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宁街道
2009年设立,以古州府名称命名。古为悬瓠城。元至元三十年(1293),元世祖忽必烈命截断汝河,下游水患缓解,人民生活得以安宁,遂改蔡州为汝宁府,“汝宁”二字,由此而来。街道因此得名。
明初属在坊里、在城里。1913年属汝南县,为汝南县治所。1935年属一区司县前、东门里、北门里、南门里关、西门里关、东关南店、营内店、东关北店。1938年城关设东壁镇、南华镇、西(苑)园镇、北苑镇。1949年成立城关区。1950年将城关区3个镇划出,组建汝南市,县置如故。1951年分属城关镇、八里铺乡。1956年分属城关镇和老祖庙中心乡八里铺乡。1958年成立城关公社,同年并入红光公社,设城关管理区。1961年分出城关区,成立城关镇。1987年更名为汝宁镇。2009年撤镇设汝宁街道。
三门闸街道
2009年设立,以域内的水利设施而得名。域内宿鸭湖总干渠上建有3道闸门,称三闸门。街道因此得名。
清代分属汝阳县的七里店、金乡店、柳树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分属一区十八里庙、申家店。1938年属一区民有、保安、马林、天屏乡、荆南乡联保。1940年分属中山镇、李旗乡。1951年属一区老祖庙、五里庙、芦林、罗坡、赖集、胡庙、陈庄、七里店和四区顾庄乡。1953年属城郊区。1956年属老祖庙中心乡老祖庙、芦林、七里店乡,玉皇庙中心乡胡庙、陈庄乡。1957年分属老祖庙、玉皇庙乡、八里铺乡。1958年成立红光公社。1961年属城郊区八里屯、玉皇庙公社。1962年复为红光公社,同时分出刘屯、魏庄、傅楼、范庄、任庄、十里铺、果园、汪庄、屈庄、大吴、范胡、熊湾、祝湾等13个生产大队成立刘屯公社。1975年分出板店、许屯、魏岭、东升、刘营、前进、杨洼、柴庄、仲庄、王庄10个大队成立板店公社。1981年更名三门闸公社。1983年改设三门闸乡。2009年撤乡设三门闸街道。2014年将高庄、陈坡、黄庙、桃园铺、白庙5村委会划入宿鸭湖街道。
古塔街道
原为三里店乡。 2009年设立街道,以古建筑物得名。因域内有宋建悟颖塔而得名。
清代分属汝阳县的三里店、七里店、半截河店、湾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分属一区半截河店、八区溱头河店。1938年分属一区半截河、天屏乡联保和四区溱头河、沙河口联保。1940年分属三桥乡、南陔乡、汝宁镇。1951年属一区的果园、胡堂、姜坡、河北、赖集乡。1956年属姜坡中心乡果园、姜坡乡。1957年属姜坡乡。1958年属红光公社。1961年属城郊区刘屯公社。1962年成立刘屯公社,驻半截塔,后迁至刘屯。1968年更名红旗公社。1982年更名三里店公社。1983年改设三里店乡。2009年撤乡设古塔街道。
宿鸭湖街道
2014年设立,以地理实体得名。因地势低洼,旧时河流经此域,泄洪缓慢,坡水积存,多野鸭水鸟栖息,称宿鸭湖,1958年建水库。街道因此得名。
清代分属汝阳县的八里店、桃园店、湾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分属一区八里铺和二区桃园铺、马常河店。1938年分属一区北苑镇、天屏乡联保和五区十里铺、老君庙、常河联保。1940年分属中山镇、南陔乡、金铺乡、楚铺镇。1951年分属一区八里铺、白庙、五里岗、宋庄、庞营乡,四区桃园铺、黄庙、顾庄乡及八区大郭庄乡。1956年分属姜坡中心乡姜坡乡、五里岗乡,老祖庙中心乡老祖庙、八里铺乡,老君庙中心乡老君庙、罗古屯乡。1957年分属八里铺、姜坡、老君庙、燕亭乡。1958年分属红光、光明公社。1961年属城郊区五里岗、刘屯、白庙公社。1962年分属红光、光明公社。1968年分属光明、红旗、红光公社。1982年分属老君庙、三里店、三门闸公社。1983年分属三里店、三门闸、老君庙乡。2009年分属古塔街道、三门闸街道、老君庙镇。2014年古塔街道分出宋庄、十里铺、五里岗3社区居委会和祝湾村委会,三门闸街道分出黄庙、桃园铺、陈坡、高庄、白庙5村委会,老君庙镇分出孙屯、孙沿2村委会,设立宿鸭湖街道。
