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洋子(“中餐女王”逝世,享年100岁,曾拒做蒋介石儿媳妇)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来源:红餐网

作者:蒋文景


大家闺秀投身餐饮界、在美国开餐厅为中餐正名、一辈子都在推广中餐文化……被誉为“中餐女王”的江孙芸,用一生演绎了一个餐饮传奇。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0月28日,被誉为美国“中餐女王”的江孙芸(Cecilia Chiang)于旧金山家中离世,享年100岁。

她的离世引起了美国所有主流媒体的报道。

《纽约时报》称她将“炒杂碎和炒面的中餐时代远远的甩到了后面”,旧金山先驱报认为她的人生“意义远超食物,而是浓缩了20世纪美国华人的移民史”,CNN在网站首页大标题将其赞扬为“将地道中餐带到美国的开拓者”,《世界日报》载文表示“她的离世也宣告一个时代的落幕”

△美国CNN纪念江孙芸的报道

江孙芸到底是谁?她是如何成为美国的“中餐女王”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故事?

01创办“福禄寿”为中餐正名,用真正的中餐征服了美国人的胃

当时的旧金山,中餐馆大多都是来自广东一带的华人开的,大家之间的交流大多都是广东话。江孙芸一个大家闺秀,英语不是很好,广东话也会讲,刚开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大胆的她却不认怂,她暗下决心,即便从没做过,也要把这家中餐馆经营得红红火火。她给餐馆起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福禄寿”(Mandarin),决定放手一搏:

通过报刊广告,她找到了两位优秀的中餐厨师;

不会做菜,就跟着厨师学,择菜、调味、装盘,样样都上手;

被供应商为难,餐厅人手不足,她亲自采买、处处补缺;

招呼客人、端茶倒水,甚至打烊后跪着擦地板

△江孙芸在她的福寿路餐馆。

图源 Kelly/Mooney Photography,via Getty Images

为了将福禄寿餐厅经营好,江孙芸可谓事事亲力亲为。因为天天泡在厨房里,她曾经娇嫩的双手开始变得粗糙,但是成长也是神速的:她也从一个拧不开瓶盖的大家闺秀,变成对油盐酱醋各味精通的厨娘;从不会说英文的外乡人,变成当地俚语也能开口即来的“本地人”。

但江孙芸虽然将后厨和前厅摸透了,经营却遇到了问题。因为餐厅的位置不佳,名气不大,以及很多美国人对中餐油腻、低端不卫生的固有认知,在餐厅经营的前两年生意一直很差。

当时,在美国人的刻板印象中,中餐就是“档次低廉、没有服务、味道糟糕、苍蝇乱飞,只有穷人才去吃的食物”。

为了扭转美国人的刻板印象,她决定从三个方面入手:

在菜品方面,用真正中餐征服美国人的胃

当时,为了为了迎合美国人口味,中餐馆往往会把菜做得特别酸甜,甚至往菜里挤上大量沙拉酱,显得不伦不类。

这让江孙芸感到十分气愤。她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让真正的中国菜在美国传播开来,“为中餐正名”!

于是,在江孙芸的福禄寿餐厅,菜单上不是当时唐人街的美式中餐,而是地道的北方菜和四川菜。

北京烤鸭、饺子、锅贴、酸辣汤、糖醋虾球、蚝油青菜凡是她在国内吃到过的菜,全被她搬到了旧金山。

△江孙芸旧金山公寓里收藏的“福禄寿”餐厅菜单。

图源Courtesy Alice Yu

而在食材上,只用最上等最新鲜的。为此,她每天都早早去采购新鲜的蔬菜肉类,即使价格要昂贵许多也在所不惜。

而她的这一做法,在口味上就和唐人街的美式中餐拉开了距离,让来吃过的美国人都印象深刻,感到惊艳。

在环境方面,打造古色古香的中式风格

菜品做了调整,环境上,江孙芸也做了大胆尝试。

以往外国人眼中的中餐馆,要不是苍蝇乱飞环境脏乱差,要不就是千篇一律的大红大绿。

而江孙芸的福禄寿,不像传统中餐厅那样红彤彤金灿灿,不装饰龙也不挂红灯笼,而是十分古色古香:榫卯家具、雕花屏风、藤编椅,张大千、齐白石的画作,淡雅的同时又显得中国风十足。

在服务方面,耐心讲解、体贴入微

由于文化的差异,她经常会遇到美国食客的各种质疑。比如为什么米饭是白饭,没用胡萝卜或豌豆炒过?鸡肉为什么有骨头?虾壳怎么没剥掉?端上来的鱼居然有鱼头?几个人吃一个盘子沾到口水怎么办?

