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大都:元代北京城
#走进博物馆#5月18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城市”系列第二个展览:“大都:元代北京城”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汇集22家收藏单位、近260件(组)元代文物精品,由文物见历史,由历史见文化,带您感受城阙殿宇之壮阔宏伟、千里清波之熠熠生辉、大都文化之独领风骚......这里有来自元大都遗址的建筑构件、内府收藏,也有存世稀少的元青花、元代织物、文人气息洋溢的元代书画,形象反映元代生活的陶俑和壁画,华贵玲珑的元代金银器、漆器、玉器……穿过大都城门,让我们一起进入元代北京城的时空中,感受它的壮阔与风华。
第一部分 大汗之城
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 ——《马可波罗行纪》
元大都平面复原图
徐苹芳作,采自国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正月丁未,元大都城破土动工。至元十一年(1274),大都宫城建成,忽必烈御正殿,在此接受皇太子和诸王百官的朝贺。两年之后的公元 1276 年,大都城建成,元代帝王在此建立了大一统的元帝国。
壮阔的大都城早已湮灭在历史的烟云中,展览通过展示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复原场景力求再现大都气象,并深入挖掘元大都建设者背后的故事。
展厅实拍图
展品一览
刺绣“香花供养”云龙纹包袱 首都博物馆藏
八思巴文铜印 南京博物院藏
第二部分 河润大都
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元史·食志》
为了将江南的财赋和货物顺利、高效地运往北方,元廷在发展海运的同时,积极开辟和修整南北大运河工程,裁弯取直,改变了运河的航路。一条北起大都、南抵杭州、全长三千里的运河贯通了。
大都的规划、建设,以及城市内从皇帝百官到寻常百姓所需的物资供给,也都与运河这条交通经济命脉紧密相连。充满活力的运河,不仅给元大都带来便利的交通和山水交映的景观,更使全国的物资汇聚大都。
这一部分以“水上行舟”为主要设计理念,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和实体大船复原打造水运氛围,让观众沉浸式观展,感受运河的清波千里和大都的繁忙贸易。
展厅实拍图
展品一览
菏泽沉船出土文物 菏泽市博物馆藏
陶仓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元代各窑口瓷器组团展出
第三部分 大都风华
万岁仙山耸碧空,广寒宫殿最当中。云移锦石通三岛,路绕银河接两宫。——赵孟頫《万岁山》
元朝的大一统与便利的交通,带来了盛况空前的海内外交流,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大都城内汇聚文人雅士,萃集历代书画珍宝,赵孟頫、鲜于枢、任仁发……这些书画与珍宝也萃集在展厅之中。
展厅实拍图
展品一览
赵孟頫《自写小像》页 故宫博物院藏
鲜于枢行草书《自书五绝诗》页 故宫博物院藏
“鲜于枢伯几父”白文铜印 杭州博物馆藏
(以上3件展品展期仅开展后1个月,欲观展者从速!!!)
莲鹭纹玉炉顶 上海博物馆藏
银镜架 苏州博物馆藏
纺织品
蓝地菱格“卍”字龙纹双色锦对襟夹袄 隆化民族博物馆藏
这个夏天,让我们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与元代北京城来一次穿越时空的相遇。