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汾酒文化景区怎么样
汾酒文化源远流长,是晋商文化的重要一支,与黄河文化一脉相承。汾酒历史上有过四次成名: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就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推崇而一举成名,并被载入廿四史;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千古绝唱“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汾酒再度成名;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建国后五届评酒会汾酒连续蝉联国家名酒。景区属于工农业旅游区,隶属于汾酒集团。汾酒集团为国有独资公司,年产名优白酒5万吨,是全国较大的名优白酒生产基地之一,主要品种有国藏汾酒、青花瓷汾酒、老白汾酒等。
景点景观
汾酒博物馆
汾酒博物馆位于牧童南路北侧,1993年10月正式开馆,2004年第一次扩建,2007年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扩建,新落成的汾酒博物馆占地10000平米,布展面积4000多平米,建筑风格为仿明清木架结构,共投资4500万元,馆内陈列纵贯了4000多年汾酒酿酒历史,汾酒发展的历史变迁,汾酒文化与晋商文化、黄河文化的一脉相承。以“传承国宝,清香久远”为宗旨,将汾酒的“千年历史、千年业绩、千年文化、千年贡献”以实物、模型、书画、电子动画等方式展示出来。该馆以汾酒发展历史为线索,共分为千秋佳酿、晋商酒韵、竹叶青青、清香独帜、杏林墨缘、酒都瑞爵、天工妙手、酒海沐歌、异彩纷呈九个展厅,展示了汾酒在中国历史上的四次辉煌、汾酒厂的发展历史、历代文人墨客来过杏花村以后留下的赞美诗句以及汾酒传统酿造工艺的全程展示。在这里,还可以品尝到纯手工制作的原浆酒以及汾酒集团出品的四种酒---汾酒、竹叶青、白玉汾酒和玫瑰汾酒。
馆内藏品以汾酒史料、实物、书籍、及历代酒器具为主,收藏有从夏商到民国时期历代酒器具1000余件,有近现代文人墨客启功、黄胄、范曾等大家赞美汾酒的书画作品46件,书画院收藏有3000余件书画作品。每个展厅按内容分成若干单元,展区开头都有一块序言展板,每个单元有一块前言展板,简略介绍本部分的展示内容。九个展区既独立成章,又相互映衬;高度浓缩了汾酒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足迹,是对中国第一文化酒具权威的诠释和佐证,彰显了一个高品质、高定位、高水平的汾酒文化历史长廊。她的开馆面世必将使汾酒文化闪烁出更加耀眼的光彩。是公司旅游文化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更是做大做强企业旅游文化产业的新起点。
杏花村汾酒作坊
杏花村汾酒作坊位于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卢家街西端。现存古井为元代遗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作坊原由南、北相对的两组院落群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12万平方米。南院落群统称为“杏花名迹园”,东西长100米,南北宽40米,占地4000平方米。北院落群由并列的五个院落组成,东西长120米,南北宽60米,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由东向西依次为“杏花村”院(以门额命名)、“晋裕公司造酒厂”院(以门额命名)、“勤俭”院(以门额命名)、“作坊院”和“宝泉”院。现除“作坊院”、“宝泉”院保留外,其余院落院内建筑全毁,仅存院墙及大门。“作坊院”布局完整,保存有清晚期建筑6栋,分别为倒座、正房和上下院东西厢房,其建筑结构稳定,保存完好。“宝泉”院内仅存古井亭一座,亭内有古井一眼。传说杏花村汾酒作坊为北宋汾酒名店“甘露堂”遗址。据《汾阳县志》记载,清光绪元年(1875)汾阳县王姓乡绅在“甘露堂”遗址上投资成立了“宝泉益”酒坊。
复古生产线
2006年汾酒酿造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切实保护并有效传承汾酒传统酿造技艺,数千年来,这种技艺由口传心受、师徒相教的方式口口相传,具有极强的代代相授的传承特征,因此在新博物馆的东院建立了一个仿明清时期的汾酒老作坊,全部生产工艺及工用具恢复明清时期的手工操作。在这里,游客既可以感受到汾酒传统生产的全过程,还可以品尝到刚流出来的纯手工原浆汾酒。
陈年酒库
蒸馏酒的质量和风格与贮酒条件密切相关,贮酒容器、存放时间以及温度、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均可影响到酒的质量。刚蒸出的酒口感粗糙、冲辣,经陶瓷缸存放后,可使酒变得芳香幽雅、味感柔和,也可把有害物质降到最低,这一过程称为酒的老熟过程。汾酒集团共有储酒库11座,储酒大缸选用江苏宜兴的陶瓷缸,储酒量可达4万吨左右。
中国汾酒城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