这时候,妆发整齐,旗袍加身的江孙芸,总是盈盈浅笑,到桌边为客人服务,耐心讲解每道菜和背后的文化:整条鱼端上餐桌是中国习俗,吃菜要配白米饭而不是炒饭、中餐并不只有糖醋汁她想要传达的,是中国博大的饮食文化。

△江孙芸身着旗袍,在桌边为美国客人服务。

图源中国新闻网

功夫不负有心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优雅的环境、周到的服务,使“福禄寿”很快吸引了报纸专栏作家的关注。

当时,旧金山纪事报专栏作家赫伯·卡恩(Herb Caen)来到这家餐厅用餐后,在专栏中撰文赞道:这家小馆子提供“太平洋东岸最美味的中餐菜品”。这让福禄寿一夜间火了,餐厅排起了长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孙芸凭一己之力,将中餐带进了美国的主流社会。

此后,约翰·列侬、大野洋子夫妇、帕瓦罗蒂、施瓦辛格、基辛格、丹麦国王……都曾是江孙芸餐厅的常客。

△ 著名画家凯恩夫妇与江孙芸(右一)合影

而随着福禄寿餐厅生意的火爆,1968年,江孙芸将福禄寿搬到了一处更大的店面,同时容纳的人数从55人增加到300人。

1975年,在洛杉矶开了第二家福禄寿餐厅。1989年,她把这家店卖给了儿子江一帆(Philip),他也就是后来美国知名连锁中餐P Chang的创始人。

之后,江孙芸开始过上了退休生活,开始上杂志,出新书,为餐厅做顾问。

03.像火种一样传给了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后辈。”对于这位先驱者,君子食堂创始人赵勇如是评价道。

今天,中餐馆已经在美国各大城市开枝散叶,和日餐、韩餐等一起进入了美国主流餐饮行列,为越来越多美国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

这一切,都和江孙芸息息相关。

△江孙芸在厨房。

图源Frankie Frost/Marin Independent Journal Archives

江孙芸的孙女曾这样评价自己的祖母:

“她是个移民,而且刚来的时候几乎不会说英语;她最初无依无靠 ,她说普通话,不会广东话,而当时旧金山的绝大多数中国移民说的是广东话;她在一个至今依旧仍是男性主导的行业,在没有任何做生意的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了成功;她甚至不是个厨师 , 在开餐馆前她从没做过菜。”

这么一个女子,凭着对餐饮的热爱,以及坚韧、执着、永不言败等令人敬佩的精神,成为了中餐界的传奇人物。

而江孙芸的传奇一生也正代表了很多在海外奋斗的华人,他们背井离乡却不忘传播祖国文化,在歧视和不公中,不是选择自暴自弃而是积极改变。也正是海外华人这种不屈不挠的吃苦精神,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让海外华人获得了尊重。

结 语

有人称她为“火种”,有人称她为开拓者,有人称她为“中餐女王”。

称火种的看到了她对后世的影响,开拓者看到了筚路蓝缕的艰辛。

而成就女王荣耀的,除了不服输的精神、开拓者的勇气和惊人的坚韧外,还有心底深深的对中餐的热爱。

参考资料:

阿布手记 ,《她在美国开了30年中餐馆,用锅贴和烤鸭征服无数外国人,92岁获终身成就奖》;

许华东,《美国95岁的华裔中华料理女王——江孙芸来自无锡》;

搜狐文化,《我掐指一算,你是拯救中餐的女人》;

魔都美食指南,《美国中餐馆福禄寿人江孙芸的传奇人生》;

吃货小分队,《一代中餐女王离世,谢谢她给在美华人带来真正好吃的中餐》。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樱花祭(樱花祭–日本)
下一篇:九福(ST九福2022年半年度亏损22.38万元 同比止盈转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