王岗镇
1988年设立,以镇政府驻地得名。清初村建黄土岗上,得名黄岗镇。清末王姓在此开店,改称王岗。镇政府驻王岗,故名。
汉属安成县。隋属汝阳县。明代为黄岗屯。清初称黄岗镇。清末名王岗,顺治十六年(1659)由军屯改民屯。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属八区王岗店。1938年属三区王岗西、王岗东、汪湖店、高固店、高台店联保。1951年属二区韩坡、张岗、唐岗、郑庄、前营、胡营、路庄、王岗镇、余庄、大陈庄、孔寨乡。1956年分属王岗中心乡王岗、唐岗、刘寨乡,余店中心乡韩坡、路庄、张岗乡。1957年分属王岗、余店、殷店乡。1958年成立王岗 公社,驻王岗。1961年属王岗区王岗、张岗公社。1962年复为王岗公社。1975年将南部的余店、大刘庄、徐庙、红旗、薛庄5生产大队划入新建的余店公社。1977年分出张岗、卢岗、夏湾、尹庄寨、孔寨、何岗、大胡7生产大队成立张岗公社。1983年改设王岗乡。1988年撤乡设王岗镇。2005年张岗乡整体并入王岗镇。
梁祝镇
2007年设立,以民间传说得名。北魏称马香城。元演为马乡站。明代称马乡屯,有南马乡、北马乡之分,简称马乡。2007年4月,因为梁祝爱情故事发源地,更名为梁祝镇。
清代属汝阳县的南马乡店、北马乡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属九区马乡店、塘下铺店。1938年属四区南马乡、北马乡、塘下铺、双羊屯、柳庄店、和孝南店、和孝北店联保。1951年属分九区马乡镇、任庄、商营、陈冲、大王庄、吴营、小罗庄、范店、大吴屯、孙罗庄10乡和十区李小庄乡。1956年分属马乡中心乡马乡、孙罗庄、范店乡和殷店中心乡殷店、商营乡及余店中心乡余店乡各一部分。1957年分属马乡、余店、殷店乡。 1958年成立先锋公社。1959年改称马乡公社。1961年属马乡区马乡、赖屯、殷店、天堂公社。1962年复为马乡公社。1983年改设马乡乡。1987年撤乡设马乡镇。2007年更名为梁祝镇。
和孝镇
1987年设立,以镇政府驻地得名。明代,该村西门有座火神庙,因火神庙失火,人称火烧店,后演化成和孝店,简称和孝。镇人民政府驻和孝,故名。
西汉属汝南郡宜春县。东汉属北宜春县。西晋属北宜春县。南北朝时属保城县。隋代属汝阳县。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为九区和孝店。1938年属四区和孝北店、和孝南店、官庄东店、马屯店、塘下铺联保。1940年设和孝乡。1949年属十区陈屯乡、和孝镇。1951年属十区赖大庙、杨庄、李小庄、和孝镇、黄寨、台子寺、黄屯7乡。1956年分属和孝中心乡和孝、台子寺、新集、黄寨乡和大田庄中心乡任桥乡,常兴中心乡王集乡。1957年分属和孝、姜寨乡。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1959年更名和孝公社。1961年属和孝区和孝、任桥、郭庄公社。1962年复为和孝公社。1975年分出大王庄、邓庄、李楼、姜寨、东风和常兴公社的四新、前进、冯楼8个生产大队,成立大王庄公社。1983年改设和孝乡。1987年撤乡设和孝镇。
