尔仍多次击败哈萨克军队,掳掠生产资料和人口。
博根拜·巴特尔
头克汗晚年身体恶化,瘫痪在床,国家实权又回到各玉兹、部落、氏族的领袖手里,好不容易团结起来的哈萨克汗国又走向分裂。1718年,头克汗在图尔克斯坦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