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每次都住这里,里面还有圣旨和龙椅,如今是小众园林
众所周知,苏州是一座著名的园林之城,也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根据2008年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单》公布显示,榜上有名的园林就有108座之多,包括比较熟悉的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等。除掉市区这些上榜的高名气园林之外,还有许多小众的园林隐身郊区的古街巷陌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虹饮山房,一座深得乾隆喜爱的私家园林。
虹饮山房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古镇山塘街,毗邻严家花园,是一座面积小巧古典的私家园林,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两座明代园林组成。虹饮山房占地面积约为20亩,分为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建筑以规模恢宏的建筑为主,飞檐翘角的中轴式布局分别连接东西两个小园。
东面的园区较小,名为小隐园,主要以日常生活起居为主;西面的园林则是以休憩游览为主,建筑规模更宽广大气。
最具观赏性的就是西面园林里面的超大水池和曲折的园路,彰显了北方园林的舒朗气派,而水池里面铺展开来的莲莲荷叶和随风摆动的垂柳,又将江南园林的风情点缀其中,使虹饮山房成为一个相当耐看的园林,既有北方园林的恢宏大气,又有南方园林的温婉秀气。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风格在虹饮山房形成了统一,这在古典园林史上比较罕见。
虹饮山房的园主叫做徐士元,是个落第秀才。徐老爷虽然一生“事业”不顺,但为人真挚豪爽,时常邀请朋友到家中饮酒作诗。因为宅院毗邻虹桥,园主又是一个特别豪饮的人,便取“虹”和“饮”组成虹饮山房。
当然,除了能喝之外,徐老爷也特别乐意结交文人墨士,清代名臣刘墉(宰相刘罗锅里面的罗锅)就和他交情不错,虹饮山房里面的四字匾额及花厅内"程子四箴"的横批,就是这位“浓墨宰相”刘墉为徐老爷亲笔题写的。
除宰相大人时常光顾之外,清朝的乾隆皇帝也特别热衷于游览虹饮山房。据说乾隆一生六下江南,每次都会来到木渎古镇,然后弃船登岸到虹饮山房里面游园品茗,行吟作乐。随行的纪晓岚、和珅等也跟着下榻到虹饮山房,因此,虹饮山房也被称作是乾隆的民间行宫。
别看虹饮山房所在的木渎古镇现在名气不大,以前可以富甲一方的繁华之地。据悉,清朝画家徐扬的《盛世滋生图》描绘的繁华风貌,就有一大半是以木渎古镇的城区为蓝本描绘出来的,可见当时的繁华盛况。
现在名气虽然没落了不少,却也还保存着不少当年的“辉煌”。例如,虹饮山房里面珍藏着不少和乾隆有关的遗迹遗物。其中,最珍贵的便是一张千年紫檀制成的龙椅,据说,原本这张龙椅是放在木渎古镇旁边的灵岩山行宫上的,只因乾隆爱在虹饮山房听戏,便把龙椅从灵岩山挪到虹饮山房里面。
当时,龙椅刚挪来的时候,虹饮山房的园主徐士元担惊受怕了好久,唯恐弄丢了乾隆的宝座,只能将龙椅锁在花厅,还派了4个家丁日夜轮流守护。如今,这张千年紫檀制成的龙椅成了虹饮山房的镇园之宝,是游客游园必参观的项目之一。
虹饮山房的另外一大看点就是里面跨越不同朝代的圣旨文书。虹饮山房里陈列着清代十位皇帝的二十道圣旨,可以说是中国罕见的“圣旨”博物馆。圣旨简单来说,就是民间对皇帝“诏书”“封昭”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组织部门的“任命书”“聘用文件”之类的公文。
虹饮山房里面的圣旨数量众多,横跨不同的朝代,不同圣旨的用料质量,还能反应国力的盛衰。例如,乾隆时期的圣旨使用的还是江宁织造的七彩绫,到了光绪年间时,圣旨用丝已经粗糙地跟个抹布一样了。
到溥仪时期,圣旨甚至“改头换面”,“圣旨”改为“指叙令”,玉玺也由“司法部门”代替。不同时期的“圣旨”称呼和用料,都明显地反应出朝代的变化趋势,甚至能预测出国力的盛衰。
此外,虹饮山房还设有科举馆,游客可以看看以前科举制度的考题,甚至还能看见当时各种各样奇葩的作弊手段,可看性还是很高的。这些非同寻常的“展品”,也奠定了虹饮山房的地位,让它成为一处罕见又有趣的园林。
苏州的园林规模建筑之多,之全,却没有那座园林能像虹饮山房一样与皇室渊源颇深,从这点来看,虹饮山房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虹饮山房所在的木渎古镇是免门票进入的,但如果要参观虹饮山房,严家花园等特定景点,则是需要购票进入的。虹饮山房现在的门票价格为单价40元,木渎古镇三处景点的联票7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