老君庙镇
1987年设立,以镇政府驻地老君庙得名。宋崇宁元年(1102),官民集资建老君庙。明洪武元年(1368)成村,村以庙名。镇政府驻老君庙,因此得名。
清代分属汝阳县老君庙店、康家店、白堰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分属十区康家店、老君庙店、泉音寺店和九区官庄店。1938年分属五区康家店、老君庙、徐寨、泉音寺、韩庄店联保和一区天屏、半截河联保及四区官庄西店联保。1940年设立南陔乡。1957年设立老君庙、康店乡。1958年成立光明人民公社。1961年属老君庙区老君庙、康店公社。1962年成立老君庙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光明公社。1975年分出和庄、韩庄、六里庄、林庄、陶庄桥、王楼、徐寨、王竹园、翁屯和水屯公社的肖屯共10个生产大队,成立韩庄公社。1981年复为老君庙公社。1983年改设老君庙乡。1987年撤乡设老君庙镇。
留盆镇
1987年设立,以镇政府驻地得名。西汉末年赤眉起义军拥皇族刘盆子为帝,曾在此驻扎,后人以此称刘盆店,后演变为留盆。镇政府驻留盆,因此得名。
清代为汝阳县的留盆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属二区留盆店。1938年属一区保合镇、常河乡联保。1951年属五区冯湾、张寨、留盆、殷湾、冯亮、周庄、王桥乡。1955年属五区。1956年分属留盆中心乡留盆、张寨乡,小王桥中心乡小王桥、张庄、冀店乡和金铺中心乡金赵庄乡。1957年分属留盆乡、冀店乡。1958年成立为八一公社。1959年更名留盆公社。1961年属金铺区留盆、冀店公社。1962年复为留盆公社。1983年改设留盆乡。1987年撤乡设留盆镇。
金铺镇
2001年设立,以镇政府驻地得名。据《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邑人张邵与山东金乡人范式结为生死之交,义感乡邻,后人以范式家乡金乡之名,称张邵故里为金乡镇。明代始设递铺,村名金乡铺,简称金铺。
清代称金乡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属二区金乡铺店、洪山庙、马常河店。1938年属五区常河、永固、双河联保。1940年称金铺乡。1958年成立卫星公社。1959年改为金铺公社。1961年属金铺区金铺、张楼、冀店公社。1962年复为金铺公社。1977年分出河北、方桥、杨沟、邢桥、姚湾、庙东、守法里、王沟、张楼9个生产大队成立张楼公社,并将留盆公社的小邱、金赵、老金、耿庄4个大队划入金铺公社。1978年将黄庄、吴寨大队划入张楼公社。1983年改设金铺乡。2001年撤乡设金铺镇。
东官庄镇
2009年设立,以镇政府驻地得名。明初,为汝宁守御千户所屯田地,称官庄屯。清顺治十六年(1659)军屯改民庄,由附近前罗庄、后罗庄、前蔺庄、后蔺庄、潘庄、北官庄、吴庄7个村合称官庄。因此设官庄乡。2009年撤乡建镇, 因与泌阳县的官庄乡重名,以方位区分,改称现名。
清代为汝阳县的陶陂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属九区马屯、官庄西店、官庄东店。1938年属四区马屯、官庄东、官庄西、殷家店、三桥店联保。1940年设官庄乡。1951年属七区官庄、宋湾、李陂屯、大陶陂、余庄、王和店、滕塚、赖楼、李庄、王楼乡。1956年分属官庄中心乡官庄、大陶陂、赖楼乡,大田庄中心乡大田庄、李庄乡和康店中心乡房坡乡。1957年分属官庄、常兴乡。1958年成立中州公社。1959年更名为官庄公社。1961年属官庄区官庄、舍屯、陶陂公社。1962年复为官庄公社。1977年分出舍屯、辛屯、王屯、余庄、王庄、赖楼、焦庄、滕塚8个生产大队成立舍屯公社。1983年改设官庄乡。2005年舍屯乡并入官庄乡。2009年撤乡设镇,更名为东官庄镇。
