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辛文化,滕县志介绍?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滕县志介绍?

《滕县志》是中国较早的地方史籍之一,始于明朝隆庆年间。记录了有“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之称的滕县(今山东省滕州市)及周边地方的史实,以其记载时间之长,内容之丰,文笔之美而闻名于世。

滕州市历史悠久,有7000多年历史的北辛文化即发源于此,6000多年历史的大汶口文化也能在这里找到遗存,这里更是殷商的发源地,周代三国(滕国,薛国,倪国)的封地,秦代便有县的建制,历来是鲁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一切均为《滕县志》提供了广阔而又丰富的史料保障。

枣庄的,北辛遗址介绍?

北辛遗址北辛遗址位于官桥镇东南北辛村北首薛故河南岸,面积约5万平方米。该遗址在1964年全省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1978年冬--1979年春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大批陶器、石器等文物2000余件。经科学方法鉴定,这片遗址距今约7300--8400年,是我国在黄淮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由于这一文化遗址反映了自身特有的文化风貌,因而被国家命名为北辛文化,已在一九八二年间向世界公布并编入国家教科书。1992年,北辛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潍坊文华学校校史?

潍坊文华学校是2008年经教育部门批准,由潍坊广文中学、潍坊一中及潍坊晨鸿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股份制初级中学,校名取自130年前潍坊广文中学始建时的校名--文华学校位于潍坊市经济开发区民主街6999号,图书、仪器、电教、实验设备和教学器材等各种配套设施居全国前列。

潍坊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经济环境,给博物馆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证和发展根基。


潍坊文化底蕴深厚。潍坊有近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追溯至8000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历代王朝在此封国建邑、设州立府,文化遗址遍布全域。


在这里,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齐长城、山旺化石、恐龙化石、龙兴寺佛教造像等驰名中外;高密剪纸、诸城古琴,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嵌银髹漆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

薛国故城遗址的历史和文化?

薛国故城


明万历《滕县志·古迹志》载:“薛城,在薛河北、县南四十里,周二十八里,盖古奚仲所封国,城则田文增筑”。田文病逝,诸子争位,齐、魏共灭之。薛国灭亡后,秦代设薛郡。汉以后至魏晋均设薛县。隋代废薛,为滕县领属之地。以后,薛地渐为村落、故城历经沧桑2000余年,至今城基犹存,清晰可见。津浦铁路沿东部穿城而过,东有官桥,西为张汪,北望龙峰两山,西濒微山湖。战国时期,这里已是拥有六万之家的名城。


故城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四面城墙迤逦起伏各有曲直。周长为1.06万米,现存城墙高出地面4-7米,底部宽约20—30米,全系黄土夯筑而成。故城总面积约有68平方公里。故城之内地势平坦,皇殿岗村居于城的中心,相传这里就是薛国的宫室遗迹。


在故城东北部,原有两个高大的封土堆,传为田婴、田文墓,现已荒废。《水经注·泗水》曰:“冢结石为椁,制作严固,坚不可动,莹丽可寻。今墓已开发,如宫室,以钢铁铸壁,扣之有声,行人往还,莫不迳观,以为异见矣”。1977年在薛国故城内出土了铜器4件,其铭文一为十五字,一为十七字:


“薛子中(仲)安乍(作)旅舍(簠)

其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走马薛中(仲)赤自乍(作)其簠

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夏商时代的滕州地域,归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东夷族部落,是海岱历史文化区中人类活动较多的场所之一。薛地因薛河而得名,薛河发源于沂蒙山系西端,蜿蜒向西南流经滕南平原而入古泗水(今微山湖)。据现今的考古发现得知:滕州南部境内沿薛河两岸,分布着众多的古文化遗址,从7300年前的北辛文化,历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直到岳石文化,整个史前文化发展的历程几乎都能在这里寻找到轨迹。近年来前掌大遗址的考古发掘,弥补了史前文化和东周以前薛地历史发展脉络之间的空白和断档,对于研究整个华夏民族氏族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都有着重要意义和旁证作用。一位考古学家曾说:滕州境内以薛河为中心方圆仅20华里的区域,就分布了从北辛文化,到龙山、岳石文化,以至于阶级社会等各种文化类型的大量遗迹,并且遗存相当集中、连续和稳定,前后延续达六、七千年,这不仅在山东省,乃至在全国都非常罕见,几乎可以说:古薛国的历史,差不多就是华夏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缩影……


古薛国从最早的主人奚仲受封一直到春秋战国时代孟尝君田氏父子又一次受封,完成了由任姓薛国向田氏薛国的更替和转换,其间“传六十四世,国祚千九百年”(《滕县志·薛世家》)。当然,其间任姓薛国也曾一度迁往“邳”地,但古薛城一带作为商周时期某一姓方国或侯国中心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近年来对薛国故城城址的钻探发掘证明:现存的故城城墙下还存留着其他不同年代筑过的小城遗迹,在前掌大周围的其他地方也发现了一些时代更早的城墙寨堡的痕迹。由此可以进一步说明:滕州南部的薛河流域千万年来一直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特别是进入人类文明社会以后,从夏、商、周,到秦、汉、三国,直到隋代废薛,这里一直就是历代方国、侯国、郡县统治的中心,东周时期曾一度成为古徐的中心,战国时为徐州的首府所在。

