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里的《尼姆岛》
每次当我整理书橱,看到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都会顺手拿起一本翻阅起来。这个时候的阅读是最为轻松的,因为内容之熟悉不需要我从头到尾重复看一遍,而透过随意翻到的某个章节,我便能回味当年令自己如痴如醉的江湖故事,和书中人物一起在相爱相杀中快意恩仇。
其实看电影,也同样如此。我的收藏库里有好些冒险或奇幻类的影片,这些片子没有深邃的立意,也不用我绞尽脑汁地琢磨推敲,我喜欢隔三岔五地点开看看,或无尽畅想一会,或开怀大笑一番,比如这部《尼姆岛》。
《尼姆岛》几乎涵盖了所有强烈吸引我的想象类元素,如隔世幽闭的岛屿、隐居自足的生活、绝美壮阔的海景、妙趣横生的曲折等等。这些元素对于我而言基本没有现实发生的可能性,但是,电影艺术满足了我长久以来魂牵梦系的意淫,让我在奔放的画面和生动的情节中得到精神上的巨大快慰。
影片从小女孩尼姆的自述中拉开帷幕。尼姆的父母都是科学家,母亲在一次探险中落入鲸口(看得出致敬了一下《木偶奇遇记》),父亲和尼姆生活在南太平洋的一座鲜为人知的岛屿上,尼姆从小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与磨练,并在父母的熏陶下以实用科学的态度体验人生。这是我心目中最为幸福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远离尘嚣,却能维系着与外界的同步,尼姆可以学习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而不必受到课堂教育的束缚,她的朋友是海狮、蜥蜴、海龟和鹈鹕,因此,尼姆身上不存在任何的世故,她的天性便如同太平洋的海水那般广阔、湛蓝和清澈,承载着人间所有的美好与快乐。
尼姆的偶像是英雄罗艾利,这是一本系列冒险小说里的主人公。在故事里,罗艾利上天遁地无所不能,他可以生存在最恶劣的环境,也能够脱险于最危急的时刻,所以,当尼姆的父亲出海被困未能如期返回、同时尼姆的海岛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时,小女孩自然而然地向偶像发出了求助。孰料,现实中罗艾利的缔造者、作家罗艾莉却是一名社交恐惧症患者,罗艾莉依靠着想象塑造出笔下英雄,这和尼姆无拘无束驰骋于天地之间形成了天壤之别。
至此,影片揭开了一个道理。人总会带着一层假面具,但凡踏入社会,便不可能完全以本性示人。再成功的人士,也有旁人难以理解的悲哀或痛楚,而只有像尼姆那样的无欲无求,反而可以拥抱所有。
尼姆向罗艾莉的求助,最终成就了罗艾莉自身的救赎。女作家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地走出家门,她从繁华的城市一路坎坷来到人迹罕至的海岛,这样惊险刺激的旅程原本只会出现在罗艾莉的书中,然而一切居然成为了现实,这是尼姆和她的小岛所释放出的无形力量使然。
我认为,这种力量归根结底,应是人类敬畏和尊重自然所获得的和谐所促发的精神影响。
尼姆的偶像罗艾利有一句口头禅“我要主宰自己的人生”,影片的两位主人公尼姆和罗艾莉在相互影响之下都做到了。虽然电影只不过是一种娱乐形式,但《尼姆岛》所传递的那份对于自由的追求和信念的坚守,却绝非儿戏。主宰人生,并不容易,但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而我追求的极致,便是《尼姆岛》简单却幸福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