常兴镇
2011年设立,以镇政府原驻地得名。明初,伍、纪两姓始居,村名伍纪屯。清末兴集,取常年兴旺之意,又名常兴店,后简称常兴。镇人民政府原驻常兴,因此得名。
清代属汝阳县的和孝店、宋家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属九区常兴店、马屯店、和孝店。1938年属四区常兴店、和孝南店、和孝北店、塘下铺、马屯联保。1940年设常兴乡。1949年属十区常兴乡、王集乡、红庙乡、大田庄乡。1951年分属十区常兴镇、穆屯、王集、柏丈屯、大田庄、任桥、曾庄、台子寺、黄屯、李楼、代塔、冯楼、姜寨乡和七区王和店、腾塚乡。1956年分属常兴中心乡常兴、冯楼乡、王集乡和大田庄中心乡大田庄、任桥、李庄乡一部分及和孝中心乡和孝、台子寺、姜寨乡一部分。1957年分属姜寨、和孝、常兴乡。1958年分属红旗、中州公社。1959年分属和孝、官庄公社。1961年属和孝区常兴、任桥、郭庄、和孝公社。1962年成立常兴公社。1975年分出四新(小亮寺)、前进(代塔)、冯楼及和孝公社的大王庄、邓庄、李楼、姜寨、东风(台子寺)、杨庄、严庄等9个生产大队成立大王庄公社。1980年分属王庄、常兴公社。1983年分属常兴、大王庄乡。2005年大王庄乡并入常兴乡。2011年撤乡设常兴镇
罗店镇
2011年设立,以镇政府驻地得名。明代有一罗姓在此开小饭店,得名罗家店,后繁衍成村,简称罗店。镇政府驻罗店,因此得名。
清代分属汝阳县的罗家店、燕亭店、楚家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属二区罗家店、楚铺店、燕亭店、袁岗店。1938年属五区罗店、燕亭店、楚铺店、袁岗乡联保。1940年,设罗店乡。1951年属六区罗店镇、楚铺镇、王桥镇、双庙、大傅、刘庄、白庄、尤庄、李岗、黄庙、杨海乡。1956年分属王桥中心乡双庙、王桥、大傅庄乡和楚铺中心乡楚铺、罗店、李岗乡。1957年分属大王桥、楚铺、燕亭乡。1958年成立红星公社。1959年更名为王桥公社。1961年属水屯区罗店、别桥、大王桥公社。1962年将罗店、别桥、大王桥公社合并,称大王桥公社。1981年更名为罗店公社。1983年改设罗店乡。2011年撤乡设罗店镇。
韩庄镇
2011年设立,以镇政府驻地得名。始名寒庄,明初村民韩信在此建桥,为表其功,改名韩庄。镇政府驻韩庄,故名。
清代为汝阳县的韩庄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属十区寒庄店。1938年属五区韩庄、徐寨、高平店、老君庙联保。 1940年置韩庄乡。1949年属七区王楼乡、魏屯乡、王竹园乡、韩庄乡、徐寨乡、侉子营乡。1951年分属八区韩庄、侉子营、王竹园乡,三区肖屯、乔楼、姜桥、徐寨、雷寨乡,七区老胡庄、王楼、张庄乡。1956年分属韩庄中心乡辖韩庄、肖屯、徐寨乡,康店中心乡辖康店、老胡庄乡和大庙中心乡辖雷寨乡的一部分。1957年分属韩庄、康店乡。1958年分属先进、光明公社。1959年分属水屯、光明公社。1961年属老君庙区韩庄、康店公社和水屯区大刘庄、水屯公社。1962年复属老君庙和水屯公社。1975年成立韩庄公社。1983年改设韩庄乡。2011年撤乡设韩庄镇。
三桥镇
2012年设立,以旧时有桥而得名。镇内小河上曾建有3座小桥,明初为汝宁守御千户所屯田地之一,称三桥屯。清称三桥店,顺治十六年(1659)由军屯改民庄,简称三桥。镇政府驻三桥,因此得名。