众多的文献资料说明是夏代“居于薛”的奚仲发明了车,而舟车的发明,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当然,车的发明和完善未必是奚仲一人所能为,然而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尊奚仲为“造车鼻祖”,三、四千年前的“奚仲造车”,也成为中华文明曾领先世界的标志之一。


奚仲因在薛地造车而被夏禹封为“车正”(掌管车的官),薛也便成了他的封地。这是有文字记载的薛地的最早的主人。史书记载奚仲为黄帝之后,任姓,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二十四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这中间就有任姓。而今,古薛城东部的大康留村一棵古槐树下就立有任姓宗族碑,附近村人多为任姓。如此说来,天下任姓就出自滕州市南部的古薛城附近了,其祖先便是“车”的大发明家——奚仲!


奚仲所发明的“车”是什么模样,我们至今没有见过。查诸史料,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管子·形势篇》一书中有段对车的描述:


“奚仲之为车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准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

滕州历史悠久,古为“三国五邑”之地,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埋藏丰富,因而滕州地区出土了众多精美的商周青铜器,成为滕州博物馆三大馆藏特色之一。这些级别和价值很高的青铜器及古墓葬、车马坑的出土,客观地印证了滕州地区古代文明的辉煌和久远。


有意思的是:两千多年前与古薛国处在现今滕州同一版图内的另一个“国家”——滕小国,两“国”邻接,“首都”相距不足40华里,但出土青铜器的纹饰、风格却迥异:薛国青铜器纹饰夸张、飘逸,有荆楚文化的浪漫之风,而滕国青铜器则瑾严、庄重,有宗周礼仪的正统遗范。大致同时、同地的两个古国的青铜铭器为何风格如此不同?还有待专家研究揭秘。


奚仲当年造车的地方,据说就在今天薛城区夏庄乡境内的奚公山下。奚公山(又名奚山)古属滕地,西北距前掌大遗址和薛国故城遗址不远,山顶今存两处封土坟丘,高约1米,周长5米许。冢前有两个碑座,碑已破碎,仅存“公为奚冉二墓修筑”字样,据说分别是奚仲墓和冉有墓。冉有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曾任鲁国季孙氏宰。看来他也是仰慕奚仲的威望,抑或是同宗,才选择了这一处风水宝地。另外山石上还有条车辙印迹,传说是奚仲当年造车所留。山南麓有车服祠旧址,系历代官府建祠祭祀之所,如今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残碑断碣、破砖旧瓦,在夕阳下述说着昔日的繁华……


《滕县志》中收录了许多历代文人前来奚公山拜谒吊古的诗文,其中一首曰:


“车正遗封奕代承,杳茫人鬼两无征。河山依旧还存薛,名分于今终长滕……”


故国神游,遥想当年车马出行的壮观,而今都已湮没于桑田沧海之间。

青州与东夷文化的关系?

  

1、东夷文化,是山东地区最早的土著人文化。青州地区正是当时东夷人的主要活动地区,并且处于其活动中心。东夷顾名思义即东方之人,而青州这一地名的本义即是东方之州。  

2、东夷文化简介:  东夷文化,是山东地区最早的土著人文化。东夷文化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起,历经北辛文化(距今约7300年)、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年)、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都是东夷人所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  据《竹书纪年》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夷有九种。在古代,九不是实指正正好好九个,而是“数量很多”的意思。也就是说,东夷族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部落,而是由大大小小很多个部落组成的庞大部族和部落联盟。其中,最主要的部落有风姓部落,姜姓部落,嬴姓部落,姚姓部落等。东夷族各部落主要以龙、蛇、凤、鸟、太阳为图腾,以鸟类图腾居多。在东夷族的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部落首领有太昊、蚩尤、少昊、大舜等。  3、东夷文化在青州的发展:  东夷文化标志园是山东省十佳城市中心文化广场,位于青州主城区与国家风景名胜云门山之间,广场面积4万平方米,园内共分12个功能区,主要包括主题雕塑区、东夷分布图、东夷文字展示区、历史神话故事浮雕区、演艺区、24官职图腾展示区、东夷文明体验区(陶艺园、玉坊、耕织酿酒园区、狩猎园区、太昊伏羲八卦图、鱼乐园)等,集中展示了东夷文化遗物,将东夷的先民们创造出的优秀文化用浅显易懂的形式表示出来,传播和普及了东夷文化知识,是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文化生态园。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农人说农事:杭州河庄镇周边花巨资拆迁几十个村,为2022做准备
下一篇:恕我直言!你可能对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