清代属汝阳县的三桥、溱头河、殷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属八区殷店、野猪岗、南三桥、沙河口、溱头河店。1938年分属四区殷家店、三桥、溱头河、沙河口、柳庄店联保和一区半截河联保。1940年设三桥乡。1951年分属二区沙口、刘寨、大陈乡,七区唐寺、野猪岗乡,八区霍埠口、赖夹道、溱头河、三桥乡,和九区殷店、沈庄、秫杆铺、商营乡。1956年分属殷店中心乡殷店、野猪岗、商营、秫杆铺乡和溱头河中心乡溱头河、霍埠口乡及王岗中心乡刘寨乡一部分。1957年分属殷店、溱头河乡。1958年成立五星公社,驻三桥。1959年更名为三桥公社。1961年属马乡区殷店、溱头河、秫杆铺公社。1962年复为三桥公社。1983年改设三桥乡。2012年撤乡设三桥镇。
张楼镇
2012年设立,以镇政府驻地得名。清初,张姓商人在此建一座土楼居住,后繁衍成村,名张楼。镇政府驻张楼,故名。
清代属汝阳县燕亭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属二区张楼店、燕亭店。1938年分属五区辖袁岗、双河、永固、燕亭乡联保和一区辖天屏乡联保。1940年分属罗店乡、金铺乡、楚铺镇。1949年分属六区张楼乡、守法李乡、姚湾乡。1951年分属四区辖守法李、玉皇庙、张楼、姚湾、邢庄乡和六区辖邢桥、燕亭、白庄寨乡及一区辖庞营乡。1956年分属张楼中心乡庙东、张楼、邢庄乡和燕亭中心乡燕亭、庞营乡及金铺中心乡金铺乡。 1957年分属张楼乡、燕亭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59年属金铺公社。1961年属金铺区金铺、张楼、马楼公社。1962年复属金铺公社。1977年成立张楼公社。1983年改设张楼乡。2012年撤乡设张楼镇。
南余店乡
1983年设立,以乡政府驻地得名。明末,余姓在通往今正阳县、息县的路边开食宿店,得名余家店,后简称余店。乡以此名。1981年,为区别于东北方向新蔡县的余店乡,更名为南余店乡。
清代属汝阳县黄岗镇。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属八区王岗店。1938年分属三区高固店、王岗东店、王岗西店联保和四区余家店联保。1949年属九区余店乡、秫杆铺乡、天堂乡、徐庙乡、大刘庄乡。1951年分属九区天堂寺、余店乡和二区郭店、韩坡、大陈庄、路庄、张岗乡。1956年属余店中心乡余店、韩坡、路庄乡。1957年设余店乡。1958年分属东方、先锋公社。1959年分属王岗、马乡公社。1961年分属王岗区余店公社和马乡区天堂公社。1962年复属王岗、马乡公社。1975年成立余店公社。1981年更名为南余店公社。1983年改设南余店乡。
板店乡
1983年设立,因境内有桥而得名。元代,在此修建石板桥,得名板桥屯。清称板桥店,为汝阳县辖44店之一,后简称板店。乡因此得名。
清代为汝阳县板桥店。1913年属汝南县。1935年属一区板桥店。1938年分属一区板桥、民有、荆南、天屏联保和五区常河乡联保。1940年设板桥镇。1951年属五区殷湾、彭营、苏庄、冯屯、李庄乡和一区老祖庙、胡庙7乡。1955年属城郊区。1956年属玉皇庙中心乡玉皇庙、陈庄、胡庙乡。1957年属玉皇庙乡。1958年属红光公社。1961年属城郊区玉皇庙公社。1962年复属红光公社。1975年成立板店公社。1983年改设板店乡。#驻马店头条#?#驻马店#?#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